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文化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
资源ID:614217
资源大小:16.8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文化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文化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同志们: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月2日,主席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从中华民族永恒精神追求的深度传承文化,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发展文化,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据会议安排,结合近期学习与工作情况,我谈几点体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坚守的定力、奋发的勇气、创新的活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秉持开放包容。“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地域和人群在不同时代和条件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明形态。对于新的文化因素、外来文明,中华文明从来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无时无刻不在取长补短、去粗取精。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从而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头活水。“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亲仁善邻等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既始终坚守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同时也积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不断突破“山重水复”,屡屡迎来“柳暗花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散发出时代魅力,不断释放出现代活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前,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度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现代生活方式、现代人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其“活起来”“火起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党课:强化组织工作培育栋梁之才同志们,根据计划安排,今天我以“强化组织工作培育栋梁之才”为题给大家上一堂主题党课。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面对新征程新使命,作为为党管人育才的组织部门,更要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一、要准确把握为党育人的工作原则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要准确把握为党育人的基本原则。尤其是要从“政治、能力”等标准来衡量。(一)强化理论铸魂,坚持政治引领。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所在。要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方向,强化理论铸魂,提升组织“向心力”。以这次学习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学原文、悟原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创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和载体,综合用好各类红色资源丰富学习培训内容,注重发挥村社、两新等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悟初心、谈体会,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立场方向。(-)突出实干标准,砥砺素质能力。要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用实践检验成色,锻造实干队伍,提升干部“担当力”。当前中国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将干部放在复杂严峻的矛盾斗争中磨砺、历练才能淬炼出“敢干敢为、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必须用实践来检验干部忠诚担当的底色成色。各级党组织尤其要注重提升党员干部实干苦干的担当力,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艰苦边远的最基层、创新创业的主战场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同时要注重加强关心关爱,不断完善容错免责制度。(三)构建育人体系,搭建成才平台。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用包容涵养沃土,建强工作体系,提升人才“牵引力”,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等多向发力,无论“外来和尚”还是“本土和尚”,无论“土专家”“田秀才”还是学术大拿、技术大咖,不唯学历、年龄,以不拘一格的姿态将各方面人才广泛地凝聚起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持续发挥人才对发展的牵引作用,推动“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加强人才服务保障,让有能耐、真学识的人才能坐稳坐好学术专研的“冷板凳”,为人才生发成长打造最优生态。二、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不足面向奋进新时代的重任,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在机制完善、平台建设、内容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特别是要在体制机制再优化、传播效能再升级、实践载体再创新上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制度建设管长远、管根本,关乎为党育人的生命力、持续性。从现有的制度建设基础来看,相关制度多聚焦于人才选树标准、工作机制、运行办法等前置环节,对于人才的动态性关注、常态化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存在不足。例如,人才的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如何更好统筹资源,让“选出来”的人才“活起来”“动起来”的体制机制保障需进一步优化与强化。(-)氛围效能有待进一步升级。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平台媒介、传播方式、话语体系变革日新月异,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考验着主流舆论宣传的能力与水平。当前的氛围营造的相关宣传载体,仍然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传统媒体为主,传播范围与影响力有限,传播内容与形式有待更新提质,相关作品的数量较少、形式较为单一、传播力度有待加强,全面开创崭新局面,有待进一步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