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青春扎染馆课堂设计方案.docx

    • 资源ID:630176       资源大小:120.6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春扎染馆课堂设计方案.docx

    青春扎染馆课堂设计方案【课题】织物与新染料的彩色碰撞【授课教师】高艳娇【课题背景】扎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早在2006年就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传,身处云南的孩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学习扎染技艺。同时.,扎染也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三分扎七分染的功夫,蕴含着无数的变化,不同扎的技法带来的不同花色,不同染料搭配不同媒染剂带来的不同颜色,使得扎染的织物绚丽夺目。在研究扎染文化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提升文化自信,又能在设计图案、搭配染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1 .利用学习过的扎染技法设计并染色袜子和手帕。2 .探究新染料:虎杖和五倍子。3 .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时长】120分钟【材料介绍】一、染料:依旧选取经典蓝色作为基础色,增加新的染料:虎杖和五倍子。1 .靛蓝膏:经典蓝染染料,人类已知最古老的染料之一,以蓼、法、马、吴、木五种植物的叶为基础原料,进行发酵,形成靛蓝膏。具有清热、杀菌、解毒、提高免疫力的功效。2 .虎杖: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均可用作染料,染出的色泽为金黄色到卡其色。根可入药,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3 .五倍子:为同翅目鲂虫科的角倍蛎或倍蛋蛎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瘦,经烘焙干燥后所得,利用铁离子媒染可得烟紫色。作为药材,五倍子具有收敛、抗菌等作用,现代医学仍在研究开发其价值。二、织物:用于扎染的织物均为天然材料,棉、麻、丝等,本次选用纯棉的袜子和手帕,小的织物方便学生对染料进行探索。【课堂流程】绘制设计图I根据设计图进行扎(捆扎法、包物法、夹扎法等)I清水浸湿I浸泡媒染剂(铁粉溶液)I染色I漂洗、拆开、再漂洗I晾干I熨烫【教学反思】学生能够将以往学习的技法熟练运用,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捆扎,具备了一定的创造能力;同时,学生愿意尝试新的染料,并对色泽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在口后的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进行更多颜色染料的调配,以增加其探究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青春扎染馆课堂设计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