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游戏活动对小班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7000字.docx
-
资源ID:610586
资源大小:28.9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游戏活动对小班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7000字.docx
游戏活动对小班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结论2二、幼儿的发展及其特点3(-)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31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开始发展32 .幼儿自主性的发展33 .自我评价能力开始萌芽4(二)幼儿的行为发展特点41 .动作的发展42 .自理能力逐渐增强4(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41.合作意识的增强52规则意识逐渐5三、游戏的内涵及其意义5(-)游戏的定义和特点5(二)游戏的种类61 .认知程度62 .参与度63 .社会性7四、游戏和儿童发展7(-)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71 .游戏有利于提高儿童体能72 .游戏促进儿童生长发育7(二)、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81 .游戏能开发幼儿的智力82 .游戏与幼儿语言发展9五、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9六、学前教育与游戏发展10(-)与教学知识相结合10(二)与传统教学模式互补10七、总结11参考文献11一、绪论就现阶段而言,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也在不断加深。但学前教育又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模式,它多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注意力以及动作能力为主。对于幼儿园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学习任务则更为简单,所以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也会更多的偏向于活动类和娱乐类,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得以成长。所以,游戏活动也就成为幼儿园和老师们所喜欢采用的教学方法。此外,游戏活动对于孩子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类型的幼儿游戏对于孩子的细节培养体现也不尽相同,但终归来说,它们在孩子的自主性、动作协调性、社会化的同伴关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幼儿的发展及其特点幼儿园小班的学生普遍年纪在3-4岁,作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其心理和行为发展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通过科学研究表明,该阶段是其大脑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内的个体活动通常也可以极大程度上的推动个体的心理发展。但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发展原因,所以其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1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开始发展幼儿园小班的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自己情绪的把控上仍然会有所不足,他们的情感也会随着外界事物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但是他们在较为简单的情绪管理上较之前也会有明显的发展,大多数孩子在小班里会认识更多的新朋友,也开始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对自己的情感进行简单的管理。此时,由外界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自己的手工作业和课堂活动被忽视时也会有所不满。这些都表明小班的幼儿在情绪发展上已经有了最初的发展和萌芽。2 .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个体年龄噌长而不断变化的,这个过程中,家庭教养方式和环境因素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心理发展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作了不同层次的划分。也叫做“埃里克森八阶段论”,基于该理论中的个体发展特点而言,幼儿园小班的学生发展也正好处于学龄初期(35岁),在这个阶段的个体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关于“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所应该培养的心理特点就是关于主动性的养成。3 ,自我评价能力开始萌芽在幼儿园这个阶段,幼儿的个性特征开始逐渐有了萌芽,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但这个阶段的自我意识更多的体现在对自我的评价中,独立性评价在依存性评价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个别性评价也开始向多面性评价转变。(二)幼儿的行为发展特点幼儿的行为发展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学校环境。在幼儿时期的行为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同样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行为发展是对其动作均衡性、流畅性、连续性打下的坚实基础O1动作的发展幼儿时期的动作发展非常迅速,在短短的幼儿时期可以学会整个一生中的所有基本动作,只是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仍然处于较为简单的地步。但在3-5岁的幼儿动作发展中,灵活性、平衡性开始逐渐增强,研究发现,此时幼儿的走路速度和成年人变得相同,可以开始借助于肢体完成相对复杂的活动,可以灵活的运用手腕和手指,也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工作。4 .自理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对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发展中可以发现,这一阶段孩子在其生活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程度上的提高。具体是在自身的生活水平方面较以前变得独立起来,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能用自己喜欢的碗筷吃饭。这都体现其行为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社会性行为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可依据形式分为两类,即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Crick&Grotpeter认为关系攻击是试图破坏某人在群体中的关系和地位。陈帼眉认为关系攻击是通过控制同伴来伤害他人;身体攻击是指以打、骂人的方式来伤害他人。综上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指的是幼儿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1合作意识的增强在幼儿园的交往过程中,该年龄段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认识了新的朋友,并产生了简单的合作行为,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进行游戏或者活动,也逐渐开始知道合作和公平的需要,知道如何在游戏中分配玩具。这些简单的事情都是早期合作意识的表现。2规则意识逐渐对于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一点,就是在于个体对于社会规则的服从和理解状态。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在这个阶段对于规则的概念应该是相对比较模糊的,但是这也并非代表他们社会性没有发展。研究观察发现,幼儿园小班的学生已经可以服从老师和班级管理要求,也知道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这些都是简单的服从管理的规定的表现,也是孩子们社会性形成的基础。三、游戏的内涵及其意义(-)游戏的定义和特点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教育是其中应用最为频繁也最为有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生活,热爱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性,幼儿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的。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关于游戏也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定义:首先来看,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对于游戏是自主也是自愿产生的,所以游戏是自愿的活动,另外,幼儿游戏的动机是内部动机,是游戏者内在的一种需要。其次,游戏本身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它自身所囊括的内容、玩法和种类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习俗的影响。所有的游戏在某种意义上都表征着社会生活,但游戏本身却不是日常生活。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仍然是其“象征性的生活”而非吃饭睡觉等真实生活。游戏的虚拟性或非真实性在学前儿童的游戏中尤为明显。真正的游戏也是在儿童能够将真实的情景当成想象的情景时产生的。同时,儿童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征思维能力也是在游戏中逐渐提高的。最后,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所以对于游戏而言游戏规则是游戏者在游戏中关于动作和语言的顺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和被禁止的各种行为的规定。根据规则的性质,可以将游戏规则分为外显规则和内隐规则两种。外显规则是外在的游戏规则,主要是关于游戏方法的规定。外显规则一般是约定俗成的。游戏时,外显规则的建立或修改必须得到所有参加者的理解和同意,游戏才能正常进行。(二)游戏的种类1认知程度根据认知程度大概可以揩游戏划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功能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前者的特点主要为毫无主题和组织,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感觉器官刺激输入,且这个阶段的游戏,儿童多以模仿为主,透过各种象征性的游戏达到动作模仿的快乐。后者的特点则主要为有规则的竞赛或者有组织的角色扮演等。2.参与度幼儿游戏多以群体性游戏为主,但也存在个体性的游戏内容。所以又可以划分为参与度较高的主动游戏和参与度相对较低的被动游戏。主动性游戏即是个体必须参与该活动,并在其中亲身体会到一定的乐趣。被动性游戏则是个体不需要参与到其中,通过看他人活动就可以获得满足和乐趣。3.社会性根据游戏和幼儿的社会性来对游戏类型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独自游玩、旁观游戏、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四种类型。其中独自游玩又可以叫做感觉动作试验,它是幼儿纯属感觉动作方面的游戏。其主要的游戏项目是玩弄简单的玩具,多以独自游戏为主;在旁观游戏阶段,幼儿的发展开始进入直觉判断时期,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也开始有所好奇,多从旁观中获得快感和愉悦;平行游戏也称作“集体的单独游戏”,指儿童之间的游戏不存在从属关系,也不存在合作互助行为;最后的联合游戏则更多的是指会出现简单的互动行为,其中包含互相指挥、命令或是交换玩具等行为。在这些不同种类的游戏之中,体现着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对其社会性等多种属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四、游戏和儿童发展(-)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1、游戏有利于提高儿童体能在一些体能游戏中,其游戏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同时刺激有趣。这类游戏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并且,幼儿通过游戏能够促使其动作更为协调和敏捷,保证其身体的各项感官得到全面的活动和锻炼。这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3-6岁幼儿的身体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所以说,我们不仅可以把游戏当做是一种活动,同时这也是一种动力,能够促进幼儿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最为基本的一项活动内容。3-4岁幼儿因为其自身年龄的不同,其身体发育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如3岁幼儿的骨骼发育情况和6岁幼儿的骨骼发育情况就是不同;也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各个阶段幼儿的管养水平也存在着高低。相比之下,骨骼发育更为健全、管养水平更高的幼儿,他们会更加的喜欢玩游戏。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于3岁幼儿而言,我们不能为其设置6岁幼儿所玩的一些游戏,因为3岁幼儿的发育情况不如6岁幼儿,强度过大的游戏运动反倒会影响3岁幼儿的发展,甚至会让其对游戏产生恐惧的心理。同样的,对于6岁儿童也是如此的,如果我们还是为其设置3岁儿童所玩耍的游戏,如上文中所提高的“喂娃娃”,如果让6岁幼儿还进行这个游戏,那么肯定是难以调动起其游戏的兴趣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现状合理的设置游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成长的帮助作用。(二)、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1、游戏能开发幼儿的智力通过游戏,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这对培养幼儿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所帮助的。一些智力游戏同时也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这是很有价值的。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在不断的获取知识。游戏中,幼儿会和游戏伙伴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能够培养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也能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当幼儿在进行游戏时,他们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游戏工具,通过对这些游戏工具的触摸、移动、聆听和观察等,幼儿的感官都能够得到发展。而当幼儿的五感都健全时,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也能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概念,这既能开拓他们的眼界,也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例如:在进行积木游戏时,幼儿就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积木,能准确说出不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