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的识别实验方法.docx
岩浆岩的识别实验方法一、目的意义土壤是由岩石经风化和成土作用形成的,岩石中的矿物和化学组成,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许多性状,从而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情况。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在掌握了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后,还应进一步学会识别各种岩石。通过本次实验,学会鉴定岩浆岩的特征的基本技能,为野外识别岩浆岩和土壤母质打下基础。二、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是岩浆在地壳深处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它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和构造都有其本身的特点。1矿物组成:岩浆岩主要是浅色的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以及深色的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组成。根据其中Si02的含量多少可分为:酸性岩(Si02>65%);中性岩(Si026552%);基性岩(Si025240%);超基性岩(Si02<40%),呈深暗色,而中性岩则介于二者之间。此外,矿物种类也可作为鉴别的辅助特征。酸性岩以石英为主,中性岩以长石为主,基性岩以辉石、角闪石为主,超基性岩以橄榄石为主。2 .产状产状是指岩浆冷凝后所形成的岩体的形状、大小、同周围岩石的关系及形成时所处的环境。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可分为:(1)侵入岩:在地壳深处形成,一般矿物结晶较好,称深成侵入岩;在接近地表形成的,一般矿物结晶稍差,称浅成侵入岩。(2)喷出岩:岩浆喷出地面形成,常具流纹、气孔或杏仁等构造。3 .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彼此间的结合方式。有以下几种:(1)全晶等粒:矿物颗粒全部结晶,可辩认矿物成分,且颗粒大致相等。又分为粗粒(>5mm).中粒(25m)、细粒(O.22mm),是深成岩所具有的结构。(2)隐晶结构:矿物颗粒结晶细小,肉眼难以辩认,岩石断面较粗糙,为浅成岩和喷出岩所具有。(3)斑状结构:矿物颗粒大小不等,较大矿物的晶体分散于隐晶质或玻璃质之间,较大的晶体称为斑晶,而隐晶质或玻璃部分称为石基,多为浅成岩所具有。(4)玻璃结构:矿物没有结晶,断面较光滑,喷出岩所具有。4 .构造:指岩石各组成部分的矿物在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上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有以下几种:(1)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呈无定向排列,较致密均匀地分布于岩石中,可看出结晶颗粒的称块状显晶构造。(2)流纹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呈定向排列而形成不同色调的条带,似流水,为喷出岩具有。(3)气孔状构造:岩石中有许多椭圆和浑圆的空洞,为岩浆喷出时压力减小,导致其中的气体来不及喷出就冷却形成的空洞,为喷出岩具有。(4)杏仁状构造:岩石的气孔被后期的矿物填充而成,为喷出岩具有。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反映了岩浆岩的生成环境,是鉴别岩石的重要依据。三、实验材料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流纹岩、玄武岩、粗面岩、闪长为岩、橄榄岩等。四、鉴定步骤1 .借助岩浆岩简单分类表,根据岩石颜色,酸性指示矿物(石英、橄榄石)有无确定为酸性或超基性岩,就可进行第四步,判断它是什么岩石,若无批示矿物则进行第二步鉴定。2 .根据岩石浅色矿物,区别正长石和斜石,同时根据深色矿物以何种为主,进一步确定其酸性,如以辉石为主,则为基性岩类,可以进行第四步,判别它是什么基性岩。3 .根据正长石和斜长石,区别它属于正长岩还是闪长岩组。4 根据其结构和构造区别出喷出岩或深成岩,若是深成岩即可鉴定出岩石名称。若是喷出岩还需进一步区别它是新相岩还是古相岩。5 观察鉴定结果填入表2-1(另绘制表格)。表2-1编号颜色构造结构矿物组成产状酸度名称表2-2岩浆岩分类表产状构造岩石类型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SiO2d量<40%40-52%52-65%>65%颜色深(黑、绿、深灰)-一浅(红、浅灰、黄)主要矿物橄榄石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角闪石正长石辉石角闪石辉后酸性斜长石石英要矿物结构、基性斜长石黑云母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黑云母正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喷出岩块状气孔状玻璃质少见浮岩、黑曜石气孔杏仁状流纹状致密块状隐晶质斑状少见玄武岩安山岩流纹M-I石侵入UU石浅成块状等粒斑状少见辉绿岩闪长为岩花冈斑岩深块状等粒橄榄辉长岩闪长岩O成U1i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