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对美德与优良品德的重新认识——张静宜第二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

    • 资源ID:506803       资源大小:155.9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美德与优良品德的重新认识——张静宜第二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

    对美德与优良品德的重新认识张静宜第二模块自主学习札记教科12小教张静宜一、引言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雪莱认为,“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愈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美德究竟包括哪些呢?它和优良品德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待我们一一去探究!二、阅读和学习的文献(一) 潘蕾琼、曾文婕、黄甫全.第二章“美德与优良品德基础”的第二节“美德与优良品德的概念”(二) 陈虹、张婷婷,美国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优秀品质和美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上半月刊):18-21.(三) 况志华.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54-59.三、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一)基本概念1 .优良品德内涵解析(1)积极心理学家对优良品德的定义优良品德指的是人类所普遍具有的一些积极品质。由下表可以看出,在对优良品德的定义中,心理学家们往往更强调其人格养成性和社会功用,这也与积极心理学兴起的背景和动因不谋而合。习惯上的定义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而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麦卡洛(Mccu11ough,M.E.)和斯奈德(Snyder,C.R.)的定义“任何一种持续地使得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益于其本人和社会的心理过程与机制。优良品德的首倡者塞利曼教授的定义优良品德是在个体思想、情绪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特质,它是实现美德的必由之路,换句话说,优良品德是美德的心理构成要素。(2)用以解释优良品德是什么并且使之可操作的十二个判断标准十二个判断标准普世性反衬性榜样性成就性特质性预示性这十二个标准的界定,进一步描绘出了“优良品德是什么”的概貌。不过,这里需注意的是,判断是否是某种优良品德并不是需要同时全部满足所有这些标准,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优良品德只需要满足其中的绝大多数即可。2 .六大美德及其优良品德具体而言,六大美德包括智慧(Wisdomandknow1edge),勇气(Courage)、仁爱(Humanity)、公正(Justice)、节制(TemPeranCe)和超越(TranSCendenCe)O(1)智慧智慧是认知性的,指人格中牢固地掌握并优善地使用知识的优良品德。智慧美德包括创造力(Creativity)好奇心(CUrioSity)、判断力(Judgment)、爱学(1oveof1earning)和洞察力(Perspective)五种优良品德。创造力,亦为原创力(origina1ity)独创力(ingenuity),指以新颖而富有成效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并开展行动,主要体现在但又不限于艺术成就上。好奇心,亦为兴趣(interest)、尚奇猎趣(nove1ty-seeking)s开放性体验(OPenneSStOeXPerienCe),指对所历事物本身的特点和意义产生兴趣,并寻找充满吸引力的主题或论题进行探索与发现。判断力,亦为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1thinking),指能通盘考虑,全面审视问题或情境;不妄下结论;能根据事实改变心意或想法;能公平权衡所有的依据而决策。爱学,指个体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外在要求,都能够主动掌握新方法,研究新课题及其相关知识体系。洞察力,亦为智慧(wisdom),指能给予他人明智的建议,以一种对己对人都有意义的方式看待世界。(2)勇气勇气是情感性的,确切地说,指的是人们意志坚强地面对内在或外在挑战而坚定地完成目标的优良品德。具体而言,勇气涵括英勇(Bravery)、坚忍(Perseverance)诚实(Honesty)和热情(Zest)四种优良品德。英勇,亦为勇敢(va1or),包括身体上的勇敢,但不限于此;还包括不畏威胁、挑战、困难或苦痛;即便有反对的阻力,也会明确地坚持真理或事实;即便不受欢迎,也会依信仰而行。坚毅,亦为坚持不懈(PerSiStence)、刻苦勤奋(industriousness),指做事善始善终;不论险阻,坚持完成行动;在行动过程中,消除消极情绪;在完成任务时体验快乐。诚实,亦为真实(authenticity)s正直(integrity),指讲真话,但更重要的是要以诚示人、以诚行动;对人不虚伪;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负责。热情,亦为有活力(vita1ity)s有激情(enthusiasm)、有魄力(vigor)、有精力(energy),指使生活充满激情和正能量;做事不半途而废或三心二意;探险似的新鲜生活;非常敏感的活跃与能动。(3)仁爱仁爱是关系性的,指一类以亲切友好的态度照顾、关怀他人它事它物的优良品德。仁爱包括挚爱(1ove)、友善(Kindness)和社交智力(Socia1Inte11igence)三种优良品德。挚爱,指看重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价值,特别珍惜与自己相互分享和关怀的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并与人亲近。友善,亦为慷慨(generosity)、关照(nurturance)、关怀(care)、同情(compassion)无私的爱(a1truisticIove),指勤做善事,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社交智力,亦为情感智力(emotiona1inte11igence)、人格智力(persona1inte11igence),指敏于察觉自己与他人的动机和情感,善于为人处世以融入不同社会情境,巧于言行举止不惹恼他人。(4)公正公正是公民性的,指一类奠基健康共同体生活的优良品德,使美德层次提升至基本社会制度层面。公正美德包括集体责任感(Teamwork).正义(FairneSS)和领导力(1eaderShiP)三种优良品德。集体责任感,亦为公民意识(CitiZenShip)、社会责任感(SoCia1reSPonSibi1ity)、忠诚(1oya1ty),指作为集体或团队一员努力工作;对集体忠诚;为集体做贡献。正义,指依照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平等待人;不以个人情感左右他人;给每人公平的机会。领导力,指鼓励团队成员好好做事,维护团队成员间的友好关系;积极组织并投身团队活动。(5)节制节制,指防止做事过度的优良品德。它包括宽仁(Forgiveness)、谦虚(Humi1ity)、审慎(Prudence)和自理(Se1f-regu1ation)四种优良品德。宽仁,指宽恕做错事的人;接纳其他人物的不足;给予他人第二次改过或尝试的机会;不心怀报复。谦虚,指不自夸而让成就说话;不认为自己比别人更特殊。审慎,指谨慎对待自己的选择;不鲁莽行事;不说也不做过后可能后悔的事。自理,亦为自律(se1f-contro1),指善于管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遵守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6)超越超越,是一类帮助自我与更大宇宙建立联接并提供意义的优良品德,可以给生命提供超越功利和世俗的意义与价值。超越必须是基于现实的某事或某人,它能激发人欣赏美好与卓越(AppreciationofBeautyandExce11ence)、感恩(Gratitude)>希望(Hope)、幽默(Humor)和精神(Spiritua1ity)这五种优良品德。欣赏美好与卓越,亦为敬畏(awe)、赞美(wonder)、高尚(e1evation),指自觉发现并欣赏生活,诸如自然、艺术、数学、科学和日常日子等,不同领域的美丽、卓越与杰出表现。感恩,指敏锐地知晓并及时用心表达感谢和感激。希望,亦为乐观(optimism)、前瞻(future-mindedness)、远见(futureorientation),指对未来抱有最好的期望并努力加以实现;相信美好的未来会实现。幽默,亦为活泼快乐(PIayfU1ness),指个体喜爱欢笑并乐于制造快乐;给他人带来欢笑;以乐观积极的视角看问题;善于讲笑话。精神,亦为信仰(faith)、追求(purpose),指个体树立与宇宙意义相一致的高尚人生观;知趣识相;树立具有崇高生活意义的信仰以形塑做派与抚慰灵魂。(-)基本理论1 .六大美德普世性诠释(1)优良品德文化普世性的提出与论证仁(爱人、善行)、义(责任、正义、公平)、礼(礼节)、(真诚、诚实)调自发,不作为,其最信奉的美德是“自然”与“自发”,即“无自私与欲望,走“中道”之路,最终达到最高理想境地“涅槃1大美德仁爱、同情、快乐、平和)(2)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普遍表现出这些优良品德,并且对不同优良品德的认同度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但是在对不同优良品德的认识以及促进优良品德发展的文化机制上却存在文化内和跨文化的差异。2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该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基于此,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上,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四、收获与推荐(-)收获1 .在自学“美德与优良品德的概念”这一章前,我对于美德与优良品德的了解仅局限于常识水平、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三篇文献,详细地了解了美德与优良品德各自的概念,以及六大美德及二十四种优良品质2 .通过阅读与学习积极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及阅读文献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推荐我在这里推荐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主讲教师为塔尔宾-夏哈尔博士,他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排名第一的课程。其中23%的听课者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映:这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五、存在和出现的疑难与问题(一) 在讲义美德与优良品德的概念中,对于“圆滑、老练”这些词所表征的不是优良品德的解释还存在疑惑。同时,古人说“人情练达皆文章”,这不是有点矛盾了吗?(二) “超越”这一美德的理解。六、改进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议我建议教学内容能针对我们小学教育专业特点,恰当地与小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联系起来。七、结语美德之花,悄然绽放!

    注意事项

    本文(对美德与优良品德的重新认识——张静宜第二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