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元素推断景宁中学吴海丹作业120230419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无机推断题(景宁中学吴海丹)18.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取30.4g固体X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其中溶液C是一种分子量为84.5的含氧强酸,其物质的量为0.2mo1(I)X的组成元素是,X的化学式是o(2)写出溶液A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成生成黄绿色气体的D的离子方程式(4)请设计实验证明干燥黄绿色气体是否具有漂白性答案:(1)Ba,C1,OBa(C1O3)2(2)Ba(CIO3)2+H2SO4=BaSO4+2HCIO3CIO3+5CI+5H+=3CI2+H2O(4)准备两瓶放着湿润红纸和干燥红纸的集气瓶,将黄绿色的氯气分别通入集气瓶,观察现象,发现湿润的红纸褪色,干燥的红纸无变化,则证明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本题详解:溶液A与稀硫酸作用产生23.3克白色沉淀,推测有Ba元素,且n(Ba)=0.1mo1;溶液C与氯化氢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黄绿色气体猜测是氯气,13.441的氯气物质的量为0.6mo1含氯原子1.2mo1,通入的氯化氢ImOI,氯元索守恒可以推测溶液C中含有氯元素,且X中含n(Q)=02mo1C是含氧酸,说明第三种元索为氧,所以第1小题第一空三种元素为Ba,C1,Oo根据质量守恒m(O)=m(X)-m(Ba)-m(CI)=30.4-0.1*137-0.2*35.5=9.6g;所以n(O)=0.6mo1,n(Ba):n(C1):n(O)=1:2:6,X的化学式为:Ba(CIO3)2;第(2)小题溶液Ba(CIO3)2与硫酸发生反应为:Ba(C1o3)2+H2SO4=BaSO4+2HC1O3.第(3)小题根据溶液C为含氧强酸且分子量为84.5可知C为HC1O3,与氯化氢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IO3+5C1+5H+=3C12+H2Oo第(4)小题根据题意推测黄绿色气体为氯气,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湿润氯气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效果,因此可以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准备两瓶放着湿润红纸和干燥红纸的集气瓶,将黄绿色的氯气分别通入集气瓶,观察现象,发现湿润的红纸褪色,干燥的红纸无变化,则证明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本试题设计的说明(1)测试宗旨本试题测试宗旨主要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索养。化学教学中的证据推理是根据化学概念、理论和事实性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归纳演绎等思维形式,进行证实和证伪的求证方式,从而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高级思维过程。具体测试目标包括:要求学生从物质的宏观现象,性质特点,推断元索组成(学业质量水平1,第1小题第1空),同时根据数据计算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定性定量相结合(学业质量水平4,第1小题第2空)。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预测物质转化的产物,宏观性质与微观表征相结合,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学业质量水平4,第2,第3小题)。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收集和表述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学业质量水平2,第4小题)。(2)测试载体本试题以氯酸的制备利用其领盐与硫酸反应为背景,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推理和判断。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3)测试任务本试题依据测试宗旨和目标,基于真实、有意义的测试情境想学生提出四个问题,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学生在根据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各转化关系中的定量关系计算验证自己的推断,定性定量相结合,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进行解答。(4)解决问题的工具本试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及试题中领悟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些知识包括:对硫酸根检验的白色沉淀推断Ba元索存在,通过黄绿色气体定量计算分析推断氯元素,质量守恒计算氧元索。从而根据以上证据推理求算化学式,第一问。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学生对陌生情境中化学反应物质转化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分析书写能力。第2,3小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收集和表述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证明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第4问。'4,«>气平口,<W,4.朴a命题素材3Ck+6KOH-KC1O3÷KC1+3H2OHe1O3的制备可利用其钢盐与稀硫酸反应:日(C1C)j)z+HzSO4“BaSO,|+2HCI()1KBrQJ的制备可甫"记CIo氧化KBr:-'.Br+3KCK)-=KB。+3KCIH1O测较稳定,可以赢彘存在,用强氧化而F、HNo律氧化单质碘可制得纯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