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南美白对虾节能减碳养殖管理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505085       资源大小:20.6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美白对虾节能减碳养殖管理技术规范.docx

    南美白对虾节能减碳养殖管理技术规范Technica1specificationforenergysavingandcarbonreductioncu1turemanagementof1itopenaeusVannamei(征求意见稿)刖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舟山市定海区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舟山市定海区农业农村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南美白对虾节能减碳养殖管理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南美白对虾(.1itopenaeusVannafnei)节能减碳大棚养殖的相关术语与定义、主要设施、日常管理、尾水利用等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其中,标注了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DB33/T710南美白对虾大棚多茬养殖技术规范GB/T22919.5水产配合饲料第5部分: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DB33/T849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规范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3相关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DB33/T2288-202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同样适用于本文件。3.1 节能减碳养殖指在保证养殖效益的同时,通过使用或改进养殖设施与管理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通过水质调控减少尾水排放,采用贝藻等生物过滤方法对养殖尾水中富余营养盐进行再利用,增加能量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碳。3.2 水产功能性饲料指水产养殖中,为了提高饲料品质或增加饲料用途,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免疫增强剂(中草药、葡聚糖、酵母核甘酸等)、抗菌肽等活性物质,改善养殖个体的代谢机能或免疫机能,提高生长效率、降低病害发生。一般可分为保健型、预防型、辅助治疗型等类别。3.3 纳米管增氧技术采用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输气管道,送入纳米管,以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实现池水的均匀增氯。3.4 溶氧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面向水产养殖集约、高产、有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基于智能传感、无线通信、智能处理与智能控制等技术,开发的集溶氧参数在线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远程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溶氧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3.5 生态沟渠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可种植水生植物,发挥截留悬浮物、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功能,降低进入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3. 6藻类净化池利用藻类的营养代谢作用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铁等营养元素,降低尾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池塘。4. 7贝类净化池利用贝类的滤食作用吸收水体中的细小营养颗粒物,使尾水中能量物质得到进一步吸收利用,同时使水质进一步净化的池塘。5. 主要设施5.1 节能型增氧设施5.1.1 水面增氧设施采用节能变频式水车增氧机或射流增氧机替代传统水车式增氧机,降低增氧机功耗,增氧机的配置密度和功率参数符合DB33/T710相关要求。5.1.2 底部增氧设施采用纳米管增氧技术,替代传统的PvC增氧管,池底管道布局符合DB33/T849规定的建设要求。5.1.3 溶氧智能监测与控制设施配备溶氧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布置溶氧监测探头,实时监测养殖水体上层、中层与底层的溶氧量,监测数据反馈给智能处理与控制系统,与水面增氧机、底部增氧风机控制开关相连,当溶氧低于临界值时,增氧设施自动开启,当溶氧达到需求值时,增氯设施自动关闭,从而降低能耗。5.2 尾水高效利用设施5.2.1 生态沟渠利用原排水沟渠改造而成,对于海水养殖池塘,可在生态沟渠护坡淤泥中种植耐盐植物,如秋茄、碱蓬、芦苇等,对于淡水养殖池塘,可种植菖蒲、美人蕉等根系发达的挺水植物,生态沟渠内可设置30%50%宽度的生态浮床,海水渠浮床植物可选海马齿,淡水渠可选水葫芦等。5.2.2 沉淀池深度2.02.5m,可设置成长方形,土池底,水泥护坡,沉淀池面积占尾水设施面积的20%30/.1.2. 3藻类净化池深度1OIn以上,池底铺设纳米增氧管,每亩配置3050个,配备0.5kW以上的罗茨鼓风机,增进上下层水体的混合。藻类净化池面积占尾水设施面积的40%以上。1.3. 2.4贝类净化池可利用现有养殖滩面或新建养殖滩面,面积达到尾水设施面积的30%-40%,每亩配置3050个曝气系统,配备0.5kW以上罗茨鼓风机。贝类品种首选双壳贝类,如缢蛭。1.4.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4. 3.1光伏发电及配套设施按大棚养殖规模,配备相应的光伏发电及配套设施,替代部分传统电力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5. 3.2风力发电及配套设施按照养殖场的气象条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配备相应的风力发电及配套设施,替代部分传统化石能源。6. 3.3太阳能照明设施采用太阳能灯,替代场区内传统灯具照明。5日常管理5.1 水质调控与监测5.1.1 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放苗前及整个养殖过程中,均可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微生物制剂可选用芽抱杆菌、Eu菌、光合细菌等,用量和用法参照DB33/T710标准。5.1.2 溶氧监测与控制养殖全程全天候开启溶氧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放苗后20d内,底层溶氧低于5mg/1时,自动开启底增氧设施。放苗20d后,底层溶氧低于4mg/1时,自动开启底增氧设施。5.2投饲管理7. 2.1水产功能性饲料的选用养殖过程中,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功能性饲料,功能性饲料的质量和安全应符合GB/T22919.5的规定。养殖前期(体长3cm)可选用添加抗菌肽等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饲料,养殖中后期可选用添加中草药成分、酵母多糖或核昔酸、维生素C等的功能性饲料。5.2.2智能投喂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一般为对虾体重的3%5%。为增加饲料利用率,宜设置自动投喂装置,按少量多次的模式进行智能投喂,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远程控制。同时,每个池塘设立12个投料台,根据实时监测的残饵量调整投喂装置的投喂频率和投喂量。5.3场区能源管理场区照明灯具均使用太阳能供电。有条件配备光伏发电设备或风力发电设备的,发电能源作为场区第一能源供应。6尾水处理6.1 尾水处理工艺流程大棚排出的尾水先经过生态渠,进行初步生态吸收处理,再用提水泵转移至沉淀池,充分沉淀后的尾水导入藻类净化池用于经济藻类培育,藻类池的水可导入贝类净化池培育双壳贝类,经两轮富集吸收后的尾水,再经过一段生态渠的吸收,水质达到SC/T9101或SC/T9103规定的标准后外排。6.2 尾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护6.2.1生态渠维护根据不同水生植物的季节特性和生长特点,做好相应植物的栽种和养护管理。6.2.2 曝气增氧根据水温和水质情况,实时调节藻类净化池和贝类净化池的增氧设施,日开启时间一般不低于6小时。6.2.3 淤泥清理适时对沉淀池等设施进行淤泥清除。

    注意事项

    本文(南美白对虾节能减碳养殖管理技术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