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配套110kV送出线路工程-电磁专题报告.docx

    • 资源ID:489997       资源大小:322.7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配套110kV送出线路工程-电磁专题报告.docx

    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配套110kV送出线路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建设单位:中广核新能源凌云有限公司编制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年 3月目 录1 工程概况12 评价依据13 评价等级、标准、范围和因子23.1 评价工作等级23.2 评价范围和因子23.3 评价标准24 环境敏感目标25 电磁环境现状评价36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6.1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6.2 变电站间隔扩建电磁场影响87 环境保护措施88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81 工程概况2023年2月,我公司受中能建崇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负责承担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开展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并结合本项目以线路工程、变电站扩建间隔为配套建设内容的特点,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等导则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附于环境影响报告表后,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以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项目送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1月)、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配套110kV送出线路工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广西特立资源综合利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2023年3月)及现场勘察资料为基础进行编制。本工程位于百色市凌云县伶站瑶族乡,工程建设总投资5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8万元,占总投资的3.3%,项目计划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3年9月完工。本工程建设内容如下:(1)新建百色北部储能升压站茗雅变电站110kV线路工程:110kV单回路架空线路长约3.5km,导线型号选用2×JL/LB20A-400/50铝包钢芯铝绞线,新建杆塔17基。(2)茗雅变电站扩建110kV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间隔:本期工程在茗雅变电站扩建1 个110kV 出线间隔,命名为凌云升压站间隔。凌云升压站间隔拟利用前期已建成的电气备用出线间隔,同时在站内预留位置上另建1 个电气备用出线间隔,拟建间隔的接线形式和设备布置形式与前期保持一致。2 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修订);(3)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213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4)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5)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2011年6月修订);(6)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8)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9)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3 评价等级、标准、范围和因子3.1 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主要产生在送出线路沿线,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本工程电磁环境评价为三级。表1 电磁环境评价等级工作等级工程内容电压等级判据三级线路110kV 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两侧各1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二级变电站220kV220kV变电站(户外布置)的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3.2 评价范围和因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进行。表2 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评价范围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内的带状区域;变电站间隔扩建处:扩建侧围墙外40m。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预测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3.3 评价标准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3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T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原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 50Hz 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 10 kV/m,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4 环境敏感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为110kV线路地面投影外两侧30m。根据现场踏勘及工程可研资料,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目标。5 电磁环境现状评价为了解工程线路沿线区域的工频电磁场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委托广西特立资源综合利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于2023年2月24日对本工程线路沿线进行了工频电磁场的现状监测(见附件2)。(1)监测布点根据本工程送出线路沿线和茗雅变电站周围情况,共设置9个电磁监测点,具体监测点详见附图5。(2)监测项目监测点离地面1.5m高度处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3)监测时间及频率2023年2月24日,在无雨、无雾、无雪的好天气条件下测量一次。(4)监测及评价结果本工程环境现状监测点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表4。表4 工频电磁场现状监测结果编号测点名称电场强度(V/m)磁感应强度(T)D1茗雅变电站西北侧8.120.0342D2茗雅变电站西南侧676.91.8965D3茗雅变电站东南侧25.460.0736D4茗雅变电站东北侧(扩建间隔处)47.560.3171D5百丁居民点4.000.0063D6鸿运土菜馆0.330.0083D7本线路与110kV东乐线接入伶站站同塔双回线路交叉处51.000.1108D8百色北部储能升压站站址0.070.0065D9茗雅变电站东南侧20m李先生家4.290.0387根据以上实测数据可知,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监测值在0.07676.9V/m之间,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00651.8965T之间,本工程线路沿线区域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4000V/m、100T的控制限值要求。220kV茗雅变电站扩建间隔处(茗雅变电站东北侧)工频电场监测值47.65V/m,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3171T,220kV茗雅变电站扩建间隔处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4000V/m、100T的控制限值要求。6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1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本工程输电线路电磁场影响预测主要采取理论计算的方法。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预测计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附录C、D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本工程线路全线采用单回路架空线路走线,因此本次选择单回路线路进行预测。因直线塔架设时产生的电磁场影响一般比转角塔大,且转角塔挂线点不宜确定,因此,选用横档较大的单回路直线塔2D1W2-Z2进行理论预测计算能较好的反映出本线路电磁场影响情况。导线采用2×JL/LB20A-400/50 铝包钢芯铝绞线,线路极限输送潮流为282MVA。预测参数见表5。表5 预测参数表电压等级功率分裂导线数次导线边长分裂导线边长110kV282MVA20.013815m0.4m(1)设计规范高度预测结果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的要求,单回线路110kV导线在非居民区走向对非电磁环境敏感区的地面距离不小于6.0m,在居民区走向对电磁环境敏感区的地面距离不小于7.0m。本评价预测最不利情况下导线高度为6.0m,计算点离地面高1.5m,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非畸变场强)。本项目预测的典型杆塔见图1所示;预测的结果见表6,本工程线路下方产生的电磁场分布曲线见图2图5。图1 本项目预测的典型杆塔图 表6 单回路塔型2D1W2-Z2电磁场预测值与线路中心的距离(m)导线对地高度6.0m导线对地高度7.0m工频电场(V/m)磁感应强度(T)工频电场(V/m)磁感应强度(T)03610.6 73.41 2671.7 59.94 13463.2 72.92 2594.6 59.76 23103.3 71.80 2405.9 59.30 32731.4 70.73 2217.1 58.76 42574.0 70.18 2160.1 58.27 52753.5 70.15 2301.8 57.77 63188.7 70.17 2590.1 56.98 73676.1 69.30 2903.6 55.50 84008.0 66.51 3125.0 52.93 94050.1 61.32 3182.4 49.16 103802.2 54.36 3067.1 44.47 113371.3 46.88 2822.3 39.41 122880.9 39.87 2509.9 34.48 132412.6 33.82 2182.7 29.99 142003.1 28.80 1873.6 26.08 151660.8 24.70 1598.1 22.74 161380.7 21.35 1360.7 19.92 171153.8 18.61 1160.0 17.55 18970.3 16.36 991.8 15.56 19821.6 14.49 851.6 13.87 20700.5 12.91 734.6 12.44 25347.2 7.90 377.9 7.74 30195.7 5.34 216.9 5.27 35120.9 3.86 135.4 3.82 4080.0 2.92 90.1 2.90 4555.6 2.29 63.0 2.28 5040.3 1.85 45.7 1.84 5530.1 1.52 34.3 1.51 6023.1 1.27 26.4 1.27 图2 输电线路下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导线对地高度6.0m,距地1.5m高处)图3 输电线路下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导线对地高度6.0m,距地1.5m高处)图4 输电线路下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导线对地高度7.0m,距地1.5m高处)图5 输电线路下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导线对地高度7.0m,距地1.5m高处)1)经过非居民区时工频磁感应强度根据预测,对地高度为6.0m时,单回线路边导线附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050.1V/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73.41T。所采用的设计高度可满足农田区等非居民区域标准要求(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T)。2)经过居民区时工频磁感应强度根据预测,当导线对地最低高度为7.0m时,地面1.5m高度,单回线路边导线附近电场强度

    注意事项

    本文(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配套110kV送出线路工程-电磁专题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weixin_****v597_D...)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