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发言材料10篇.docx
-
资源ID:536322
资源大小:62.81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关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发言材料10篇.docx
第一扁,共十篇开展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的发言材料一一深化“千万工程”走好共富之路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XX调研,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指示。姚庄镇认真落实指示要求,深入开展“千万工程”、大力推动“两山”转化,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镇”“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等称号。2023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6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5。主要做法是:一、狠抓环境治理,实现江南水乡新蝶变。姚庄镇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也曾一度面临“水乡无好水”的窘境。近1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国控、省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体占比从0提高并保持在100%,获评全省“五水共治”优秀乡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姚庄镇作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主动对标示范区“生态绿色”要求,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累计整治乱搭乱建、污水直排等12类8832个问题。丰富生物多样性,开展萤火虫回“嘉”行动,盛家湾水生态修复项目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培育名单,全球仅有的9种水生萤火虫已在姚庄出现3种。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水源地共保共治机制,与青浦区金泽镇共保“金泽水库一长白荡水源地”,水质合格率持续保持100%,共同守护了沪浙两地近80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二、狠抓“两山”转化,激活美丽经济新动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的腰包却没有随之越来越鼓。为了把江南好风景变成群众好收入,我们创新方法,加大投入,坚持项目带动,邀请土人规划设计公司、乡伴文旅等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创新编制姚庄镇美丽乡村规划,打造全长16公里的“桃源渔歌”美丽乡村风景线,连接6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串联水上森林、桃源栈道等30多个节点。“桃源渔歌”风景线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最美香湖风景线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风景线。累计吸引游客2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坚持放大优势,发挥地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挖掘姚庄北部湖荡众多、蓝绿空间比超过80%的生态基底,开发环沉香荡“一湖一镇一居两村“亲子旅游产品,三年累计吸引长三角游客5万余人次,为周边农户增收400余万元。坚持改革赋能,紧抓XX列入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姚庄作为主要承载地的契机,积极创新“三集三进”强村富民新机制,推动县、镇、村三级乡村振兴公司实体化运作,努力解决“钱从哪里来”“事情谁来干”“农民怎么富"三大难题。在一个共富场景中,由乡村振兴公司租用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并聘用农民参与民宿经营,租金收入叠加工资收入,每年可为农户增收7万元以上。三、狠抓城乡统筹,共享幸福富裕新生活。农房布局散、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是长期困扰姚庄农村发展的难题。为了让农民群众更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坚持以农房改造集聚为抓手,累计引导7000余户散居农户“带地进城”,集聚率超过70%,形成了“地集约、产兴旺、城提质、村秀美、人享服”的城乡统筹经验。2023年,“空间集聚”的姚庄模式成功入选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近五年累计投入6.5亿资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道路硬化、民居美化、路灯亮化和服务设施配套化。累计完成26公里农村公路“白改黑”提升,农村公路亮化率达到100%。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省级卫生村全覆盖。深化数字化改革,在全镇建成17个5G健康小屋、50个数字医生工作站,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会议的精神,提高站位、明确方位、找准定位,不断创新实践,努力彰显特色,为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贡献更大的乡镇力量。第一篇2023年专题学习关于对“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交流发言材系统集成共建共享、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富样板近年来,XX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千万工程”,以“XX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平台,以未来乡村为基本单元,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集中集聚乡村发展资源要素,试点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富样板。一、聚焦全域提升,绘就乡村“共美”新图景(一)抓农房整治让房前屋后净起来。牢牢抓住农房整治这个“牛鼻子”,出台风貌管控实施细则,对房前屋后、边角地块、闲置区域等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打造了一批“一米菜园”“一米果园”,实现“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庭院创收”的美好景象。今年重点开展百村风貌整治提升“比晾晒”行动,累计投入用工30.7万人次,整改问题点位800余个,分2批赛出6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二)抓抛荒治理让田间地头活起来。针对土地抛荒治理难题,以柯城区九华乡为试点,探索建立“集体代管+五五分成”的“上铺模式”,即由村集体统一流转抛荒地,再通过强村公司、村经济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进行统一经营,收益由集体和农户进行五五分成,实现农田增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四增”目标。目前,全市已有4万多亩抛荒地实现集中流转、集中经营,成为乡村风貌新亮点、休闲观光好去处。(三)抓美化提升让“道路两旁靓起来。聚焦美丽沿江公路,分县分段分主题,集中连片种植特色彩化树种。如,柯城段乌柏成林、红枫为缀,XX段珍稀彩林、激水相映,常山段竹海延绵、满目葱翠,实现全线四季有彩,展现出了大美气质。同时,结合季节时段,在各县(市、区)重点路段种植4万余亩多彩油菜花田,配套停车、露营、驿站、赏花平台等设施,打造了6条赏花精品线路和3个千亩连片油菜花观赏地,围绕“赏、游、学、玩、食”开展金花节系列活动,成为市内休闲游的网红打卡地。二、强化集聚集成,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一)诗画风光带筑就共富平台。将“XX有礼”诗画风光带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主平台、主战场,整合市县两级“大三农”资金17.6亿元,聚力推动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大行动在带上先行,打造标志性成果。XX国际花菇产业园、常山香柚产业园、龙之梦六春湖等一批农文旅融合大项目在诗画风光带沿线落地,189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02.35亿元,其中今年建设项目98个、已完成投资86.05亿元,吸收8000多名本地农民就业,预计人均可增收1.7万元。2023年,诗画风光带沿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234元。(二)未来乡村连片打造共富联盟。从规划、建设、发展、治理、共富五个维度,探索未来乡村组团式、片区化发展新模式。率先谋划6个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联动周边13个村一体发展、共富共美。如柯城区沟溪实验区成立“九村共富党建联盟”,以余东农民画村为核心,通过党建联盟、文化联姻、产业联动,辐射带动碗窑陶瓷村、斗目城樱花村、余西诗歌村、直力花海村等周边8个村,形成了吃在余东、住在碗窑、游在五十都、购在斗目珑、娱在各村的共富发展布局,今年以来联盟中各个村集体的经营性收入同比均增长200%以上。(三)农民大搬快聚建设共富家园。谋划实施“整村搬迁促共富”行动,让70%搬迁人口进入城区、20%进入镇区、10%进入中心村,推动农民向城镇梯度转移。强化政策创新集成,健全农民转移集聚经济补偿、安置、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如XX县出台了“金宅地”和“金房券”政策,大幅减免购置税,补贴过渡费,降低农户购房成本;并推出“暖心十条”,充分整合就医、就业、就学、建房等多方面的政策红利,让农民搬得出、搬得起、留得住、富得起。近年来,全市累计建成安置小区(点)288个,搬迁农民128万户、4.83万人。三、突出以人为本,开创乡村“共享”新生活(一)打造乡村生活馆共享品质服务。围绕满足村民高品质生活需求,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将爱心食堂、村民超市、就医买药、邮政快递等事项进行整合并集成于“乡村生活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全市已启动第一批18个乡村生活馆建设,整合村集体闲置农房资源,进行微改造、精提升,设置8大标准服务场景和27项选配内容,让村民在家门口过上城里生活。如万田乡上下蒋村整合便民服务中心、零废生活馆、运动健康馆等“七个场馆”,实现服务设施集聚、综合功能集成,并借力人脸识别技术“无感”记录村民行为,结合积分系统实现“无感”积分,还能对老人跌倒等潜在危险监测预警,让乡村生活更安全、便捷。(二)依托共富学院共享精品课堂。按照“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产训一体、创业导向、技能为本、体现实效”的原则,联动职业(技工)院校、龙头企业和社会机构等组织,搭建“线上+线下”四省边际共富学院平台,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产业突出的专业教学基地,着力培育“农民新群体、农业新业态、农村新细胞”。如首批专业教学基地之一的XX县龙和渔业文化园,依托“共享渔业”课堂培养水产类技术职称人才87名、农民高级技师6名,受益养殖户达IOOO余人,带动周边6个经济薄弱村入股,140余户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农民每年“收租金”190余万元、获取工资200余万元、共享“分股金”30余万元。(三)推进乡村治理共享和谐家园。聚焦“党建+共建”,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和谐稳定社群关系,切实增强乡村“地方感”和村民凝聚力。强化党建统领,结合“141”基层治理体系和“三联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群众事项90%以上在网格内得到解决。纵深推进法治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引导原乡人、归乡人和新乡人全程、全员参与基层治理,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如柯城区创新用好“户主大会”,通过村两委的述职评议、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表决、现场问政、评先评优等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治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形成了党员带动、村民主动、共谋共治的乡村治理浓厚氛围。新征程,再出发!XX市将以全新的面貌、奋进的姿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本次会议要求,乘势而上、久久为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以“XX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平台,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引领,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提升乡村风貌,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数字赋能,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第二篇2023年度关于开展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2018年参观走访中国浙江村镇时,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了这样一句话。让索尔海姆感慨的,是他所置身的环境优美乡村和一张张乡村过去被污染的照片产生的鲜明对比。改变的背后是一项工程的实施一一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IOOO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也赢得了世界积极回响: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地理与环境学系专家伊兰度认为,农村环境整治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部分,“千万工程”向世界表明,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美国快公司杂志称赞浙江农村“变废为宝”,在实施“千万工程”中将众多废弃采石场精心改造为旅游景观、文化场所,为世界各地提供了一个范例。英国爱丁堡大学基础设施与环境研究所教授阿利斯泰尔博思威克认为,“千万工程”的实施说明在农村大幅改善环境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是可行的,相信其经验将能传给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回响,印证了千万工程底色之绿。启动之初,“千万工程”的重点就很明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从治理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到关停矿场解决村庄空气、土地污染问题,再到“垃圾革命”实现全域分类20年来,“千万工程”深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