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海门市交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 资源ID:518542       资源大小:25.2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门市交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海门市交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是我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升桥港经济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阶段。为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交通总体发展计划,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立足现状,特制订海门市交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正确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交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桥港建设为主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运输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不断加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是我市交通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约25.7亿元,新改建一级公路约122公里,新改造城市主干线道路约11公里,新改建二、三级公路78公里。全市四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约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余公里,纳入省计划内的645公里,新建和改造桥梁投入约2亿万元,新建改造桥梁约450座,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交通网络日趋优化。宁启高速公路叠石桥互通顺利开通,进一步提升了海门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以“九横十二纵”干线公路为骨架的通达全市各镇(乡)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积极向上争取建设资金,共争取到省级地方干线补助资金近1.3亿元,农村公路补助资金1亿元,农村桥梁补助经费1.3亿元,为交通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二)运输行业稳步发展。海门现有省、市际客运班线43条,客车52辆,2286个客位,县内、县际客运班线27条,客运班车179辆(城区公交班线7条,公交车57辆),6047个客位。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8.7%(符合通班车条件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继续保持100%),出租车270辆,货运车辆5025辆,总吨位12828吨,与海门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目前,我市客运班车车型基本为亚奔、宇通、苏州金龙等全空调客车,出租车均为桑塔纳2000型、3000型、120辆桑塔纳Vista畅达,乘车舒适度明显改善。货运车辆中,重型、大型车1024辆,占载货汽车总数的40%,单车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按三级客运站标准新建的海门东站(三厂客运站)竣工投入运营,叠石桥客运站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完成乡镇四级客运站改造10个,新建客运候车亭52只。水运市场由于公路运输发展迅猛,以及区域位置等原因发展滞后,货运船舶基本退出市场,仅剩长江轮渡6艘。“十一五”期间,运输辅助业实现规范化管理,全市拥有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27家,三类以下各类机动车维修业户486家。驾培行业中,全市共有驾校6家,驾培教练车192辆。(三)公路管理模式省内推广。“十一五”期间,我市继续优化“三轨并举,群防群治”的海门路政管理模式,路政合格镇(村)创建效果显著,全市干线公路12个乡镇全部创建南通市路政合格镇,合格率100;107个创建路政合格村,合格率93。海门市获得省公路局首批“路政示范县”称号。全市文明公路达标率92以上,文明公路里程达到375公里。这一模式在南通乃至全省推广。“十一五”期间,共投入1.9亿元公路养护经费,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全市公路好路率不断上升,省道优良率为100%,MQI(公路技术状况等级)值为94.4;县道为90.3。集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公路环境,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提升了公路形象。(四)航道网络纵横贯通。全市境内拥有航道干线6条计187.84公里,支线26条计160.15公里,共计347.99公里。“十一五”期间,投资1.8亿元,完成浒通河海门港闸至海门河口段由等外级航道提升至六级航道标准建设,对浒通河南段10公里、海门河4.2公里航道等级进行了提升。实施海门河段、浒通河段航道等级提升工程,三圩线河口至浒通河河口14.1公里航道由七级提升至六级航道标准,并新建装卸港区,打通了海门境内航道的入江口门。基本形成三纵三横水运主通道为主体、等外级航道为补充的贯通海门市境内各乡镇,水上交通网。(五)港口建设跨越发展。“十一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江海联动”的战略,港口建设全面启动。先后取得了交通运输部、省政府批复的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南通港启海港区总体规划和交通运输部的岸线批复,完成了南通港通海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东灶港作业区5万吨级通用码头建设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真正结束了海门有海无港的历史,推动海门沿江沿海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六)崇海大桥加速筹建。“十一五”期间对大桥建设开展了预可、工可阶段(测绘、工程水文、环保、工程地质、航行、气象、交通工程等)7个方面19项专题研究,其中17项专题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或验收。取得了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地震局、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上海市环保局等6个单位的批文。目前,崇海过江通道(江苏段)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桥港经济新时代这一工作主题,始终坚持以江海联动开发为“第一抓手”,以大桥大港建设为“一号工程”,坚持交通发展“服从服务于沿江沿海开发,服从服务于城市南进战略,服从服务于四大增长极打造,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四大工作理念,加快构筑和完善“九横十二纵”公路网络,加快农路、农桥建设,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衔接有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当好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开路先锋,为进军基本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二)发展目标公路网络建设,主要完成:一是构建交通大通道。以崇海大桥和通启铁路为依托,打通对外交通,把交通打造成为承载社会发展的平台和加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加快推进支线公路建设,提高公路连通度,加大对省道和县道的改造力度,提高等级水平,形成与干线公路网紧密配合的区域公路网络。三是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坚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继续提高密度,优化全市农村交通网络,以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航道建设,以实施江海联动开发为主抓手,完成东灶港作业区进港航道工程建设,加快内河干线航道建设,大幅提升内河航道通航能力。逐步形成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综合交通网络相衔接的现代化航运体系。港口码头建设,锁定“打造上海中心港北翼重要组合港”的目标,以深水大港建设为抓手,完善沿江、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用码头,加快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完善沿江、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新江海河内港池和东灶港作业区内港池,启动长江北支段港口码头建设。深化冷家沙港区研究,形成沿海、沿江功能齐全的港口群。运输行业建设,着重推进客运和货运、陆上运输和水上运输、城区和乡村交通的协调发展。以公共客运、道路货运为重点,兼顾其他各项运输辅助业,基本建成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内外交通有效衔接、客(运)、货(运)、站(场)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安全、畅达、便捷、舒适的交通运输服务。三、发展重点(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公路建设、铁路建设、航道建设、港口码头建设、崇海大桥建设和公路养护。公路建设:(1)S336线绕城段:新建一级公路23.2公里,总投资约8.13亿元。路线东起于336省道与大洪河交界处,沿大洪河西侧向北至十号河北,转向西沿规划宁启铁路南侧绕越海门城区至拟建的叠港公路,利用叠港公路向南至既有336省道,途经三厂镇、常乐镇、市开发区、海门镇、天补镇、三和镇。(2)临海公路:新改建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14.3公里,总投资约4.2亿元。路线西起正余镇与通州界,沿原海防公路向东至东灶河折向规划中的广东路向东与启东相接,途经正余、包场、东灶港。(3)叠港公路(规划S223):新改建一级公路24公里(其中互通两侧4公里已建),总投资约6.7亿元。路线南起海太汽渡,北至通州界,途经海门经济开发区、三和镇、天补镇、三星镇。分期实施,先行完成通海线以南段15公里;再开工改造王川线至通州界段5公里,将现有的二级公路改造为一级公路,并与通州的外环相接。(4)王川线:新改建一级公路42.2公里,已改建一级公路15.9公里,待建27公里(中段海二线向东至汤正线段约17.6公里,东段万年至启东界约8.7公里)总投资约7.5亿元。路线西起通州界,东与启东一级公路相接,途经三星镇、德胜镇、常乐镇、树勋镇、万年镇、刘浩镇。(5)瑞江路北段:改建一级公路约2.5公里,总投资约0.7亿元。路线位于德胜镇境内,南起新常久线北,北至规划中王川线。(6)苏336线绕城与汤正线贯通工程:新建一级公路约6公里,总投资约2亿元。路线西起大洪河西侧苏336线绕城段,下穿宁启铁路后止于汤正公路,途径三厂镇、常乐镇、麒麟镇。(7)常久线东段:新建一级公路1.2公里,总投资约0.3亿元。路线位于三阳镇境内,西起于常久线与刘普线交叉口向东延伸与启东一级公路相接。(8)通光大桥(包东大桥):改建大桥一座,规划桥长约340米,宽26米,总投资约0.8亿元。桥梁位于包临线上,跨越规划的三级航道通吕运河。(9)苏336线海门东段:新改建一级公路20公里,其中大洪闸桥至包临线段13.5公里为与沿江公路共线段,总投资约6亿元。路线西起大洪河西S336与沿江公路交叉口,东至临江与启东界(临江镇东),途经三厂镇、临江镇。(10)沿江公路改线段(上海路东段);新建一级公路约4公里,总投资约1.2亿元。路线西起日新河桥,东至沿江公路(北京路),与崇海大桥同步推进。(11)海防公路西延:新建二级公路约12.5公里,总投资约1.8亿元。路线东起临海公路,西至通州界,途经正余镇、王浩镇、货隆镇,视沿海开发情况组织实施。(12)港东路:新建一级公路约5.5公里,总投资约1.8亿元。路线在东灶港境内南起S335线,北至吕四港区东灶港作业区通用码头,视沿海开发情况组织实施。(13)崇海大桥北接线:通启高速公路互通至苏335线段规划新建一级公路约13公里(含跨通吕运河三级航道大桥一座),该段投资约为6亿元。线形走向:沿新官河直线向北,在通吕运河原国强大桥西侧新建大桥一座与苏335线连接,途经常乐、四甲、货隆。规划南段(崇海大桥至通启高速公路互通)10公里规划为高速公路含在崇海大桥内,途经三厂、市开发区、海门、常乐。本项目结合崇海大桥同步推进。(14)扬启高速海门段:扬启高速海门段从通州海晏镇进入我市包场镇,向东南穿越东灶港、刘浩等镇进入启东市,海门段长约15公里。我市根据省交通运输厅推进情况做好配合工作。(15)大中修项目: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五泰路、悦临线、老通吕线、刘普线、常久线等老路进行大中修,提升现有道路通行品质,计划安排里程100公里,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0.5亿元。(16)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建设农村公路800公里,继续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使农村公路成网,重点改造农村公路上危桥,改善通行能力,保证安全畅通。铁路建设:重点实施宁启铁路海门段建设。结合崇海大桥建设的推进,着手规划海门至崇明的城际轨道交通(铁路或轻轨)。策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研究和规划将沿海铁路从如东洋口港引入我市东灶港。规划建设海门港区铁路专用线,改善港区的集疏运条件。根据国家铁道部要求,保留好苏通大桥下游九公里处的铁路过江通道(隧道)条件,做好过江通道沿线的规划控制工作。航道建设:沿江:加快对长江北支航道的综合整治工作。近期按照内河三级航道,远期按照内河一级航道进行整治,进一步改善提升长江北支航道通航能力。沿海:做好东灶港(大唐电厂至东灶中心渔港)2万(乘潮3.5万)吨级进港航道设

    注意事项

    本文(海门市交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weixin_****v597_D...)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