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研究.docx

    • 资源ID:433479       资源大小:90.6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研究.docx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研究摘要自2008年美国由次贷危机而引起国际性金融债务危机后,很多国家遭受这次金融债务危机的冲击,直到2012年其他国家的经济才渐渐回升。影子银行作为造成这次国际性金融债务危机的究其原因,被提升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度。尽管我国受该次金融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较小,也因为缺少监管折射出很多问题,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影子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与风险防范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围绕这一话题,笔者认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存在研究价值。文中的三种分析法,即:文献、案例、比较分析法,大致的构成为绪论、正文、结语。首先正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及特征进行论述,大致说明中外影子银行的分类和类型,以及阐述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特征,然后以安信信托业绩的降温和项目违约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就是总结和建议。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防范StudyonRiskPreventionofChina,sshadowbankingSystemAbstractSincetheinternationa1financia1debtcrisiscausedbytheUnitedStatesbythesubprimemortgagecrisisin2008,manycountriessufferedfromtheimpactofthefinancia1debtcrisis,anditwasnotunti12012thattheeconomiesofothercountriesgradua11yrecovered.Shadowbanking,asthecauseoftheinternationa1financia1debtcrisis,hasbeenraisedtoanunprecedentedheight.A1thoughChinais1essnegative1yaffectedbythefinancia1debtcrisisthanothercountries,andmanyprob1emsareref1ectedbythe1ackofsupervision.Withtheincreasingassetsoffinancia1institutions,thesystemriskandriskpreventionprob1emsoftheshadowbankingsystemarebecomingincreasing1yprominent.Therefore,theauthorbe1ievesonthistopicinChinaResearchva1ueofriskpreventioninshadowbankingsystem.Keywords:Shadowbanking;riskprevention1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自2008年美国由次贷危机而引起国际性金融债务危机后,一大批金融机构竞相破产,很多国家遭受这次金融债务危机的冲击,实体经济也遭到非常大的打击,全世界的经济都深陷金融次贷危机后的阴云,直到2012年其他国家的经济才渐渐回升。影子银行作为造成这次国际性金融债务危机的究其原因,被提升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度。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信贷政策调整导致原有商业银行无法继续向有刚性融资需求的融资主体继续提供贷款,比如政府部门的平台领域、楼市领域等;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深化及创新也在不断进行;影子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并实现了迅速发展与壮大。特别是影子银行在各行业中不断伸展,跟其他领域的联系越发密切,造成的系统风险在各金融市场、各领域彼此之间的传染显著提高。尽管我国受该次金融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较小,但该次金融次贷危机显露出来的影子银行体系的难题也为我国拉起了警铃。近些年,围绕着我国利率资本化与人民币全球化逐步完善,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发展水平与创新速度迅猛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上也有了非常多的新兴金融创新产品,例如互联网金融、银行理财产品、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金融等众多创新型金融产品,这些产品不但兴盛了中国金融市场,其本身也获得到快速扩张。而这类创新兴金融产品恰恰是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部分,这类金融创新产品在给投资人产生高回报的同时也由于缺少市场监管折射出很多问题,伴随着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风险的不断叠加,影子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与风险防范问题日渐突出。11.2研究意义影子银行在中国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最近十多年来尽管发表了许许多多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可还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有必要把影子银行系统风险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影子银行纳入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我国影子银行处于发展初期,产品质量和规模数量远不如国外成熟。影子银行作为金融监管套利的衍生品,确实有效的规避了监管,加快了金融创新,也活跃了市场,但是也给市场带来了风险和危害。影子银行对金融市场不但有其积极的影响还消极的影响,所以提倡适度监管,重点是防控影子银行隐藏的风险,尽最大可能阻止金融风险整体爆发,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同时还要引导影子银行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让影子银行发挥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这些对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等有重大意义。1. 2国内外影子银行相关文献综述1.2. 1影子银行的定义与现状2007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麦卡利首次提出“影子银行”的概念,它是一种和银行拥有相同功能的信用活动,但实际上描述的是金融体系的一种现象,而且不在常规的金融体系之内。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仍旧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的影子银行起步晚,同时也受到严格的金融监管且金融创新水平低,国内学者也多是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才开始研究影子银行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学者对影子银行并未形成统一定义,但许多学者都联系我国影子银行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者认为影子银行体系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缺少有效的监管。其中,王大和刘天泽(2012)更是提出,影子银行本质上是一种缺少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因此金融牌照和监管程度是划分影子银行的重要因素。对于影子银行的分类,各学者也都提出自己的定义,王海全和郭斯华(2012)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类,即非银行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和其他融资中介,其观点是认为我国的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都能行使影子银行功能。而马亚明和宋羚娜(2017)则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分为证券类、信托类和民间借贷类。对于我国对影子银行具体的监管措施,李博峰(2023)141认为应联合金融市场主体,对一些违法信用中介活动进行限制,同时我国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应对影子银行实行严格的金融抑制活动。潘安琪(2023)认为由于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的管制日趋标准和规范,导致我国的P2P贷款成交量逐渐上升,而P2P平台则在逐渐减少。朱颖颖(2023)认为影子银行应长期受有关部门监管,以避免引发金融危机。因为影子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将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与传统金融中介长期共存。1.3. 2影子银行风险与风险成因学者俞通(2023)认为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出现不同期限错配的问题,由此可能引发更多的风险性问题。易宪容(2009)网通过对影子银行资产证券化过程,因为该银行在发展的同时,应当针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审查。王静、张明和刘士达(2017)发现影子银行具备复杂化的发展特征,在经济市场发展当中和金融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性。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影子银行也会因此面临更多的风险性问题。孙博(2016)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转变将会对影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及其生存空间产生重大影响。余丁洋(2016)阿提出影子银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杠杆率,是因为金融机构杠杆率的衡量条件是用总资产与净资产的比值。因此影子银行通过高杠杆交易,成倍数地扩大信贷规模,以此获得了规模的快速扩大。李莉、晏文胜、曾玲玲(2014)I认为影子银行引发兑付风险的因素有:超过负债方的风险承受能力;经济下滑;借款人的融资需求下降,种种因素可能导致运作模式崩盘,进而引发风险。1.4. 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 1研究思路本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特征。第三部安信信托业绩与项目违约。第四部分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建议。1.6.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大量阅读已有的,关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研究文献,寻找影子银行已经存在的问题,加深对影子银行理解;认真思考前人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指导老师讨论研究重点,最后确定本文行文框架和研究重点。(2)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先结合对影子银行已有的了解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然后通过实例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影响,证明前文提到的影子银行风险,为下文提出风险防范建议提供思考角度。2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特征2.1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状经过数十年深入研究,当前学术界以及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根据风险大小程度来划分层次已经达成共识,分为广义影子银行和狭义影子银行。发展到“去杠杆”专项行动之前,影子银行规模已经变得非常庞大,有成为“独角兽”的趋势。影子银行的风险大多由狭义影子银行产生,人们心中固有的影子银行印象也大多来源于狭义影子银行。因此,狭义影子银行是本文重点分析对象。利用主体的不同把狭义影子银行分为银行表外业务,非存款金融机构类以及民间融资平台类。2.1.1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飞速发展时期可追溯到2004年,最早由光大银行发行,但当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一些由商业银行发行,另一些是商业银行或者员工违规代售。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始起步,光大银行推出一款实验型产品,一经推出马上受到市场追捧,全行业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百亿营收规模,这一业务成为银行财务报表中最亮眼的增长点。到2023年,参与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银行也非常之多,有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还有我国的国有银行均纷纷涉足这以领域,发行债券和票据,收益颇丰。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筹集资金,之后借助其独特的市场地位和巨大信息差优势,将资金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投资项目,除去各项费用,赚取差价收益,银行在此项业务中收益非常巨大,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而且可以获得收入来源,这对商业银行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在2015-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逐年增加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这也能够促进理财产品的业务快速发展。影子银行中的理财产品已成为最大的业务板块。2023年的新冠疫情爆发间接带动了影子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促使政府调整宏观政策,释放货币流动性。20017年影子银行的募集资金达到顶峰,为173.59万亿元,相比于2019年多了62.01万亿,而在2023年相比于2019年又有所回升,增加了8.98万亿。图2.12015-2023年中国理财产品募集金额:万亿元数量(家)金额(万亿元)图2.22023年中国理财市场银行机构分布2. 1.2网络贷款发展现状由于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P2P这种起源于英国的新融资渠道也传到我国,本质上是平台收取中间费,越过中间商,个人对于个人的借贷方式。因为早期阶段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监管,因此一些P2P平台提供远大于银行利率的年化收益率来吸引客户,一时间年化收益率竟达到10%o我国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在2008年诞生,随后平台数量和成交规模呈井喷式增长。如图2.5,我国P2P平台市场规模在2014年2023年存在3个不同的时期,2014-2017年期间是爆发期,我国P2P平台规模大幅上涨,增速最高时可达300%,但2018年是负增长期,市场规模缩减IOIOI亿元,20182023年是平稳发展期,市场规模逐渐平稳发展,但还是有14.2%的增速。由于我国互联网监管部门对于网络借贷进行更有力的监管,所以在2023年我国P2P贷款平台愈加减少,这说明我国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日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