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docx
嘉善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动我县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和率先实现惠及全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服务,根据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嘉兴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一、“十一五”时期全县档案事业发展概况“十一五”时期全县档案工作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档案事业自身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一)档案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1 .档案登记备份试点工作扎实开展。认真执行关于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通知、嘉善县档案登记备份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重要档案和业务数据登记备份工作,完成了12个机关部门的电子文件和21个馆外民生业务数据库以及部分重点工程和知识产权档案登记备份。2 .民生和经济领域档案工作有力推进。认真实施嘉善县民生档案管理服务实施办法(试行),民生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经验得到全省推广。县档案馆有各类民生档案电子目录34.5万条,民生档案扫描件35万页,镇(街道)和行政村有民生档案信息68.71万条。扎实开展农村“两新工程”档案服务行动计划,镇(街道)档案室全部达到省级标准,行政村档案室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13个村和4个社区档案室达到省级示范标准。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获“浙江省信用档案管理示范企业”称号。3 .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履行全县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和受理点的职责,积极推进档案开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县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历史档案5个批次,共3478卷档案;接待利用档案12077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6570卷(件)次。4 .档案宣传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参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嘉善解放60周年等活动。利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嘉善档案网站、科普活动平台等,宣传前进中的嘉善档案事业、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档案连着你我他、档案服务民生、馆藏精品书画展等。举办档案展览6次,编辑嘉善档案36期。“嘉善档案网”连续被评为全省优秀档案网站。(二)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1 .档案馆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档案馆新馆大楼是“十一五”政府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按照体现文化性、服务性、多功能性和标志性的建设要求,总建筑面积11255平方米,总投资4735万元。项目于2007年6月立项,2008年12月2日开工,2009年9月8日主体结顶。至“十一五”未,新馆建设项目基本结束。2 .档案资源建设成效明显。开展馆藏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公布“十一五”期间嘉善县档案馆接收档案名册,完成列入进馆单位2001年前档案接收任务。馆藏档案从“十五”末期的120468卷(件)增加到229856卷(件),增长91%;馆藏资料由原来的13969册增加到15086册,增长8%;国有集体破产与转制企业寄存档案由原来74988卷增加到114813卷,增长53%o馆藏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重大活动档案、重要人物档案、地方特色档案被征集进馆。3 .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十一五”末,县档案馆共有档案电子目录180万条,全文扫描300万页,电子照片10985多幅,多媒体725小时,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综合档案馆历次评估中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全县有34个单位的综合档案室通过省级目标管理认定。自2010年创建数字档案室以来,通过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认定有3个,通过市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认定有5个。4 .档案科技和编研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县档案局(馆)完成30余万的档案编研成果。嘉善台商20年、书画鉴定家黄涌泉获全省档案部门优秀编研成果奖;34家单位的综合档案室通过省、市级目标管理认定。基层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列入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现阶段基层档案室电子档案管理实用方法研究获全省档案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被授权开发的浙江省行政村档案管理系统获县“金桥工程”二等奖,并全省推广。(三)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1 .推进力度不断加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作为重点专项规划列入全县规划编制体系总目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纳入“平安嘉善”考核,档案工作列入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农村“两新”工程档案管理列入镇(街道)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考核,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列入镇(街道)工业功能区(经济开发区)工作考核,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档案纳入镇(街道)村级民主管理考核等。2 .依法治档不断规范。出台嘉善县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县级认定办法、嘉善县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办法(试行)、嘉善县工业功能区建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展社会保障档案三个办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重大活动档案管理、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等专项检查,逐个审批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制定嘉善县档案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及相关配套制度;对县域制定的20件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4件、失效3件。3 .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县四副班子及县有关部门重视和关心档案事业发展,分管领导经常检查指导工作。为构建档案安全监管体系,县编委批复同意建立县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机构,核定人员编制4名;登记备份中心项目通过立项,中心机房投入使用。同时,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全县档案登记备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档案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电子文件管理尚未体系化,数字档案馆尚未实质启动;业务经费与馆藏档案增量还不够协调;部分基层档案室基础相对薄弱;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二、“十二五”期间全县档案事业发展总体要求“十二五”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两个推进”发展战略,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树立“大档案、大服务、大安全”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建设监管有力、文化彰显、服务高效、机制完善的档案工作新机制,着力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和率先实现惠及全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总体目标是:围绕主动适应“四个变化”,实现“四个转移”,提高“四种能力”,坚持依法治档、为民建档、服务兴档、创新强档,全方位融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档案事业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主要目标是:建立档案安全监管大格局。全面推进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创新档案行政监管方式,完善档案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和健全制度完善、运行有效、管理科学、监管到位的档案安全长效机制。实现档案文化建设大发展。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积淀档案文化资源,挖掘档案文化元素,打造新馆档案文化品牌,改进档案文化传播方式,为推动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促进档案基础建设大拓展。以新馆搬迁启用为契机,完善新馆“五位一体”功能建设,全面夯实各项基础业务,进一步确定档案馆工作在档案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实施数字档案建设大工程。大力实施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促进档案服务转型升级,确保档案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保持同步。推进档案服务水平大提升。多渠道、深层次开展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普及优势,实现档案资源为民所有、为民共享。三、“十二五”期间全县档案事业发展主要任务(一)集聚档案资源,推进档案安全监督工作大力实施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加强对区域内各类档案资源的有效监管和安全保护,扎实推进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1 .开展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全面开展列入进馆范围内各部门的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推进室藏存量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依托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政务系统,加强登记备份中心与各数字档案室的衔接。对未到移交进馆年限的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实时或定期登记备份。根据省“两办”关于切实加强电子文件管理的实施意见(暂行),建立机关电子公文在线接收平台,开展电子公文在线登记备份。2 .开展涉民档案业务数据登记备份工作。与省、市档案局同步推进工商、国土、社保、教育、卫生、民政、建设(公积金、二甲医院病历档案)等重点民生部门(领域)的电子业务数据登记备份工作,并试点开展电子业务数据在线登记备份工作。3 .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对列入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档案实施登记备份。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县档案局每年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和年度备份名册,加强业务指导,有序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份工作。4 .开展企业重点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宣传。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成果进行安全备份,在全县构筑监证有效、运作便利、成本低廉,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档案工作机制。5 .建立健全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机制。一是运行机制,完善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确保人力、物力和财力落实到位,档案登记备份支撑平台建立。二是灾害应急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数据灾备应急演练,做到存得进、管得好、用得上,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建好馆际间异地备份数据库。三是保障机制,科学编制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长期规划和阶段性实施意见,定期召开全县档案登记备份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相关工作。(二)打造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研究开发档案文化先进元素,确立基础稳固、品牌鲜明、影响较大的档案馆文化地位,树立品牌意识,大力推动档案文化大发展。1 .加强地方特色档案馆建设。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找准新馆定位,努力挖掘档案所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增强档案文化内在实力和外部表现力。重点实施好“三大工程”,即:嘉善历史文化记忆工程、档案文化精品工程、档案文化阵地工程。结合新馆展厅建设,努力使新馆成为宣传嘉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成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和乡土教育的“第二课堂2 .加强“三重一特”优质档案资源建设。通过创建、经营档案馆文化品牌,提高对区域档案文化资源的吸纳、集聚能力。建好本地重要人物(知名人士)档案库,主动参与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拓展地方特色档案征集渠道,建好特藏档案专用库房,不断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结构。3 .加强馆藏档案开放和重要档案抢救与保护。编制“十二五”档案馆接收档案序列名册,同步接收档案实体和相应的数字化成果。抓好馆藏历史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做到应开放的全部开放。制定“十二五”馆藏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规划,完成馆藏重要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任务。对散存社会的珍贵档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征集进馆。4 .加强档案文化宣传教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档案文化宣传教育。“十二五”期间,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教育部门合作,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档案文化“万人教育”工程,每年参观学生2000人次以上。加强与重大活动承办单位、民间组织、社会人士联系,开展地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保护工程,编研成果不少于6项。利用档案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或承办有关主题宣传活动。(三)坚持服务为先,不断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加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面向机关、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提升档案资源利用的普及率和普惠率。1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档案服务社会化。在强化档案利用公共场所建设的同时,借助政务信息公开网、农业信息服务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网、档案门户网等已有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