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448851       资源大小:21.0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大黄精QPoIygonatUnIkingianUnICO11etHems1)组培苗生产的程序,规定了大黄精(PO1ygonatUnIkingianumCo11,etHems1)组培苗的术语和定义、培育技术、包装、运输和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XX行政区域内大黄精组培苗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868蔬菜塑料周转箱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3年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大黄精(Po1ygonaturnkingianumco11,etHems1.)百合科植物丰产种群筛选出4年生块茎重量工2.4kg、单个结节重量2260g、长210cm、宽3cm6cm的根茎。大黄精组织培养(TiSSUecu1tureofRheumPo1ygonatumkingianumCo11)在无菌条件下,将大黄精植株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等,放入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之发育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大黄精组培营养杯苗(TiSSUecu1turenutrientcupseed1ingofPo1ygonatumkingianumCo11)将组织培养获得的大黄精生根瓶苗,经过一定时间炼苗后,在设施大棚内,将瓶苗移栽至装有营养基质的营养杯中,培养至长新芽新根,供大田种植的种苗。4组培营养杯苗繁育4.1 组培苗培育4.1.1 外植体选取选择健壮,选择健壮、无病虫危害、遗传性状稳定的植株,将块根挖出,装入保鲜袋内,按株系编号标识并封口,放入4IOe的低温容器内,密封带回组培室。4.1.2记录每份外植体材料按株系记录品种名称、种植地点、海拔高度、田间环境概况、取材时间、取材人员,建立信息档案,必要时进行全株拍照。将大黄精块根用清水洗净,用75%酒精擦拭其生长点,用解剖刀切取3cm5Cn1的隐芽,将外层鳞片剥掉35层,放入消毒瓶中,每瓶放3-6个。4.1.4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中,带上防护胶手套,向消毒瓶中加入0.1%升汞溶液,振荡消毒8minIonI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以上。消毒药液可加“吐温一80”等表面活性剂。4.1.5诱导培养在无菌条件下,用解剖刀将隐芽上的鳞片全部剥开,切取生ICnI3cm大小的生长点,接种在诱导培养基(MS+BA2.0mg/1+KT1.0mg/1+NAA0.1mg1+白糖3%+琼脂4.5g1,pH5.8)中,拧紧瓶盖,放入培养室中培养,当外植体萌发新芽时进行光照,每天光照8h10h,强度为18001x22001x。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428,培养20d30do4.1.6继代增殖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无菌材料切成1Cm大小的单芽块茎,转入增殖培养基(MS+BA1.0mg1+KT1.0mg/1+NAA0.1mg1+白糖3%+琼脂4.5g1,PH5.8)中,以单芽触到培养基表面为宜。在暗室培养至长出新芽时加强光照,强度为18001x22001x,每天光照10h。培养室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保持在2025,至形成无根苗。可重复上述程序以获得大批量无根苗。4.1.7生根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块茎切成ICm左右大小的单芽块茎,转接入生根培养基(1/2MS+NAA1.0mg/1+IBA0.15mg/1+活性炭15g1+白糖3%+琼脂4.5g1,PH5.8)中放入暗室培养,至单芽长出新芽新根时加强光照,每天光照10h,强度为18001x22001x,白天温度保持在2428,夜间保持2024,直至根系发达、叶绿茎粗、苗高达培养瓶2/3。5营养杯苗培育技术5.1 大棚选址及要求温室大棚应背风向阳,排灌良好,以透光性强、保温性好的塑料薄膜或阳光板作覆盖材料,配备喷淋、控温、调湿及遮阳设备和防虫网。5.2 大棚灭菌大棚炼苗7d-10d用熏蒸剂密闭消毒处理。5.3 苗床的构建苗床宽12m,其间设置工作通道,每667而均匀撒施400kg石灰消毒。苗床表面铺一层隔离物如煤渣或板材将营养杯与地面隔离。加温设施管线置于隔离物下。5.4 营养杯的准备选取疏松、透气、透水、肥效好的泥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8:2比例充分拌匀成基质,装入8cm×8CnI的营养杯,整齐摆放于育苗棚内地面上,摆放宽度100cm120cm,长度视大棚长度而定,其间设置30CnI宽的工作通道。当年10月至翌年1月期间,将组培瓶苗移入大棚,整齐摆放炼苗7d15d。如遇晴天,应用遮光率70%9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移栽前3d将瓶盖打开,用杀菌剂对小苗喷雾。移栽前Id向瓶苗内淋入适量的洁净水。5.6 炼苗移栽用70%90%遮阳网进行大棚遮阴,将前处理好的苗用镜子夹住茎基部取出放入水盆中,清洗净根部黏附的培养基,移至营养杯栽种,并淋透定根水,以根不外露,根土密接,植株固定不倒为宜。苗床上用塑料薄膜搭制小拱棚。5.7 大棚育苗技术5.7.1 光照小苗长出新芽和新根前,晴天大棚覆盖遮阳网;小苗长出新芽和新根后揭去遮阳网。5.7.2温度棚内温度宜保持在15C30o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5.7.4 水肥管理营养杯内基质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60%80%。当小苗长出新芽时,喷施0.1%的壮苗叶面肥;长出一片以上新叶时,淋施0.1%的腐植酸钾;长出两片,淋施0.3%的腐植酸钾、复合肥(15-15-15)各一次。5.7.5 苗期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化学防治时,所用药剂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5.8苗木出圃5.8,1出圃时间3月4月,气温稳定在15°C以上。5.8.2种苗检验应按照GB15569的要求执行。将种苗装入长、宽、高为50cm×35cm×25CIn规格的包装箱中。在包装箱上贴种苗标签,标签上标注品种名称,生产日期,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检疫证明编号,生产单位名称及地址。包装箱材料应符合GB/T6543或GB8868的规定。5.10运输检疫手续随车同行。运输车应具遮避风雨条件。运输途中,需对苗木采取保湿、保温、通风、防日晒等措施。苗木运到目的地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6生产档案对种子或种苗的来源、接种材料、培养阶段、培养基、移栽的时间、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农药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气象资料及小气候的记录建立生产档案。

    注意事项

    本文(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