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消防知识培训.docx

    • 资源ID:441127       资源大小:22.2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消防知识培训.docx

    消防知识培训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个方针准确、科学的体现了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的辩证关系,正确的反映了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2、消防的“四知道、四会”及报警要素四知道:(1)知道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2)知道预防火灾的措施(3)知道扑救初期火灾的方法(4)知道逃生的方法四会:(1)会报警(2)会使用消防器材(3)会扑灭初期火灾(4)会逃生报火警的几个要素:报火警时应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拨通火灾报警电话后,一要讲清起火的具体地点、单位名称和报警所用的电话号码;二要讲清燃烧物品,火势大小及是否有人被困等情况。(市消防队报警电话为119。)3、引起火灾的火源(1)明火:指生产、生活用的炉火、灯火、焊接火以及火柴、打火机的火焰、香烟头火、烟囱火星、撞击、摩梯产生的火星、烧红的电热丝、铁块等。(2)电火花:指电器开关、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还有静电火花,这些火花能使易燃气体和质地疏松、纤细的可燃物质起火。(3)雷击: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4、易发生火灾部位发生火灾主要是以电器火灾为主,占火灾发生比例的85%以上,其次为使用明火(如煤气、烟头、电气焊等)。电器火灾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维修、使用不当造成的。具体表现在电器短路、设备超负荷、导线连接点接触不良、电器绝缘材料老化变质、易发热器件直接接触易燃材料等。极易发生部位大致在照明灯具、商品后库、配电室、设备间、天棚天花板、安装插座处和各种线头连接处。5、火灾扑救(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1)灭火时机:火灾初起时灭火最有利时机,有效时间为火起时5T0分钟之内,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火扑灭,防止蔓延,否则,会形成灾难性火灾。(2)灭火的几种主要方法:电气火灾:首先必须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对明火实施扑灭。如插座、开关等电气设施出现打火现象,也应迅速切断电源,立即报告。气体火灾:首先必须立即关闭气源和电源,然后对明火实施扑灭。若发现有煤气泄漏,要迅速熄灭明火及关闭阀门和一切用电设备,立即报告煤气公司抢修部门。同时报告相关部门。严禁使用明火检查漏气,人员不要在此区域长时间逗留。其它固体火灾:发生火灾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气源,迅速利用最近的灭火器、消火栓等水源实施灭火,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另外在发生火灾时,当一部分人进行灭火时,其他人员应立即移走可燃物,断绝可燃物质、阻断可燃液体,防止火灾蔓延。在使用泡沫灭火器、消火栓及大量水灭火时,注意必须在断电情况下使用,以免触电伤亡。6、火灾自救和疏散(1)自我保护疏散:首先是防毒、防烟。用湿毛巾等捂住嘴和鼻子,防止烟和毒气进入呼吸系统,然后尽量降低身体重心进行疏散(因烟、火向上)。(2)平时应熟悉本区域环境,牢记安全出口的位置,遇急时讯速向通道内疏散。(3)牢记本岗位附近报警器、灭火器、消火栓的位置。如被大火围困,应及时发出报警并使用灭火器或消火栓开通实施疏散。(4)疏散学生:当发生火灾时,应提醒学生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安全疏散,避免发生混乱现象。(5)疏散要求: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然后再向下疏散;尽量以水平疏散为主,避免向楼上疏散。一旦到达较为安全的地方,不要停留迅速向火层以下疏散,最好到达地面。7、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1)消防器材(干粉)使用步骤操作步骤操作要领一、外观检查1、灭火器瓶体、喇叭无破损2、保险装置和铅封是否完整、齐全二、合格、安全性检查1.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是否齐全2.灭火器的铭牌、生产日期和维修日期、维修合格证等标志是否齐全3.是否在有效期内4.压力是否正常(指针应在绿区范围内)三、灭火使用1.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距离起火点5米左右)2.提取灭火器上下颠倒两次3.拔掉保险栓4.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一手按下压把5.灭火时:由近及远6.灭火时:左右横扫7.灭火时:向前推进8.灭火时:不让火焰回窜操作步骤操作要领9.室外灭火时:应站在火源的上风口使用10.如果一只灭火器使用完毕后不能扑灭,现场还有灭火器时,应连续使用灭火11.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四、结束使用灭火器使用完毕后,应轻放地上,防止对灭火器钢瓶造成损伤(2)消防器材(泡沫)使用步骤操作步骤操作要领一、外观检查1、灭火器瓶体、喇叭无破损2、保险装置和铅封是否完整、齐全二、合格、安全性检查1.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是否齐全2.灭火器的铭牌、生产日期和维修日期、维修合格证等标志是否齐全3.是否在有效期内4.压力是否正常(指针应在绿区范围内)三、灭火使用1.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2.拔掉保险栓3,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边4.将灭火器颠倒过来5.灭火时: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6.如果一只灭火器使用完毕后不能扑灭,现场还有灭火器时,应连续使用灭火7.不要将灭火器的盖与底对着人体、防止盖、底弹出伤人四、结束使用灭火器使用完毕后,应轻放地上,防止对灭火器钢瓶造成损伤操作步骤操作要领(3)消防器材(鸭嘴式:二氧化碳)使用步骤操作步骤操作要领一、外观检查1、灭火器瓶体、喇叭无破损2、保险装置和铅封是否完整、齐全二、合格、安全性检查1.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是否齐全2.灭火器的铭牌、生产日期和维修日期、维修合格证等标志是否齐全3.是否在有效期内4.压力是否正常(指针应在绿区范围内)三、灭火使用1.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赶到着火处2.拔掉保险栓3.一手握住喷筒把手4.将扶把上的鸭嘴压下5.对准火源的底部灭火6.如果一只灭火器使用完毕后不能扑灭,现场还有灭火器时,应连续使用灭火操作步骤操作要领7.灭火时、人员应站在上风处8.持喷筒的手应握在胶质喷嘴处、防止冻伤四、结束使用灭火器使用完毕后,应轻放地上,防止对灭火器钢瓶造成损伤(4)消防器材(35kg推车式干粉)使用步骤操作步骤操作要领一、外观检查1、灭火器瓶体、胶管无破损2、保险装置和铅封是否完整、齐全二、合格、安全性检查1.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是否齐全2.灭火器的铭牌、生产日期和维修日期、维修合格证等标志是否齐全3.是否在有效期内4.压力是否正常(指针应在绿区范围内)三、灭火使用1把干粉车拉或推到火灾现场2.取下喷枪,并展开软管(胶管拉直,不能弯折或打圈)3.用手扣住扳机4.拔出开启机构的保险销5.迅速开启灭火器的开启机构6.拿喷粉枪管托7.把持胶管,对准火焰喷射操作步骤操作要领8.不断靠前左右摆动喷粉枪,把干粉笼罩住燃烧区,直至把火扑灭为止四、结束使用灭火器使用完毕后,拉至一边,防止倾倒

    注意事项

    本文(消防知识培训.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