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南中医大方剂学讲义12治燥剂.docx

    • 资源ID:509670       资源大小:26.5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南中医大方剂学讲义12治燥剂.docx

    第十二章治燥剂杏苏散药物组成:苏叶(qg)半夏(的)茯苓Qqg)前胡(Ig)苦桔梗(Eg)枳壳方剂名称:杏苏散(Gg)甘草()生姜(3g)大枣(3枚)杏仁Eg)橘皮(6g)(原书未著用量)用法J水煎温服。清燥救肺汤药物组成:桑叶经霜者,去皮、梗,净叶三钱(qg)石膏帽,二钱五分(8g)甘草一钱(河)人参七分(2g)胡麻仁炒,研,一钱(3g)方剂名称:清燥救肺汤真阿胶八分(3g)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4g)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麦门冬汤药物组成:麦门冬七升(42g)半夏一升(Gg)人方剂名称:麦门冬汤参三两(qg)甘草二两(Gg)粳米三合(3g)大枣十二枚(4枚)养阴清肺汤药物组成:大生地二钱(Gg)麦冬一钱二分(qg)生甘草五分(3g)玄参钱半方剂名称:养阴清肺汤(qg)贝母去心,八分(%)丹皮八分(5g)薄荷五分(3g)白芍炒,八分(Sg)百合固金汤方剂名称:百合固金汤药物组成:熟地生地归身各三钱(qg)白芍(Gg)甘草(3g)各一钱桔梗Og)玄参各八分(3g)贝母(Gg)麦冬(qg)百合(i2g)各一钱半方剂类别:治燥剂一轻宣外燥方剂名称:杏苏散药物组成:苏叶(的)半夏(Qg)茯苓(徇)前胡(qg)苦桔梗(Gg)枳壳()甘草(河)生姜Gg)大枣(3枚)杏仁(qg)橘皮(Gg)(原书未著用量)用法J水煎温服。用法:水煎温服。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o病症分析:凉燥伤及皮毛。故恶寒无汗、头微痛。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凉燥伤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则咳嗽痰稀;凉燥束肺,肺系不利而致鼻塞咽干;苔白脉弦为凉燥兼痰湿佐证。O方解:O临床应用及研究: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以降肺气;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热甚者,加黄苓以清解肺热。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失宣降,痰湿内阻者。方剂类别:治燥剂一轻宣外燥方剂名称:清燥救肺汤药物组成:桑叶经霜者,去皮、梗,净叶三钱(qg)石膏烟,二钱五分(明)甘草一钱()人参七分(2g)胡麻仁炒,研,一钱Cg)真阿胶八分(3g)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4g)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现代用法:水煎,频频热服)。功效:清燥润肺,养阴益气。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口主治: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鼻燥,心烦脉数。O病症分析: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当时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肺气不降,故胸胸膈满闷,甚则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均为温燥伤肺佐证。O方解:O临床应用及研究: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若痰多,加川贝、瓜篓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属燥热犯肺,气阴两伤者。口方剂类别:治燥剂f丽赢方剂名称:麦门冬汤药物组成:麦门冬七升(42g)半夏T(Gg)人参二两(qg)甘草二两(Gg)粳米二合(3g)大枣十二枚(4枚)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二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工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O病症分析:肺虚而肃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津,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致肺痿。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方解:O临床应用及研究: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肺胃阴虚,气机上逆所致咳嗽或呕吐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若津伤甚者,可加沙参、玉竹以养阴液;若阴虚胃痛、疑腹灼热者,可加石斛、白芍以增加养阴益胃止痛之功。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方剂类别:治燥剂滋阴润燥方剂名称:养阴清肺汤药物组成:大生地二钱(Gg)麦冬一钱二分(qg)生甘草五分(%)玄参钱半(qg)贝母去心,八分(5g)丹皮八分(5g)薄荷五分(3g)白芍炒,八分(%)用法:水煎服。一般日服工齐!J,重证可日服2剂o功效: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O病症分析: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所致。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加燥热疫毒上犯,以致喉间起白如腐、咽喉肿痛、鼻干唇燥。方解:O临床应用及研究: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阴虚白喉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无力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若阴虚甚者,加熟地滋阴补肾;热毒甚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燥热甚者,加天冬、鲜石斛以养阴润燥。并可配合应用重楼玉匙之吹药方:青果炭二钱(g)黄柏一钱(g)川贝母一钱(g)冰片五分(1.g)儿茶一钱(g)薄荷一钱(g)凤凰衣五分(1g)各研细末,再入乳钵内和匀,加冰片研细,瓶装备用。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证属阴虚燥热者。4.使用注意白喉忌表,尤忌辛温发汗,据原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热自除。方剂类别:治燥剂滋阴润燥方剂名称:百合固金汤药物组成:熟地生地归身各三钱(qg)白芍(Gg)甘草G¾)各一钱桔梗Og)玄参各八分(匆)贝母(Gg)麦冬(Gg)百合(12g)各一钱半用法:水煎服.功效:滋养肺肾J止咳化痰.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O病症分析: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肺失肃降,则咳嗽气喘;虚火煎灼津液,则咽喉燥痛、午后潮热,甚者灼伤肺络,以致痰中带血。方解:O临床应用及研究: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而致咳嗽痰血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以咳嗽气喘,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若痰多而色黄者,加胆南星、黄苓、瓜篓皮以清肺化痰;若咳喘甚者,可加杏仁、五味子、款冬花、以止嗽平喘;若咳血重者,可去桔梗只升提,加白芨、白茅根、仙鹤草以止血。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慢性咽喉炎、自发性气胸等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注意事项

    本文(湖南中医大方剂学讲义12治燥剂.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