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用卡尺正文.docx
砖用卡尺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垂直尺分度值为0.1mm、主尺分度值为0.5mm,测量范围上限至500mm砖用卡尺的校准。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JG302012通用卡尺GB/T25422012砌墙砖试验方法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概述砖用卡尺是用于测量各种路面砖和砌墙砖的外形尺寸、弯曲量和杂质凸出量等相关尺寸的量具。其外形结构示意图见图1所示。图1砖用卡尺外形结构示意图1一左支脚;2一主尺;3一垂直尺;4一垂直尺游标;5右支脚;6一读数部位;7,H-主尺测量面;8,12测量基面;9一垂直尺测量面;10一对零部位。4计量特性4.1 各部分相对位置4.1.1 游标标记表面棱边至垂直尺尺身标记表面的距离不大于0.3mm。4.1.2 对零部位和读数部位至主尺尺身标记表面的距离不大于0.3mm。4.2 标尺标记的宽度和宽度差主尺和垂直尺的标尺标记宽度一般为(0.080.18)mm,宽度差不大于0.05mm。4.3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垂直尺测量面、主尺测量面和测量基面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0.8m°4.4 测量面的平面度主尺测量面、垂直尺测量面和测量基面的平面度不超过0.005mmo4.5 垂直尺零值误差垂直尺测量面和测量基面同时与平板接触时,其游标上的“零”标记和“尾”标记与尺身相应标记应相互重合,其“零”标记重合度不大于±0.01mm,“尾”标记重合度不大于±0.03mmo4.6 示值误差主尺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0.5mm;垂直尺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0.1mm。注:校准工作不判断合格与否,上述计量特性要求仅供参考。5校准条件5.1 环境条件温度:推荐的校准温度为(20±5)0Co湿度:不大于80%RHo校准前,砖用卡尺和校准设备平衡温度时间不少于2h。5.2 校准设备校准设备见表K允许采用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其它方法测量。表1校准项目和校准设备序号校准项目设备名称及计量性能1各部分相对位置塞尺MPE:±0.005mm2标尺标记的宽度及宽度差读数显微镜MPEV:10m3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MPE:+12%-17%4测量面的平面度刀口形直尺MPEs:1.0m5垂直尺零值误差1级平板,读数显微镜MPEV:10m6示值误差3级(或5等)量块,1级平板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前首先检查外观和各部分相互作用。确定没有影响计量特性因素后再进行校准。6.1 各部分相互位置用塞尺进行比较测量。6.2 标尺标记的宽度和宽度差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对主尺标记、垂直尺标记、垂直尺游标标记各抽测3条,测量其宽度。宽度差以受测量所有标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来确定。6.3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比较测量。进行比较时,所用的表面粗糙度样块和被校测量面的加工方法应相同,表面粗糙度样块的材料、形状、表面色泽等也应尽可能与被校测量面一致。当被校测量面的加工痕迹深浅不超过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加工痕迹深度时,则被校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不超过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标称值,以相应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标称值作为校准值。6.4 测量面的平面度垂直尺测量面、主尺测量面和测量基面的平面度用刀口形直尺以光隙法测量。测量时,分别在垂直尺测量面、主尺测量面、测量基面的公共面的长边、短边和对角线位置上进行,垂直尺窄型测量面见图2(a)、宽型测量面见图2(b),主尺测量面和基面测量面见图3。其平面度根据各方位的间隙情况确定。当所有测量方位上出现的间隙均在中间部位或两端部位时,取其中一方位间隙量最大的作为平面度。当其中有的方位中间部位有间隙,而有的方位两端部位有间隙,则平面度以中间和两端最大间隙量之和确定。(h)(a)注:虚线为测量位置图2垂直尺测量面平面度测量位置图3主尺测量面和测量基面平面度测量位置6.5 垂直尺零值误差将两测量基面置于平板上,移动垂直尺,使垂直尺测量面与平板接触,在尺框紧固和松开的情况下,用目力分别观察游标上的“零”标记和“尾”标记与尺身相应标记的重合度。必要时用读数显微镜测量。6.6 示值误差6.6.1 主尺示值误差主尺示值误差用量块校准。校准点不少于测量范围内均匀分布的3点或5点。推荐的校准点见表2。测量前先移动左支脚,使对零部位与主尺的“零”标记对齐并紧固螺钉,此时对零部位相对主尺“零”标记的位置离线应不大于标记宽度,压线应不大于标记宽度的二分之一。然后向右移动右支脚,依次将校准点尺寸的量块放在两主尺测量面之间,量块工作面的长边和两测量面长边应垂直,在读数部位读数。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与量块的标称尺寸之差确定。示值误差S按公式(1)计算:式中:一示值误差,mm;4一校准点的读数值,mm;人一量块的标称尺寸,mmO测量范围校准点4525080,161.5,24050500100,201.5,300,401.5,490表2主尺示值误差校准点6.6.2 mm6.6.3 垂直尺示值误差垂直尺示值误差用量块在平板上校准。校准点不少于测量范围内均匀分布的3点。推荐的校准点见表3。调整左、右支脚至适当位置并紧固螺钉。校准负向示值误差时,将两测量基面置于平板上,依次将校准点尺寸的量块放置在平板上,移动垂直尺,使垂直尺测量面的长边和量块工作面的长边方向垂直接触并读数。校准正向示值误差时,按校准点依次将两组同一尺寸的量块平行放置在两测量基面下,使测量基面的长边和量块工作面的长边方向垂直接触,再移动垂直尺,使垂直尺测量面和平板接触并读数。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与量块标称尺寸之差确定。示值误差5按公式(1)计算。表3垂直尺示值误差校准点mm测量范围校准点1504.2,8.5,11.8。+309.2,18.5,26.87校准结果表达校准后的砖用卡尺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见附录Bo8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器具的使用情况、使用者、器具本身质量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委托方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年。附录A砖用卡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A.1测量方法砖用卡尺的示值误差是用3级(或5等)量块直接测量。下面按规范中的校准方法,对砖用卡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A.2测量模型=1d-1x(A.1)公式A.1可转化为:=1d-1s+1dad4一1SaS(A.2)式中:一示值误差;儿一校准点的读数值(20条件下);人一量块的标称尺寸(20条件下);%,4一分别为砖用卡尺和量块的线膨胀系数;%人%一分别为砖用卡尺和量块偏离温度20时的数值。令3a=aa$;E=AZd-M取11”;aadas;/rrfrv得B-1d-1S÷1fSa+1b(A.3)A.3不确定度传播率w>w2(J)=c2(Jw1J+c2(1)m2(15)+c2(JJw2(JJ+c2()w2()(A.4)式中,灵敏系数C(Xi):zr.,cZA,八6IC(1d)=1;C(1S)=T;c(a)=-=1;c(1)=-=1a电以此,A.4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砖用卡尺对线误差量块的长度偏差砖用卡尺和量块的线膨胀系数差砖用卡尺和量块的温度差A.5标准不确定度评定A.5.1砖用卡尺对线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d)成用卡尺的垂直尺分度值为0.1mm,主尺分度值为0.5mm,对线误差分布区间为±0.05mm和±0.25mm,均匀分布,则:分度值为0.1mm:(1d)=:=0.014mm=14m025分度值为0.5mm:u(1d)=,-=0.072mm=72m2×3量块的长度偏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4)3级量块的长度偏差允许值为A=0.80m+16X106,f,按两点分布处理,k=1,贝小、/心)二丁k1=26.8mm时,u(1s)=-=-=1.23m1=240mm时,u(1x)=4.64m1=490mm时,m(1s)=8.64mk1校准垂直尺正向示值误差时使用两组同一尺寸的量块,两者存在尺寸差但影响量很小可忽略不计。砖用卡尺和量块线膨胀系数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两种材料热膨胀系数界限均为(115±1)x1()YC,则3的界限为±2x10-6。'服从三角分布,k=屈,贝J:w()=2×100C-,6=0.82x10-6。"A.5.4砖用卡尺和量块温度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4)砖用卡尺与量块之间存在温度差,以等概率落于区间土Ic内任何处,其区间半宽为1,均匀分布,Z=J1则:w(<Jr)=C3=0.58A.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A.1表A.1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代号WU1)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值(凡)灵敏系数C(Xi)c(x.)m(x,.)mu(1d)对线误差分度值为0.1mm:I4m114分度值为0.5mm:72m72U(1S)量块的长度偏差1=26.8mm:1.23m-11.231=240mm:4.64m4.641=490mm:8.64m8.64砖用卡尺与量块的线胀系数差0.82×10-6C,1=27.8×103×5m°C0.111T=240×103×5mC0.981=49O×IO3×5mC2.01(£)砖用卡尺与量块的温度差0.58°C=27.8×103×11.5×10-6moC10.181a=240×1O3×11.5×106m"1.601a=490×103×11.5×106m0C',3.27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片=2(刃=°2&)."2(4)+/(%).“2)+/©).2©)1=26.8mm时,wc=14m1=240mm时,uc=72m1=490mm时,uc=13mA.7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A:二2分度值为0.1mm,1=26.8mm:U=k×uc=2X14=28m0.03mm分度值为0.5mm,1=240mm:U=GXNC=2X72=144m20.15mm分度值为05mm,1=490mm:U=AXNC=2X73=146m-0.15mm附录B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B.1校准证书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受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计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