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感悟心得.docx
-
资源ID:56760
资源大小:6.6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研读《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感悟心得.docx
研读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感悟心得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近日出炉。该报告指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如今的8秒,被网友戏称“连金鱼都不如”。“8秒专注”是否准确当然可以再研究,但其揭示的问题确实戳中了现实痛点。铃声阵阵、弹窗频频,每天面对屏幕上百次,每隔几分钟就看一眼手机,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日常。看的都是些什么?很多是不过百字的信息、没头没尾的视频,而时间与精力就这样被不断切割得七零八落。沉溺于碎片化、浅表化内容久了,许多人专注阅读、深入思考的能力随之退化,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也在悄然重塑一一看什么都是走马观花、心猿意马,想什么都是浮皮潦草、蜻蜓点水。有观察者感慨:“人造物与自然生命之间有两种趋势正在发生: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生命体变得越来越工程化。”诚然,信息工具的快速更迭为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美好,可心为机役、人为物役无异于一种异化。从传播心理学上分析,人们都有“所见即所得,最好别思考”的思维惰性。很大程度上,网络内容生产就是在不断迎合这些“人性弱点”,让用户如“中毒”般停不下手、合不拢嘴。然而,人类的能动性与自制力,恰恰体现为能够战胜思维的惰性、抵御外界的诱惑。今天我们离不开的是手机,未来又会是什么?丧失了专注力,脑袋空空、远离思考,人类岂非要彻底沦为工具的奴隶?传播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认为,数字时代需要专注力、对信息批判性接收的能力等五种素养,否则我们就会被“不良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没”。诚如斯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可能退回“原始社会”,真正要做的是学会与过载的、芜杂的信息共处,拒绝时间被过度切割。在“奔波”于各种页面之时,心中要有理性的“价值排序"将精力集中在最有意义的地方。适时从网络世界里探出头,才能给自己留下一片深度、系统思考的空间。“守少则固,力专则强。”越是信息过载,越需心灵滤网,不沉溺迷失,懂适度分寸,这不仅是为了找回遗失的专注力,更是为了找回我们对生活的主动权。一个必须时时谨记的准则是,不论科技手段如何发达,都要让工具和人类的生活、情感、思考保持安全边界,毕竟我们才是工具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