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纲含全科医学方向医疗保险方向.docx
-
资源ID:493989
资源大小:26.0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纲含全科医学方向医疗保险方向.docx
断层解剖学教学大纲Sectiona1Anatomy(供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它是独立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外,随着CT、MR1和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医疗保险方向的重要基础课程。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和外科手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断层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以精讲多练、学生观察断层标木为主,辅以局解标本、模型、绘制断层结构图、组织讨论和作业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解基本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用断层实物标本制作课件,以直观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视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断层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照学习连续断层标本与CT、MR1和B超图像。因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未开设局部解剖学,所以本门课程讲述前需简要介绍局部解剖学内容,为学习断层解剖学奠定基础。二、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7学时,实践教学(实验)9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xX教学环节课程内容x理论实践教学习题及讨论小计实验实训I见习其它绪论11头部断层8314颈部断层3胸部断层4312腹部断层3盆部断层2上肢断层339下肢断层3合计27936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 .教材刘树伟.断层解剖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 .主要参考书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聂绪发.局部解剖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3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四、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方式建议采用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口试、小测试、作业和标本考查)、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考察。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笫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2 .熟悉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和意义。3 .了解断层解剖学的历史、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教学内容】1 .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及性质详细讲解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性质;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关系及特点。2 .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和学习方法一般介绍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现状及前景;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及学习方法。3 .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重点阐述断面断层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回声CT值T1和T2加权像【教学方法和时数】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第二章头部【目的要求】I.掌握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2,熟悉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置及形态;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3.了解人体头部断层解剖学的常用基线;脑血管在连续断面上的配布;颌面部(眶、颗骨、鼻、鼻旁窦、咽、颅底、唾液腺、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1图像。【教学内容】1 .大脑的外形及内部结构一般介绍脑的重要沟回、基底核、连合纤维和内囊的位置、形态及分部。2 .脑室和脑池详细讲解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第五和第六脑室的位置、构成、分部及交通;小脑延髓池、鞍上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交叉池的位置及形态。3 .脑的血管一般介绍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程、分支及分布;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的位置、组成及回流。4 .头部断层的常用基线一般介绍毗(眶)耳线、Reid基线、上眶耳线、连合间线(ACPC线)、经外耳门中点与眦耳线的垂线、正中矢状线。5 .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中央沟、顶枕沟及距状沟的辨别;半卵圆中心的位置及形成;背侧丘脑、基底核和内囊的位置及分部;脑室的位置、围成及形态特点;脑池的位置、连通、形态特点及意义。6 .颌面连续横断层解剖一般介绍眶、鼻腔、鼻旁窦、口腔、颅底和筋膜间隙的结构、形态及变化特点。7 .头部连续冠状断层解剖详细讲解脑沟、脑回、基底核、内囊、连合纤维、脑室、脑池、颌面及颅底结构的定位。8 .头部连续矢状断层解剖详细讲解正中面上的脐服体、大脑半球、第三和第四脑室、垂体、脑池的形态,其他层面上的脑沟、脑回、基底核、内囊、颌面及颅底结构的定位。9 .蝶鞍区的横、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重点阐述垂体窝的形态和大小;鞍膈、鞍底和蝶窦的形态;垂体的形状及测量;海绵窦的位置及通过结构;大脑动脉环的构成;鞍周神经的位置。【教学方法和时数】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第三章颈部【目的要求】1 .掌握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熟悉其CT、MR1图像;喉的连续断层解剖熟悉其CT、MRI图像。2 .熟悉颈部连续矢、冠状断层解剖及其MR1图像。3 .了解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咽和喉的位置、构造及腔内结构。【教学内容】1 .颈部器官的配布规律及断层解剖特点一般介绍颈筋膜和筋膜间隙的位置;主要脏器及血管、神经的排列;颈部的分段、观察方法及特点。2 .咽的位置和分部一般介绍咽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会厌谷和梨状隐窝的意义。3 .喉详细讲解喉软骨、喉连结、喉肌和喉腔;喉内间隙(声门旁间隙和会厌前间隙)的位置及围成。4 .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颈部器官、大血管、神经干和颈椎的形态、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5 .颈部连续冠状断层解剖详细讲解甲状腺、咽腔、喉腔和颈动脉鞘的结构特点。6 .颈部连续矢状断层解剖详细讲解正中面上喉腔和咽腔的结构,其他层面上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位置、形态及特点。7 .喉的横、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重点阐述喉腔内结构及其CT、MR1图像。【教学方法和时数】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第四章胸部【目的要求】1 .掌握纵隔(大血管、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心)的连续横断层解剖熟悉其CT、MR1图像;第一、二肺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2 .熟悉纵隔分区、间隙及内容;肺外形、肺内支气管、肺段、肺动脉及静脉;纵隔淋巴结;纵隔(大血管、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心)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1图像;心的超声图像;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像及横断层上淋巴结的分布;肺段在连续横断层上的划分及其CT图像;胸膜及胸膜隐窝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3 .了解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 .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意义一般介绍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和肋间隙在横断层解剖上的意义。2 .纵隔及其间隙一般介绍纵隔的分区及其结构;纵隔间隙的位置。3 .肺详细讲解肺的形态;肺门和肺根结构及其排列;肺韧带的位置;肺内支气管的走行及名称;肺段的名称、位置及范围;左右肺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肺静脉的段间支及意义。4 .纵隔淋巴结详细讲解纵隔淋巴结的分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的组成及位置;纵隔前、后淋巴结的位置及收集范围;纵隔淋巴结在横断面上的分布。5 .胸部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纵隔内结构及肺段的形态特点、位置;奇食隐窝的位置及范围。6 .肺门的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第一、二肺门内管道的名称、排列及变化特点。7 .肺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重点阐述划分肺段的标志性结构;肺段在主要层面上的分布及连续横断面上的划分。8 .胸部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详细讲解纵隔内大血管、心、间隙和肺段的位置、形态;肺门结构及淋巴结的配布。9 .胸膜一般介绍胸膜、胸膜腔和胸膜隐窝的横断层解剖。10 .心的超声解剖一般介绍经长轴矢状切面和经短轴横切面的心结构及超声图像。【教学方法和时数】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第五章腹部【目的要求】1 .掌握上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1图像;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其B超、CT、MR1图像;胰、肝外胆道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2 .熟悉肝及肝内管道、胰、腹腔及腹膜腔;上腹部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1图像;膈下间隙的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腹膜后间隙的分区、主要结构和交通(重点肾、肾上腺、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3 .了解腹部的重要平面及其标志性意义;下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1图像。【教学内容】1 ,腹部的重要平面一般介绍第二肝门平面、肝门平面、幽门平面的标志性意义。2 .肝及肝内管道详细讲解肝的外形(第一、二肝门)、毗邻、分叶及分段;肝门静脉的分支、走行及分布;肝动脉和肝管的分支;肝静脉的属支及与肝段划分的关系;肝门静脉与肝静脉在断面上的鉴别。3 .胰一般介绍胰的位置、形态、分部及测量。4 .腹膜和腹膜腔一般介绍网膜、系膜、韧带、皱黑、隐窝和陷凹的位置及作用;腹膜腔的分区;网膜囊的位置、围成及隐窝。5 .腹膜后间隙一般介绍腹膜后间隙的位置、分区及交通;肾与升降结肠、腹膜后隐窝的关系。6 .上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肝、肝外胆道、胰、脾、肾、网膜囊的位置、毗邻及形态特点。7 .肝段重点阐述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8 .下腹部连续横断层解剖一般介绍消化管及血管的配布特点。9 .腹部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详细讲解腹腔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及毗邻。10 .腹膜腔的连续断层解剖详细讲解膈下间隙的位置及交通。【教学方法和时数】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第六章盆部及会阴【目的要求】1 .掌握精囊和前列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B超、CT、MR1图像;卵巢和子宫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B超、CT、MRI图像。2 .熟悉盆壁、盆腔及脏器(前列腺、子宫、卵巢)和会阴的解剖。3 .了解横断层中男、女性盆部及会阴解剖结构的配布规律;男、女性盆部及会阴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B超、MRI图像。【教学内容】1 .概述一般介绍男、女性盆部及会阴结构的配布规律。2 .前列腺详细讲解前列腺的位置、形态、分区及断层解剖。3 .卵巢和子宫详细讲解卵巢和子宫的位置、形态、毗邻、固定装置及断层解剖。4 .男性盆部及会阴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盆壁、膀胱、直肠、前列腺、输精管、精囊、输尿管、盆膈、肛门外括约肌及坐骨肛门窝的位置及形态特点。5 .女性盆部及会阴连续横断层解剖重点阐述盆壁、膀胱、子宫、卵巢、输卵管、直肠、输尿管、阴道穹、直肠子宫陷凹、盆膈、肛门外括约肌及坐骨肛门窝的位置及形态特点。6 .男、女性盆部及会阴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详细讲解盆壁、盆腔及脏器(前列腺、子宫、卵巢)和会阴的形态变化特点。【教学方法和时数】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采用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时见课时分配表。第七章四肢【目的要求】1 .掌握膝关节的横、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熟悉其X线、CT、MR1图像。2 .熟悉肩、肘、腕、髓、膝、踝关节的构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