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恢复效果探析.docx
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恢复效果探析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 0 1 8年12 0 1 9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 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下腰痛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前两组下腰痛功能评分比较,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 0 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腰痛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 0. 0 5 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 0 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腰腿痛等症状尽快缓解,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 L D H )是一种骨科常见病,是引发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一般通过手术疗法治疗可获得明显效果,但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瘢痕组织形成、硬膜周围纤维化,引发神经根粘连、局部硬膜囊受压、活动受限,有再次引发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的危险,严重影响长期疗效1 。随着近年来康复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将其运用到LDH术后护理中,以防止压迫与粘连,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L D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 1基础资料。研究对象为7 0例L D H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在2 0 1 8年12 0 1 9年1月之间收治,随机对其进行分组,每组人数3 5例,对照组有男性2 4例,女性1 1例,年龄最小3 8岁,最大为7 6岁,平均(50. 2 5 ± 3 . 56)岁,病程最长2 0个月,最短为2个月,平均为(9. 2 + 2. 8 )个月,椎间盘突出部位:2例L3L4, 1 2例L4L 5 , 2 1例L 5L 6 ;观察组有男性2 2例,女性1 3例,年龄最小4 0岁,最大为7 6岁,平均(5 0. 2 9 ±3.1 3)岁,病程最长1 8个月,最短为1个月,平均为(9.1 土 2 9 )个月,椎间盘突出部位:2例L 3L 4 , 1 1例L 4L 5 , 2 2例L 5L 6。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椎间盘突出部位等)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0 5 o1 . 2纳入与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患者均表现为下肢肌力降低、腰部压痛、感觉减退等临床症状;经核磁共振成像、C T与腰椎平片等检查确诊,与L D H临床诊断标准相符。排除标准:排除腰椎不稳者;排除单纯椎间盘突出者;排除不能主动配合研究者。1 . 3方法。对照组LDH患者3 5例实施传统护理干预,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术后普及相关注意事项,给予心理疏导等。观察组L DH患者3 5例在其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术后3 d之内,指导患者行早期被动训练,以降低神经根粘连发生率,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导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抬腿练习,注意期间保持膝关节伸直,将腿抬至3 0°6 0 ° ,时间为15s。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环转等练习,如术后疼痛有所缓解.,可适当增加抬腿练习的次数与幅度。每组训练之间间隔6 h,每次进行3组训练。术后41 4 d之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练习内容,关注腰背部柔韧性的提升,指导其头、臀、足与肩部贴近墙面,每次持续5 m i n,每日2组,每组共3次。协助患者在仰卧位下行靓关节屈伸运动,屈曲髅部,使膝关节与胸部靠近,每Fl 3组,每组共5次。术后1 52 8d之间,指导患者适当下床活动,逐步增加腰背部训练强度,根据腰背肌五点式进行练习,在患者仰卧位下进行上肢屈肘、髓与膝训练,实施双足、枕骨支撑训练,另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腰背部举高训练,每次停留时间为3 s ,每口 3次。1 . 4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下腰痛功能评定表(J a p a n eseOrthopaedicAssociat ionScores, JOAscores )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评定下腰痛功能,分值越高代表下腰痛功能越好。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共分为四个等级3:优:术后4周,运动功能不受限,无腰腿痛症状,生活、工作恢复正常;良:功能基本恢复,偶有腰腿痛症状,可从事较轻口常活动;可:有较轻腰腿痛症状,不可从事正常活动与工作;差:腰腿痛症状无改善。1 . 5统计学分析。各项指标数据均录入e x c e 1 ,用软件S P S S 2 1 . 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J 0 A评分等数据)与计数资料(总有效率等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上方检验,其中计量资料用(fflx± s )描述,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描述,以PV0. 0 5为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 . 1两组患者J 0A评分对比。如表1 ,术前两组患者J 0A评分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 5;术后3个月观察组J 0 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 0 5 o3 . 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如表2,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 503讨论L DH是骨科门诊常见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手术是治疗L DH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可能面临肌力下降、遗留腰腿痛等情况,其原因在于手术治疗对纤维环稳定性造成了影响,引发剩余髓核组织再次突出,术后还可能出现血肿、瘢痕等问题,引发神经根粘连,对手术疗效造成不利影响。对LDH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在LDH术后恢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病症,帮助其减轻疼痛,缩短治疗时间4。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实施多方面训练,以达到刺激神经的目的,同时拓展通道,以避免发生术后神经根粘连,同时还能加速血肿消退5 。本次研究根据L D H术后病理与生理特点设计出康复训练方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给予患者不同方式、不同强度的训练,从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从简单运动逐步过渡到复杂运动,以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有学者称,L DH患者术后约有9 0 %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僵硬与功能性脊柱侧凸,本研究中在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被动康复训练,引导患者掌握正确训练的方法,一同协助患者训练,以促进手术区域血液循环,减轻其组织水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J 0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5,说明对LDH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随访中证实,术后对LDH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LDH患者术后功能,降低其腰腿疼痛复发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以上内容论述可以看出,LDH手术后,康复训练是其临床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有效缓解其腰腿疼痛等症状,恢复肌肉力量与功能,有利于提升预后效果,为此我们可以将其作为L D H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首选护理方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