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杂草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ICS65.020.20CCSB05DB4211黄冈市地方标准DB4211/TXX-XXXX生态茶园杂草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1regu1ationsforweedcontro1ineco1ogica1teagardens(征求意见稿)2023-XX-XX发布XXXX-XX-XX实施黄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2弓I言3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和定义44茶园主要草害45防控时期46幼龄茶园杂草防控56.1诱杀杂草56.2条栽种植56.3 套种抑草56.4 覆盖抑草56.4.1防草布覆盖56.4.2秸秆覆盖56.4.3综合覆盖57成年茶园杂草防控57.1人工与机械除草57.2以草控草57.3覆盖抑草51Z-1刖本文件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黄冈市农业农村局归口O本标准起草单位: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黄冈市农业技术促进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丽荣、陈勋、吴旋、张登科、孙扬炀、陈展蔡正军。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茶叶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生态茶园杂草防控是茶叶生产环节的重要问题。为规范我市茶叶种植过程草害防控关键技术,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茶叶绿色种植,特制定本文件。生态茶园杂草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茶园杂草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时期、幼龄茶园杂草防控及成年茶园杂草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黄冈市茶园杂草绿色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木文件。NY/T3934-2023生态茶园建设指南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2398-2013夏直播花生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生态茶园eco1ogica11eap1antation以茶树为主要物种,根据生态学理论,应用生态系统设计原理,综合运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将茶园中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关联,科学构建和管理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生态系统,实现茶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量持续稳定、产品安全优质。3.2以草控草Contro1grasswithgrass采用人工播种的方式在茶园行间种植适宜草种抑制杂草的生长。4茶园主要草害黄冈市茶园主要杂草有牛筋草、艾蒿、小蓬草、马唐、狗尾草、狗牙根、白茅等。5防控时期茶园杂草从3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量较大,高峰期大致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6幼龄茶园杂草防控6.1 诱杀杂草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宜。新建茶园提前进行初垦与复垦,诱使土表草籽萌发,移栽前进行人工或机械除草。茶园建设符合NY/T3934-2023标准。6.2 条栽种植条栽种植采取单行双株条栽种植,方便行间杂草控制,行距1.51.8m,株距2530cm。幼年期进行34次定型修剪,扩大树幅,促进茶树正常封行抑草。茶苗定植、修剪符合NY/T5018标准。6.3 套种抑草春季茶苗栽植后,行间套种大豆或花生,穴距20cm,每穴35粒,根据行间树幅宽度种植23行。花生套种符合NY/T2398-2013标准。6.4 覆盖抑草6.4.1 防草布覆盖采用地布、无纺布等透气、透水、防草材料覆盖,行间满铺,宽度大于行距10cm,尽量贴近茶苗径基部,每隔2m用地钉固定。6.4.2 秸秆覆盖沿种植带行向,距植株两侧50-60Cm内铺设秸秆,锯末、谷壳、菌渣等覆盖厚度35cm,或稻草、玉米杆等材料覆盖8IOCm。根据发酵程度定期补充。6.4.3 综合覆盖沿行向距植株5060Cm内铺设秸秆,其他位置铺设防草布等。7成年茶园杂草防控7.1 人工与机械除草在杂草旺盛时期、开花结实前,进行人工或机械除草34次。茶园行间杂草,选用机身轻、操作简便的微耕机、田园机或通用割草机进行除草。对夹杂在茶树中多年生藤蔓性杂草如牛筋草应采用人工连根拔除。及时割除茶园梯壁、路边、沟边等空地上杂草,防止杂草种子侵入茶园。7.2 以草控草春季或秋季,在茶园行间播种三叶草、鼠茅草或豆科植物绿肥等,通过定期刈割控制杂草高度。7.3 覆盖控草方法参照6.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