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复发预防和癌变高危因素.docx
-
资源ID:603044
资源大小:32.2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复发预防和癌变高危因素.docx
临床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复发预防和癌变高危因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是从子宫内膜表面突出的良性结节,由内膜、腺体及其间质组成,一般含有一些纤维性组织,外表呈现细长的圆锥形或卵圆形。见于各个年龄段女性,患病率为6%15%,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等。病因雌激素刺激作用、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雌激素代谢,同时存在脂肪因子失衡、慢性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等,上述因素直接或间接协同促进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炎症刺激理论:阴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细菌上行诱发宫腔微生物群失调,也可促进息肉的发生发展。遗传因素: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存在一定的染色体易位、重排等遗传学基础。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多为经期延长、月经增多、不规则出血、阴道流液、腹痛,占比率高达70%80%,部分息肉体积较小或单发的患者可无症状。当子宫息肉不断增大,接近宫颈时,可能会出现继发性感染、坏死,排出恶臭的血性分泌物,若输卵管或宫颈管等部位出现子宫内膜息肉时,可能会出现输卵管堵塞,而造成不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包括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对于生育需求不同、治疗方案不尽相同,应进行个体化管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宫§5镜下微型器械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官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粉碎器切除术宫腔镜联合激光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用电切环切割息肉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方式,尤其位于宫底或基底宽及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需住院麻解后手术.优点:可将息肉一次全部切净,减少息肉宜发的机会,同时改善症状.缺点:电切对子宫内膜可能有穷.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要注意切割的深度.Tffig用于息肉直径1Cm且非多发者。优点:可在!诊非麻醉下完成息肉切除,对于未婚或绝经后阴道萎缩者可不放置廊器完成掾作.注意:多发息肉、息肉基底宽.膨宫效果不佳A寸不建议采用该方法。官腔镜下粉碎器镜体外脚1s分为6.25mm,8mm,而IJ用6.25mm?Uq官腔镜下粉碎器在无耗器、不破坏处女膜情况下行阴道内镜手术.优点: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电热损伤等,抽吸出组织碎片可用于病理组织学检直.殿点:不能对手术中出血的血管进行电疑.优点:嬲小、手机I*此外还能H激基底细胞迁移、促进组织损伤愈合.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小于宫腔镜电切术.不同人群子宫内膜息肉的处理:合并不孕症官腔镜检直及子宫内膜息肉去除术可提高临床妊娠率.蝙前有生育需求对于无靛状、有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及恶变的高危因素,建议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无发病高危因素及恶变高危因素者,考虑是未合并不孕否存在假性息肉、功能性息肉可能,可选择观察(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孕激素后半周期治疗),治疗周期不超过3个周期,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淀状、息肉未;肖退者建议手术;台疗.无症状的子对于息肉直径1cm,并且无症状、未婚宫内膜息肉或未育的年轻患者,可期待治疗.绝经前无生育需求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对于存在子宫内朦增生或恶变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箍术中应注意对可疑增生或恶变的病灶进行定位切除,病理确认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疫,术后才睡病理结果迸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无生育需求、伴有月经过多或亮血的子宫内腰患肉患者,息肉切除的同时切除部分或全部内膑,减少息肉直发及经量过多启发的风险.对于合并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癌、宫腔较大患者,行保留子宫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狗仔宫切除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建议宫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重点在于治疗的彻底性,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切割深度需达子绝经后宫内膜浅肌层.术后病理若为良性病变,继续观察随访;若为恶性按照子宫内腹痛治疗流程处理.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的复发率为2.5%43.6%。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切除术后第1年的复发率为6.19%,第2年的复发率为19.23%,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复发率较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35岁、肥胖、多发息肉(息肉数量2个)、息肉直径2cm,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预防复发孕激素类药物:包括地屈孕酮、黄体酮胶囊、微粒化黄体酮等。适用于育龄期有生育要求、围绝经期或口服避孕药禁忌、病理类型为非功能性息肉或功能性息肉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预防复发的治疗;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育龄期短期内无生育要求、病理类型为非功能性息肉或功能性息肉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预防复发的治疗;术后放置左焕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1NG-IUS):适用于已完成生育或近期无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预防复发的治疗,对于病理类型为非功能性息肉、功能性息肉或他莫昔芬相关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可选择;GnRH-a:适用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复发的预防,需要注意GnRH-a可引起围绝经期症状,不应长时期使用。癌变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其恶变率不高,尤其在年轻女性中恶变率更低,与内膜息肉恶变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异常子宫出血: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的内膜息肉患者恶变率为5.14%12.3%,无症状者恶变率为1.89%2.1%。年龄、绝经状态:年龄60岁的绝经后人群内膜息肉患者恶变风险明显增加。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有研究认为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恶变风险明显升高。息肉大小:如息肉直径13mm,BMI>28.4的内膜息肉患者,息肉恶变率为8.3%;而息肉直径>13mm、BMI>28.2、超声表现为实性的内膜息肉患者,其恶变率可高达64.3%o此外,长期月经量多,查体子宫明显增大,肿瘤标志物升高,除考虑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等良性病变外,仍应考虑子宫恶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