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公民义务 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60419
资源大小:90.16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公民义务 教学设计.docx
第四课公民义务Megan一、内容解析本课包括引言和公民基本义务 依法履行义务两框内容。引言主要阐述了公民依法履行义务的意义,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激发学生了解自身应履行的法定义务的兴趣,引导学生增强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本课共设计两框。第一框围绕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展开,第二框围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履行义务的要求展开。两框分别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公民义务问题进行阐述。本课较为完整地介绍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感受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本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本课承接第三课,与第三课内容相辅相成,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本框主要阐述了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及其具体要求,阐明了这些义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第一目遵守宪法和法律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基本义务在社会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帮助学生增强对宪法和法律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怎样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二目维护国家利益主要引导学生明确公民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这项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第三目依法服兵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帮助学生明确保卫祖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增强对这一义务的认同感和履行这一义务的自豪感。第四目依法纳税主要引导学生理解税收的意义,树立纳税光荣的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增强义务意识。运用你的经验呈现了四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知公民在不同领域应尽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目主要围绕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展开。通过解读法律规定、辨析事例和正文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公民基本义务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懂得要自觉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这是对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义务的观念要求。教材通过呈现法律规定和生活事例,使学生明白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义务在生活中与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等有着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增强对这一法定义务的认同感,自觉将履行这项义务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第二,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是对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义务的行为要求。教材通过正文阐述,对学生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提出了明确的行为要求。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尊重、学习、遵守宪法和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履行这一公民基本义务的要求,培养依法办事的能力,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作贡献。第二目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目主要围绕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基本义务展开,主要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几个方面阐释了这项义务的内涵,帮助学生增强国家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要求,明确中学生应该怎样在生活中落实这项义务。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公民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材采用正文和探究活动等方式,介绍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以及履行这项义务的总体要求。维护国家统一,要具有家国情怀、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爱护国家的公共设施;具有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维护民族团结,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习惯;参与、帮助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同一切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论与行为作斗争;做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事情;等等。教材还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安危荣辱与国家、民族兴衰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以史为鉴,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激发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第二,公民要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教材正文阐释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具体内容,明确指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对照国家安全法,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要求,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尽己所能地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教材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关心国家安全,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增强民族自尊心,同一切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第三目依法服兵役这一目主要围绕公民依法服兵役这一基本义务展开,主要阐释了这项义务的意义以及兵役制度的内容。本目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教材以某大学生积极参军的典型案例,给学生以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增强学生参军光荣的意识,引导学生从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等角度探索依法服兵役这项义务的重要意义,对最可爱的人抱有尊重、崇敬之心。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第二目维护国家利益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明白依法服兵役不仅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而且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体现。第二,我国兵役制度的内容。教材通过评析一起逃避服兵役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这项义务的强制性,帮助学生明白逃避服兵役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给学生以警示,同时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探究,引导学生明白积极履行服兵役义务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正文部分介绍了我国的兵役制度,阐述了军人和预备役人员的职责。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介绍军人救灾抢险、建设家园等的责任与贡献。第四目依法纳税这一目主要围绕公民依法纳税这一基本义务展开,通过案例探究、观点辨析、正文列举,介绍了税收的意义和强制性。本目最后还介绍了公民的其他义务,帮助学生形成对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的完整认识。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材通过拒不申报纳税受到处罚的案例警示学生这一义务的强制性,帮助学生分析不纳税在各个层面(餐馆老板所受的处罚、国家所受的损失以及老板作为普通公民在生活中可能会受到的影响)造成的的严重后果;通过对中学生与税收关系的两个不同观点的辨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税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国家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密切关系,从而理解税收的重要意义;明确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第二,法律规定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这一内容是对本框内容的补充,在正文中举例介绍了公民的其他义务,如劳动、受教育、计划生育、抚养、赡养扶助等,帮助学生拓宽认知范围,对公民义务的广度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拓展空间通过对义务名称、具体内容的再现,引导学生加深对义务的理解,更全面地了解义务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义务意识。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本框主要回答了 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关系 怎样履行法定义务的问题。本课辩证地阐明了权利义务相统一,明确了履行法定义务的必要性,明确了违反义务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第一目权利义务相统一主要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认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帮助学生明确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弓I发学生思考怎样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第二目法定义务须履行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履行法定义务的必要性,了解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帮助学生增强义务观念。第三目违反义务须担责主要引导学生知晓违反法定义务的法律责任,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明白行为与责任的关系,增强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意识。运用你的经验通过分析案例,聚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感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第一目权利义务相统一这一目主要围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展开。通过经验分享、观点辨析和漫画评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本目主要阐释了两层意思。第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材通过正文阐述和生活经验对照,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是密不可分的,知晓权利和义务二者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教材还帮助学生明确宪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教材还指出,在一定情况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合一性,也就是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第二,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这一点围绕公民怎样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展开。教材通过漫画评论、观点辨析和正文介绍,向学生呈现人们对待权利和义务的不同态度及相应后果,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对待权利和义务,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可只重视自己的权利、忽视自己应履行的义务,而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同时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第二目法定义务须履行这一目主要围绕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和做法展开,在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履行法定义务的必要性,了解怎样履行法定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务观,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本目主要阐释了三层意思。第一,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履行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教材通过对拾金索酬这一案例的探究,帮助学生澄清关于履行义务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会依据法律和道德要求来判断是非对错,并做出恰当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一些社会事件的理解。第二,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教材以一组照片呈现了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境,通过经验分享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积极履行的义务的内容,知晓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明确法律规定的这些义务必须认真履行。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要求做的,公民必须认真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第三,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和正文,引导学生在典型案例中得到警示和启迪。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消极义务,也就是不作为的义务,如不得妨碍财产所有人行使所有权、不得侵犯他人人身权等,如果妨碍了或者侵犯了,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通俗来说,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公民一旦实施了这些行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目违反义务须担责这一目主要介绍了公民违反法定义务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公民要具有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意识。教材正文对这一内容予以介绍和解读。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二者为因果关系,公民不履行或违反了法定义务,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能够正确履行义务,就不产生自身的法律责任。换句话说,法律责任就是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教材通过赡养纠纷的案例,从法定义务角度对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其违法性,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和义务意识;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明确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的关系,增强价值认同和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第二,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应承担的具体的法律责任。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违反义务的不同行为所对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范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