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2教师.docx
小学文言文2教师一、文言文阅读1 .小古文阅读。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侯者更道,从大门入。【注释】以:因为短:长短,这里指人的身材矮小。延:请。候者:指招待宾客的人。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晏子像楚(2)依者更道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4 .晏子是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人。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用“”在文中画出。5 .尝试用小古文形式的语言,写一两句话,赞美齐国的晏子。1 .出使更改2 .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3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4 .晏子,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为后人颂。译文: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出师表(节选)三国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据(We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注释】南阳:汉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闻达:有名声。卑鄙:地位低下,学问浅陋。猥:谦词,含有“辱”意。枉屈:屈尊的意思。驱5 驰:奔走效劳。6 .下列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7 .借助注释,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8 .诸葛亮感激先帝是因为9 .读了这段文言文,你想到的成语是:、5 .B6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来我的茅庐拜访我,询问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7 .刘备求贤若渴,对他有知遇之恩。8 .三顾茅庐求贤若渴译文: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9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娜在若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米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手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9 .这段小古文描述的成语是o10 .文中加点字“其"指的是、和o11 .文中“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中"欲''的意思是o12 .用自己的话说说“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这句话的意思:13 .这段小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想一想,写下来。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0 .蝉螳螂黄雀11 .想要12 .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身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的隐患。译文: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4.阅读。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日: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业书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选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注释】王安期:王承,字安期,两晋时期官员。系:Mo致:达到。14 .下列带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期作东海郡守(担任)B.世机(动乱)C.夜不得私勺(出行)D.替之(解释)15 .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17 .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14 .D15 .C16 .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17 .王安期是一个对待问题实事求是的人。“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案,至于书生求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说明了处理事情不能死守教条、一概而论,而是要审慎灵活,根据事实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译文: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守时,天下混乱,命令说: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了一个夜晚出行的人。王安期间:“你从哪里来呀?“(被抓的人)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课回来,没发觉天(已经)黑了。”差役问:“(需要)鞭打(他)吗?''王安期说:“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于是王安期)放r他,并命令差役把这个人送回家。5.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王羲之书六角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尝在蔽山见一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复见羲之,羲之笑而不答。(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薮(ji):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姥:老妇人。愠:生气。18 .解释加点字词。(1)荐六角扇卖之()(2)姥到有愠色()(3)但言王右军书()(4)人靠买之()19 .翻译下面一句话。貌之书其扇,各为五字。20 .从“人竞买之”可见王羲之,从“”可见王羲之很有原则。21 .王羲之,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18. 拿着刚刚开始,最初只要争着19. 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各写了五个字。20. 书法艺术高超我之笑而不答21. 东晋兰亭集序6 .阅读材料和短文,完成练习。善士于令仪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日:“得十千足以资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注)市井人:生意人。诘:责问,追问。寡过:很少犯过错。资:供给:提供。与:给。2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3 (1)读之曰()(2)卒为良民()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偷东西,被于令仪的几个儿子抓住了。B.到于令仪家偷东西的小偷是于令仪的邻居。C.小偷是因为家里贫穷才迫不得已出来偷东西的。D.于令仪留小偷在自己家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让他离开,小偷既感恩又惭愧。2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汝贫甚,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25 .于令仪的“善”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2. 告诉最终、最后、后来23. B24. 于令仪告诉邻居的儿子(小偷)说:“你很穷,夜晚拿十贯铜钱回家,恐怕要被人问来由。”25. (1)小偷被抓后,于令仪耐心了解情况,而不是直接报官,表现他的宽容;(2) 了解到小偷是因为贫穷而偷盗,于令仪满足他的愿望,给了他十千元钱,表现他的慷慨大方。7.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现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管理的意思。遂:就。26 .出自这则故事的成语是o27 .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狐虎百兽(1)虎求百兽而食之。()(2)故遂与之行。()(3)兽见书皆走。()28 .“兽见之皆走”的原因是()A.兽畏狐也B.兽畏天帝也C.兽畏虎也.翻译下面的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29 .你认为这则故事中的狐狸喻示了生活中的哪一种人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6 .狐假虎威27 .©28 .C29 .老虎不知道百善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30 .我认为狐狸喻示了生活中假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别人的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善于弃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不然就很容易被坏人的花招迷惑。31 阅读短文。欧阳询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布:铺开、展开。裘:皮衣。因:于是3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数百步复原()(2)农疲()(3)良久而去()(4)三日方去()3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34 .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填空。()()()(宿其旁观)35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1 .同“返”,返回。等到离开才32 .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33 .驻马观之下马伫观布裘坐观.学习要专心刻苦,更要虚心求教,学会吸收别人的优点。9.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锋子期听之。方鼓卷而志在太山,锤子期臼:“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奉者。34 .联系上下文理解,“志”的意思是,“足”o35 .用“尸给下面的句子标上停顿记号,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36 .本文让我想到一个成语35 .心志,情志值得36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就像大山一样高峻。37 .高山流水10.阅读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日:“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日:“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注: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责骂。汝:你。胡:为什么。余:我。38 .联系上下文,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张丞相好书而不工。()A.优点多的B.常容易(发生某事)C.喜爱D.表示赞许39 .联系上下文,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热所书问日。()A.固执B.拿着C.捉住D.凭证,单据40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41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2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和主旨内容概括。结合内容理解,例:倚仗他人势力欺上瞒下之人。30. 同“返”,返回。等到离开才31. 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32. 驻马观之下马伫观布裘坐观33. 学习要专心刻苦,更要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