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docx
杭州市钱塘区农业蝴局文件钱塘农发(2023)184号关于印发杭州市钱塘区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杭州市钱塘区“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抄送:市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分局杭州市钱塘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12月23日印发杭州市钱塘区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钱塘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8月第一章区域概况2一、区位条件2二、自然条件2三、社会经济条件3四、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4第二章规划总则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目标任务10第三章资源潜力分析12一、理论潜力分析12»、1¾'')J»12第四章规划布局和任务安排14一、规划布局与任务安排14二、产业布局17第五章建设内容18一、田块整治18119二、土壤改良三、灌排设施五、生态防护19七、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19八、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20九、强化后续管护20第六章重点建设工程21一、绿色农田建设工程21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1第七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23、彳占»23二、项目和资金管理24四、社会效益25(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传统农业改造升级25(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5(三)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5五、生态效益(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6(-)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现象26(三)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程度26第八章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28一、强化质量管理28二、统一上图入库28-、¾d1:1C»29四、加强后续管护29五、严格保护利用30第九章保障措施32一、组织保障32二、资金保障32三、制度保障33前S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关于做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农办建(2019)3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V转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浙农专发(2019)42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V浙江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浙农田发(2019)11号)、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3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92023年)、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3年)等文件要求,组织编制杭州市钱塘区“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客观评价了钱塘区“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和成效,阐明了钱塘区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成效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钱塘区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空间布局、目标任务,并对建设投资及分年实施计划作出初步安排,分析了规划实施后产生效益,提出了建后管护办法及规划贯彻落实的保障措施,为今后一段时期钱塘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较为可靠的实施依据。规划期限为2023-2025年。第一章区域概况一、区位条件钱塘区,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主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436平方公里、钱塘江水域面积约95.7平方公里。钱塘区下辖下沙街道、白杨街道、河庄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钱塘区人民政府驻河庄街道青六北路499号,常住人口76.92万人。图1钱塘区区位图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钱塘区属浙北水网平原,具体为三角湾堆积平原,主要是由杭州湾潮流带入的泥沙堆积而成,表现平坦,高程56.3米。区域内水系丰富,围垦区人工河网系统,呈格子状展布。(二)水文气象钱塘区项目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每年春末夏初季节,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与北方冷空气相遇,形成静止锋,锋面在流域上空徘徊,易产生笼罩范围广,历时长,总量大的降水过程,俗称梅雨期;夏秋季节,冷空气衰退,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繁,其降雨特性表现为来势猛、历时短、雨强大,俗称台风期。梅雨和台风雨为设计流域大洪水的主要成因。总的气候特征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冷空气易进难出,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的地域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3o年平均降雨量1402.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4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069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223.7毫米。风向随季节转换,11月到次年2月,北、北西风最多;2月起北、北东风渐盛,3-6月和8月以东风为主;7月多西南风;910月多北风。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寒潮、低温、暴雨、台风、冰雹和飕等。三、社会经济条件2023年,钱塘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1095.7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2.7%。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9.1亿元。2023年全年新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56.9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2.5%,比2019年同比增长17.2%o四、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一)“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钱塘区一直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根据2018年萧山区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钱塘区江东区域土地总面积63.7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4.47万亩,已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6.78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8%o“十二五”以来,钱塘区积极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钱塘区开展了“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评估工作,此阶段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十二五”以来,钱塘区江东区域范围内高标建成面积为7.11万亩(其中钱塘区系统存量6.59万亩,下沙乔司权属0.52万亩)图2钱塘区“十二五”以来高标分布图(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钱塘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谋划推动,狠抓各项措施到位,取得显著成效。1 ,提升了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十二五”以来,钱塘区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六条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大量的中低产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有效减少早涝渍等灾害影响,减少粮食生产损失5%15%;显著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科技水平,能够增加粮食产能10%20%°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钱塘区粮食连续多年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2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水、路、林、土等综合治理,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行的农田,提高了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显著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3 .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钱塘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目标,让农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得到实在好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区紧紧围绕优质粮油、蔬菜及其他优势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改良土壤,引进良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建设了一批优质粮食、优质蔬菜等生产基地,不仅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而且通过工程建设,扩大了农民二、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4 .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和美化了农田空间格局,理顺了农田平面结构,改善了农田利用方式,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通过农田灌排工程生态技术措施的推广,使农田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美化了农田景观格局。(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困难与问题1 .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空间受限钱塘区剩余未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并不充裕,且受到国土空间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可建设的后备资源明显不足。钱塘区高标准农田补建指标的比重较大,建设任务较为艰巨。2 .物料成本上升,资金压力增大随着物价水平上涨、农村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将不断上升。尽管国家和省逐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但幅度不大,跟不上建设成本上升速度,难以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度增加,集中化和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3 、管护机制不全、数字监管滞后农田建设“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建设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管护资金未落实、农田质量监测和管理手段薄弱等问题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效益的发挥。4 .与相关农业产业结合程度不高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仍然仅仅立足于沟、渠、路、桥、涵和灌溉泵站等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没有紧扣项目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未能深度融合相关农业园区的建设新标准、新要求,缺乏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差距明显,不符合当前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四)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形势高标准农田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也是机构改革后落实农田建设“五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起点,也是钱塘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编制“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对于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谋划新时代农田建设发展,积极推进钱塘区农业现代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钱塘区剩余未建高标准农田潜力并不充裕,且受到国土空间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可建设的后备资源明显不足。钱塘区高标准农田补建指标的比重较大,建设任务较为艰巨。第二章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加强资金和资源整合。鼓励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参与农田建设和工程管护,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科学布局注重衔接乡村振兴、国土空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电力和交通等相关规划,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突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合理配置农田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