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之我见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docx
经济新常态下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之我见摘要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的状态,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收入分配机制改革仍然需要防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产业结构不协调、收入差距扩大和农村贫困人口高居不下问题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贫富差距扩大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应该调节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使我国经济与人民生活共同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收入差距;经济结构;贫富差距;精准扶贫AbstractChina'scurrenteconomicdeve1opmenthasbeentherapidgrowthtosteadygrowthinthestate,undertheneweconomicnormreformmechanismofincomedistributioninourcountryissti11neededtopreventtheeconomicindustria1structureintheprocessofeconomicdeve1opmentisnotharmonious,thewideningincomegapandrura1poorpopu1ationisnothighunderotherprominentprob1emprob1ems.Theseprob1emswi11noton1yaffectthewideninggapbetweenrichandpoor,buta1soaffectsocia1stabi1ity.Tothisend,Weshou1dadjusttheeconomicstructuretoacce1eratethepaceof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improvethequa1ityandefficiency,thereformofincomedistributionsystem,narrowingthegapbetweenrichandpoor,precisepovertya11eviation,commonprosperity.China,seconomyandpeop1e's1ivesandeconomicgrowth.Keywords:Neweconomicnorma1ity;incomedisparity;economicstructure;Povertygap;Rura1poverty;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持续革新、变化多样的形态。在这种处于萌芽成长时期的新常态下,我们国家就必须对固有传统的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造和升级,要及时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失衡问题和不公平的矛盾。在经济模式新面貌下,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以下三个适应国情的新目标:一是经济结构向实体经济倾斜,二是注重经济稳定增长及质量提高,三是协调经济发展并缩小收入差距。但是,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收入分配制度不规范、收入差距持续扩张,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农村贫困人口高居不下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本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调节经济发展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健全收入分配政策、合理减少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行精准扶贫政策。在暴露的新问题和历史残留的多种问题的层层压力之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定存在诸多阻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会以失败告终。相反,由于我国财力雄厚、政策明晰,此次制度改革必定会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只有深刻革新收入分配制度,我国国民经济扩大的差距才会逐步缩小,不公平的现状才会逐渐消失,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一、经济新常态的解读及经济新常态下对收入分配的要求(-)经济新常态的解读2013年,“经济新常态”这个概念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首次提及,并要求我国政府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处理好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新问题和历史残留问题;二是要理性分析当前我国经济速度必须平稳过渡发展这一现象和事实,防治经济增长速度跌落到警戒线及以下水平;三是要持续关注老百姓十分注重的民生问题,适度降低不合理的标准。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经济表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针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所呈现出的现象学术界也有着不同的见解。首先,潜在增长理论派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与潜在增长率有关2。所谓潜在增长率,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3。潜在增长率是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实际的增长率通常会围绕潜在增长率的增长区间合理波动4。影响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资本投入、劳动力状况、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其中,技术进步具有长期的、决定性的影响,而其他因素在既定的潜在增长区间内,对短期增长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很长的时期内,我国的潜在和实际增长率上升幅度较快,原因有如下四点:一是我国劳动力量大且价格合理,二是各类自然资源丰厚;三是社会经济环境安全宽松;四是技术发展迅猛。这实质上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国资本投入所得的回报持续降低,劳动力成本不生反而急速增加,多种资源被过量使用。当前,我国技术水平逐步达到了国际平均水平,如果单一地引进国外设施和技术,已经没有多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最终还是要依靠自主创新。所以,在技术创新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是必然的,GDP增速回落也在情理之中。结构调整转换派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工业化经济转向服务化经济的时期,由于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普遍高于第三产业,所以在服务化经济比重一直增大、工业经济比重日趋减少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也会日趋下降5。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第二产业增幅高0.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6。鉴于服务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它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强,同样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容纳的就业量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o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就业状况却有所改善。而这种理论被更多的学者认可并接受。(二)经济新常态下对收入分配体制的要求新常态经济,从全球视野来看,是全球经济时代的客观表象;从国内视角看,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又一次转折点。在经济发展当前的模式中对收入分配体制也提出来新的要求与挑战。1、经济结构向实体经济倾斜2014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当前我国小微型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为2亿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但企业运营环境和业绩的减退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从简单规模扩大转向注重质量提高的阶段,从更多地依附出口消费转向更多地依托国内消费需求的阶段。实体经济逐步面临发展窘境,这也体现出中国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呈现了问题。意味着中国必须在经济结构上做出重大调整。实体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更是社会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所以必须从实体企业着眼出发,转型改造实体企业,促使实体企业在当前多变的经济实情下稳步发展。为了让收入分配体制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该切实思考如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把更多的利润留在实体经济里。国家政策应考虑如何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革新国有企业体制,出台公共财政政策为实体经济降压,鼓舞企业家精神,更好的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较快发展,可以有效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及时缓解各行各业人民的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推动社会安全稳定发展。2、注重经济稳定增长及质量提高近些年来,宏观调控把控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由近年的GDP增长来看我经济增长的速度已从高速转为平稳局势,但也伴随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投资依然保持了增长的局势,经济效益依然保持较高程度,但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运营难度加剧,部分投资领域投资增速下滑加快,证券市场也出现了过度调整的现象。虽然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得到减缓,但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冲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出口率直线下滑。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下降后居民消费持续增加,但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减缓,城镇居民收入下降较为显著,导致居民消费水平巨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机制调整应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从重数量到即重数量由重质量的转型,真正提高发展效率,使GDP更加稳定的增长,将中国的这块“蛋糕”真正做大。3、协调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滑。这让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我国现在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产业结构的改革、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萌发等,都会为经济发展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也已经能深刻地认识到加快转化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转化经济发展模式也初见成效。目前,我国在中等收入发展时期的问题众多,比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甚远,地区人民收入不平衡,行业收入分化严重。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经济矛盾依旧突出,风险容易频发,所以我国必须特别重视。而要扭转我国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就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政策导向战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收入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经济稳固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积极应对新常态经济下所产生的问题与挑战,把握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特点,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中国经济新常态也为收入分配改革和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带来新的机遇与思考。(-)经济发展结构不协调、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据2016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网。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9。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国民总收入74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9%10o从统计局数据来看(详见图1-1),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平稳增长,与往年相比增长的速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结构不协调。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政策的主要方针致力于改变产业结构的占比。在全球经济多样化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不成熟、不健全,跟发达国家水平无法相比。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成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特有的经济结构决定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失衡的结构,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只能起到引导作用,不足以从跟不上激发经济增长。一旦过于注重国家调控会给地方经济乃至国家发展带来严重的误导事实。效率高的、技术含量高的地域,其吸收就业的能力就会更强。因为第一、第二产业的效率低、技术含量低,所以只要要雇佣大批的低成本的劳动力来进行生产工作即可,但这些劳动力由于个人收入过低不可能有太大的可支配收入去投入到第三产业的消费中。在上述情况中,国家提出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的政策成了无用功,经济发展增长也原地踏步。图1-1:2012-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2-2016年年度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整理汇总而成(二)收入分配制度不规范、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