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安装使用注意事项.docx
塔吊作业一、垂直度、风速仪6. 5. 7塔式起重机安装到设计规定的基本高度时,在空载无风的状态下,塔身轴心线对支撑面的侧向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496;附着后,最高附着点一下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 2%o4. 0. 16当塔式起重机使用高度超过301n时,应配备障碍类,起重臂根部钱点高度超过50m时庆配备风速仪。(GB5144)6.7风速仪起重臂根部钦点高度大于501n的塔机,应配备风速仪。当风速大于工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的警报。风速仪应设在塔机顶部的不挡风处。8. 4.5塔顶高度大于30m且高于周围建筑物的塔机,应在塔顶和臂架端部安装红色障碍指示灯,该指示灯的供电不应受停机的影响4. 0. 9遇有风速在12m/s (6级)及以上的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雨雪过后,应先经过试吊,确认制动胎灵敏叮靠后方可进行作业。夜间施上应有足够照明,照明的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下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要求。风力等级与风速对照表风级名称风速(米)*陆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0无风0. 0-0. 2烟直上平静01软风0. 3-1. 5烟示风向微波峰无飞沫0. 12轻风1. 6-3. 3感觉有风小波峰未破碎0.23微风3. 4-5. 4展旗展开小波峰顶破裂0.64和风5. 5-7. 9吹起尘土小浪白沫波峰15劲风8. 0-10. 7小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26强风10. 8-13.8电线有声大浪到个飞沫37疾风13. 9-17. 1步行困难破峰白沫成条48大风17. 2-20. 7折毁树枝浪长高有浪花5.59烈风20. 8-24. 4小损房屋浪峰倒卷710狂风24. 5-28. 4拔起树木海浪翻滚咆哮911暴风28. 5-32. 6损毁普遍波峰全呈飞沫11.512咫风32. 7-摧毁巨大海浪滔天14二、塔吊接地6.5. 16塔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轨道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管线,安全照明的变压器低压侧等应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重复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Q o8. 1. 7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 5MQ。三、群塔安全距离要求2. 0. 14当多台塔式起重机在同一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时,应编制专项方案,并应采取防碰撞的安全措施。任意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低位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端部与另一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2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或吊钩升至最高点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位)与低位塔式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2. 0.15在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使用及拆卸阶段,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安全带等防护用品,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域内。在安装、拆卸作业期间应设警戒区。10.2安装、拆卸、加节或降节作业时,塔机的最大安装高度处的风速不应大于13m/s,当有特殊要求时,按用户和制造厂的协议执行。10. 3塔机的尾部与周围建筑物及其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6mo10.4有架空输电线的场合,塔机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如因条件限制不能保证表3中的安全距离,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架设。安全距离/m< 11 15沿垂直方向1.53.0沿水平方向1.01.5电压/kV20-40601102204.05.06.02.04.06.0四、塔吊专项施工方案内容2.0. 11塔式起重机安装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安装位置平面和立面图;3所选用的塔式起重机型号及性能技术参数;4基础和附着装置的设置;5爬升工况及附着节点详图;6安装顺序和安全质量要求;7主要安装部件的重量和吊点位置;8安装辅助设备的型号、性能及布置位置;9电源的设置;10施工人员配置;11吊索具和专用工具的配备;12安装工艺程序;13安全装置的调式;14重大危险源和安全技术措施;15应急预案等。2. 0. 12塔式起重饥拆卸专项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塔式起重机位置的平向和立画图;3拆卸顺序;4部件的重量和吊点位置;5拆卸辅助设备的型号、性能及布胃位置:6电源的设置;7施工人员配置;8吊索具和专用工具的配备;9重大危险源和安全技术措施;10应急预案等。五、检维修规定4. 0. 21 塔式起重机的主要部件和安全装置等应进行经常性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并应有记录;当发现有安全隐患时,应及时进行整改。4. 0. 22当塔式起重机使用周期超过一年时,应按本规程附录C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六、钢丝绳要求6. 2. 3当钢丝绳的端部采用编结固按时,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并不应小于300mm,插接绳股应拉紧,凸出部分应光滑平整,且应在插接末尾留出适当长度,用金属丝扎牢,钢丝绳插接方法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48的要求。用其他方法插接的应保证其插接连接强度不小于该绳最小破断拉力的75%O当采用绳夹固接时,钢丝绳索绳央最少数量应满足表6,2.3的要求。表623钢丝绳吊索绳夹最少数量绳夹规格(钢丝绳公称直径)dt (mm)钢丝绳夹的最少数量(组)W18318264263653644644 607钢丝绳报废标准起重机械中钢丝绳必翔艮康时与疲劳有关的可见断丝数绳载数层承丝n外股钢钢丝绳结构的典型例子(GB 110274)机构工作级别机构工作级别M及岫M3, M4,Mv M,,Mr交捻顺捻交捻顺捻长度范围长度范围6d30d6d30d6d30d6d30dW506X7、7X72412482451756X1236236123676M0018X7 (12 外股)482481548101-1206X19、7X196X (19)、6 W (19)34X7 (17 外股)510251019510121140611361122611141-1606X24、6X (24)、6 W (24)8X19、8X (19)、8 W (19)613361326613161-1806X307144714297141812006X (31) 8T (25)8164816328162012206 W(35)、6 W(36)、6XW(36)8184918389182212406X37101951019381019241260102151021421021261280112261122451122281-300122461224481224>3006X610.04n0.08n0.02n0.04n0.08n0.16n0.04n0.08n注:d一一钢丝绳直径。 填充钢丝不能看作承载钢丝,因此要从检验数中扣除。多层股钢丝绳仅考虑可见的外层绳股。带钢芯的钢丝绳,其绳芯看作内部绳股而不予考虑。当吊运熔化或赤热金属、酸溶液、爆炸物、易燃物及有毒物品时,上表断丝数应相应减少一半。2. 5. 2绳端断丝当绳端或其附近出现断丝时,即使数量很少也表明该部位应力很高,可能是由于绳端安装不正确造成的,应查明损坏原因。如果绳长允许,应将断丝的部位切去重新合理安装。2. 5. 3断丝的局部聚集如果断丝紧靠一起形成局部聚集,则钢丝绳应报废。如这种断丝聚集在小于6d的绳长范围内,或者集中在任一支绳股里,那么,即使断丝数比表列的数值少,钢丝绳也应予报废。2. 5. 4断丝的增加率在某些使用场合,疲劳是引起钢丝绳损坏的主要原因,断丝则是在使用一个时期以后才开始出现,但断丝数逐渐增加,其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在此情况下,为了判定断丝的增加率,应仔细检验并记录断丝增加情况。判明这个“规律”可用来确定钢丝绳未来报废的日期。2. 5. 5绳股断裂如果出现整根绳股的断裂,则钢丝绳应报废。2. 5. 6由于绳芯损坏而引起的绳径减小当钢丝绳的纤维芯损坏或钢芯(或多层结构中的内部绳股)断裂而造成绳径显著减小时,钢丝绳应报废。微小的损坏,特别是当所有各绳股中应力处于良好平衡时,用通常的检验方法可能是不明显的。然而这种情况会引起钢丝绳的强度大大降低。所以,有任何内部细微损坏的迹象时,均应对钢丝绳内部进行检验予以查明(见附录C)。一经证实损坏,则该钢丝绳就应报废。2. 5. 7弹性减小在某些情况下(通常与工作环境有关),钢丝绳的弹性会显著减小,若继续使用则是不安全的。钢丝绳的弹性减小是较难发觉的,如检验人员有任何怀疑,则应征询钢丝绳专家的意见。然而,弹性减小通常伴随下述现象:a.绳径减小;b.钢丝绳捻距伸长;c.由于各部分相互压紧,钢丝之间和绳股之间缺少空隙;d.绳股凹处出现细微的褐色粉末;e.虽未发现断丝,但钢丝绳明显的不易弯曲和直径减小比起单纯是由于钢丝磨损而引起的也要快得多。这种情况会导致在动载作用下突然断裂,故应立即报废。2. 5. 8外部及内部磨损产生磨损的两种情况:a.内部磨损及压坑这种情况是由于绳内各个绳股和钢丝之间的摩擦引起的,特别是当钢丝绳经受弯曲时更是如此。b.外部磨损钢丝绳外层绳股的钢丝表面的磨损,是由于它在压力作用下与滑轮和卷筒的绳槽接触摩擦造成的。这种现象在吊载加速和减速运动时,钢丝绳与滑轮接触的部位特别明显,并表现为外部钢丝磨成平面状。润滑不足,或不正确的润滑以及还在灰尘和砂粒都会加剧磨损。磨损使钢丝绳的断面积减小因而强度降低。当外层钢丝磨损达到其直径的40%时,钢丝绳应报废。当钢丝绳直径相对于公称直径减小7%或更多时,即使未发现断丝,该钢丝绳也应报废。2. 5. 9外部及内部腐蚀腐蚀在海洋或工业污染的大气中特别容易发生。它不仅减少了钢丝绳的金属面积从而降低了破断强度,而且还将引起表面粗糙并从中开始发展裂纹以至加速疲劳。严重的腐蚀还会引起钢丝绳弹性的降低。2. 5. 9. 1外部腐蚀外部钢丝的腐蚀可用肉眼观察。当表面出现深坑,钢丝相当松弛时应报废。2. 5. 9. 2内部腐蚀内部腐蚀比经常伴随它出现的外部腐蚀较难发现。但下列现象可供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