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GB 380322023.docx

    • 资源ID:517943       资源大小:41.1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GB 380322023.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客车安全要求E1ectricbusessafetyrequirementsGB38032-2023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2日实施日期:2023年01月01日前百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引言为进一步提高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水平,完善电动客车特殊的防水防尘、防火、可充电储能系统、充电等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在满足GB18384、GB38031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现有传统客车标准、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相关标准,主要参考的标准有GB/T314673-2015GB/T18487.1-2015及UNGTRNO.2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客车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M2类、M3类电动客车,包括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电动客车。本标准不适用于燃料电池电动客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1029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13094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1757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19596电动汽车语GB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T31498-2015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GB13094、GB/T15089.GB/T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蓄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minimummanagementunitofbattery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可以监控的最小蓄电池单元。安全要求4.1 通用安全要求电动客车通用安全应符合GB18384的要求。4.2 防水防尘性能要求4.2.1 整车涉水要求按5.1.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整车涉水试验,试验完成后IOmin内,整车绝缘电阻值应大于IMo4.2.2 B级电压部件防护等级要求按5.1.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防护等级试验,整车绝缘电阻值应大于IMQ,以下部件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7:a)最低点位于客舱地板以下且距地面500mm以下的B级电压电气设备和与B级电压部件相连的连接器;b)安装在车顶且无防护装置的B级电压电气设备(受电装置除外)。4.2.3 整车浸水要求按5.1.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整车浸水试验,试验完成后2h内车辆应不起火、不爆炸。4.3 防火性能要求4.3.1 级电压部件阻燃性能要求按5.2.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B级电压部件阻燃性能试验,B级电压部件所用绝缘材料阻燃性能应满足表1的规定。表1B级电压部件所用绝缘材料阻燃性能要求序号部件总成部件名称标准要求水平燃烧满足GB/T24082008规定的HB级垂直燃烧满足GB/T24082008规定的V-O级1驱动电机系统外壳2线缆绝缘层3PCB电路板4绝缘板5绝缘纸6绝缘薄膜7电动很缩机外壳8线缆绝缘层9电暖风外光10线缆绝缘层11DC/DC变换器外壳12线缆绝缘层13PCB电路板14配电箱外壳15线缆绝缘层16充电插座外壳17线缆绝缘层18热收缩双壁管热收缩双壁管(所有尺寸规格)19波纹管波纹管(所有尺寸规格)4.3.2 注:“"该零件不需满足此项要求。4.3.3 充电储能系统(或安装舱体)与客舱间阻燃隔热性能要求可充电储能系统(或安装舱体)与客舱之间应使用阻燃隔热材料,按5.2.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可充电储能系统(或安装舱体)与客舱间阻燃隔热性能试验,阻燃隔热材料的燃烧特性应符合GB8624-2012中规定的A级要求,并且在300时导热系数应不大于0.04W(mK)04.4可充电储能系统安全要求1.1.1 蓄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要求蓄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按照5.3.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热失控试验,试验对象应不起火、不爆炸。1.1.2 可充电储能系统内零部件材料阻燃要求除蓄电池单体外,可充电储能系统内其他非金属零部件,按照53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可充电储能系统内零部件材料阻燃试验,应满足以下阻燃要求:a)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零部件,其材质需满足水平燃烧HB级和垂直燃烧V-O级的要求:单个零部件质量250g;一单个可充电储能系统内相同型号的零件总质量200g,b)其他非金属零部件材质满足水平燃烧HB75级和垂直燃烧V-2级的要求。1.1.3 安装舱体隔离要求可充电储能系统安装舱体应与客舱隔离(引风装置除外),保证乘客不能触及到可充电储能系统。若从客舱引风为可充电储能系统调节温度,则引风口应配置烟雾控制装置,可充电储能系统发生安全问题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应不能从进风口进入客舱01.1.4 断开装置要求可充电储能系统应安装熔断器和手动维修开关。1.1.5 泄压透气装置要求可充电储能系统应设有定向泄压和压力平衡装置,泄压压强应不大于50kPa,1.1.6 异常报警要求可充电储能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min,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4.5 控制系统安全要求4.5.1 制动信号优先要求整车控制系统当制动信号和加速信号同时发生时,应只响应制动信号。4.5.2 行驶中助力系统控制要求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需要整车断B级高压电的车辆异常情况时,在车速大于5kmh时应保持转向系统维持助力状态或至少保持转向助力状态30so4.6 充电安全要求4.6.1 充电接口安全要求整车具备多个充电接口时,不执行充电工作的充电接口应不带电。4.6.2 充电插座温度监控要求车辆的充电插座应设置温度监控装置,该装置应能根据温度变化传送相应信号给车辆,用于实现车辆充电接口的温度监测和过温保护功能。4.7 车辆碰撞和侧翻后安全要求4.7.1 车辆碰撞后安全要求若有可充电储能系统其最低点距地面不超过Im(车辆空载状态),则应按照55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碰撞试验,车辆在碰撞试验后应符合GB/T31498-2015中4.24.4的要求。4.7.2车辆侧翻后安全要求若电动客车需按照5.5.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上部结构强度试验,应在其可充电储能系统荷电量(SoC)保持在30%50%且处于B级电压上电状态下进行试验,试验后应符合GB/T31498-2015中4.24.4的要求。4.7.3 车辆碰撞和侧翻试验豁免条款当需要考核车辆碰撞安全要求的车型,满足以下两种情况之一,则视同符合4.7.1的要求。a)与己经通过碰撞试验的车型相比,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时:一可充电储能系统(单体或总成)生产企业及类型相同;一一可充电储能系统能量相同或减小;箱体结构相同或加强;箱体安装结构相同或加强;一一电池包安装区域的车体结构不变或加强(结构开口尺寸相同或变小)。b)与已经通过碰撞试验且碰撞后对电池包无任何机械损伤的车型相比,满足以下条件时:一电池包安装区域的车体结构不变或加强(结构开口尺寸相同或变小)。5试验方法5.1 防水防尘5.1.1 整车涉水试验车辆应在300mm深的水池中,以5km/hIOkm/h的速度行驶500m,时间3min6min;如果水池长度小于500m,应重复试验使涉水长度累计不小于500m,包括车辆在水池外的总试验时间应少于IOmine按GB18384中的绝缘电阻测量方法进行绝缘电阻测试。5.1.2 B级电压部件防护等级试验按GB/T4208的规定进行防护等级试验,试验后,按GB18384中的绝缘电阻测量方法进行绝缘电阻测试。5.1.3 整车浸水试验车辆在断开A级和B级电压电路状态下,在水深500mm水池中浸泡24h。5.2 防火性能5.2.1 B级电压部件阻燃性能试验水平燃烧和垂直燃烧按GB/T2408-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5.2.2 可充电储能系统(或安装舱体)与客舱间阻燃隔热性能试验燃烧特性按GB8624-2012的规定进行试验,导热系数按GB/T10295的规定进行试验。5.3 可充电储能系统安全5.3.1 蓄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试验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热失控试验。5.3.2 可充电储能系统内零部件材料阻燃试验水平燃烧和垂直燃烧按GB/T2408-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5.4 功能性安全防护制造商根据443、4.4.4、4.4.5、4.5、4.6规定的各项功能防护要求,提供具体方案说明,检测机构据此说明材料在零部件或实车上进行测试验证,并进行符合性判定。5.5 车辆碰撞和侧翻安全5.5.1 车辆碰撞安全试验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车辆碰撞安全试验。5.5.2 车辆侧翻安全试验按GB17578的规定进行上部结构强度试验。6实施日期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始执行,己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执行。附录A(规范性附录)热失控试验方法A.1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为蓄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A.2试验方法A.2.1试验环境温度为22°C±5°C,相对湿度为15%90%,大气压力为86kPa106kPa.A.2.2使用平面状或者棒状加热装置,并且其表面应覆盖陶瓷、金属或绝缘层,加热装置的功率要求见表A.1。完成试验对象与加热装置的装配,加热装置与蓄电池单体应直接接触,加热装置的尺寸规格应不大于试验对象的被加热面;安装温度监测器,监测点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远离热传导的一侧,即安装在加热装置的对侧(如图A1所示)。温度数据的采样间隔应小于1s,准确度要求为±2,温度传感器尖端的直径应小于Imm°表A.1加热装置功率选择试验对象电能EWh加热装置最大功率WE<10030300100E<4003001000400E<800300-2000E>800>600a)硬壳及软包电池昌O圆柱形电池加热装置(电阻丝)温吱监测器图A.1加热触发时温度传感器的布置位置示意图A.2.3将试验对象充电到100%SOC后,再对试验对象用IC倍率充电电流继续充电12mino立刻启动加热装置,并以其最大功率对试验对象进行持续加热,当发生热失控或者A22定义的监测点温度达到300°C时,停止触发,关闭加热装置。A.2.4热失控试验判定条件如下:a)试验对象产生电压降,且下降值超过初始电压的25%;b)监测点温度达到电池厂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c)监测点的温升速率dTdt21°Cs,且持续3s以上。当a)和C)或者b)和C)发生时,判定发生热失控。A.2.5加热过程中及加热结束Ih内,如果发

    注意事项

    本文(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GB 380322023.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