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docx
教学内容必修二笫一章、人口与环境教学目标对本章知识点有大致了解即可(本专题多在学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教学重点1 .阐述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 .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3 .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教学难点1 .识记和理解相关原理和规律,提高图表的解毒能力2 .关注社会热点稳定,并学会结合相关原理予以解决(1)区域开展战略推行引起的人口迁移;(2)精准扶贫进行易地搬迁;(3)生态环境保护引起的“生态移民(4)教学过程知识复习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结合各大洲的经济开展水平,分析一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开展水平有何关系?知识点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分布图出生率死亡率自然"长事上行下行分界现代型农业社会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能段后工能化和发南化阶段传统型高出生率,富死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现代整他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故增长率亡率.高自体增长率亡率、依自热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详见A3表格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原有人口基数小D.人口大量迁入2.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C.社会劳动力缺乏D.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完成34题。某兴旺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例口2(X)5年I2()5年3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低就业年龄B.鼓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出生率稳定4 .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老龄化严重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D.出生率过低(2019河北调研)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56题。省份人口(万人)面积(万km2)山东省1990年8439152019年9685青海省1990年446722019年5735 .关于19902019年两省人口特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6 .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省()A.交通不便B.人口消费水平低C.自然环境脆弱D.资源贫乏知识点2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考察较少,难度仅限于理解)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比拟3、人口容量的特点工临界性: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那么说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根本协调Q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线,或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人口容量都不相同X警戒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随堂检测(本知识点内容考查较少,因此理解就好)(2019山东临沂模拟)以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2题。人口数量:(万)面积(平方千米)5()口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回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第六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面枳801<XM)7()1 .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条件B.耕地面积C.水源丰歉D.地形条件2 .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方案生育措施得力,出生率下降8 .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知识点3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因素影响举例自然因素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迁往西南部的“阳光地带淡水其分布及其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开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产生的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经济因素经济开展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时机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孔雀东南飞“一一()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迁移困难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决定了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三峡移民战争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临近的国家阿富汗难民到巴基斯坦社会变革政治独立、国家解体“二战之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军人家属参军2、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迁入地(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开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了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开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和就业时机。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那么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力量。随堂检测2019年11月3日国家XX局统计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19年的19.4%,15至64岁人口比重从61.5%上升到72.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4.9%上升到8.1%o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远低于少儿抚养比下降速度,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据此答复广3题。014岁1 .图中能反映2019年我国人口比重的是()A.甲B.乙C.丙D.T2 .据材料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3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说明我国人口总量减小C.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开展非常有利D.人口年龄结构处于黄金时期3.根据目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推断,今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2019梅州联考)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图,完成45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工业中就业的比重(%)4.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EF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B.再城市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距扩大5.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A.B时段B.D时段C.E时段D.F时段(2019广西南宁适应测试)国家XX局2019年4月28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9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上年度增加352万人。读表(单位:万人),完成67题。2019年2019年2019年2019年2019年农民工总量2527826261268942739527747外出农民工1586316336166101682116884本地农民工941599251028410574108636.20192019年我国()A.农民工总量增速在波动上升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等于本地农民工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D.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7 .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有()本地就业环境改善交通运输本钱升高农业机械化得到开展外出生活本钱提高A.B.C.D.(2019安徽安庆模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2019年春节期间,“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都至少有一半的人回家过年,主要前往附近省份或本省异地,其中一些金融行业人士纷纷选择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圳的空城率到达69%,为四城最高,堪称名副其实的“空城。据此完成89题。8 .四城市中,深圳春节期间空城率达最高的原因是()A.流动人口比重最高B.环境污染较为严重C.流动人口数量最多D.产业结构转型升级9 .四城市人口流出与主要目的地对应正确的选项是().北京一广西B.上海一安徽C.广州河北D.深圳一江苏(2019湖南湘中名校联考)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9年开始下降,至2019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9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011题。10 .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B.东部地区经济开展水平降低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11 .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C.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D.促进第一产业开展方法突破方法一:人口模式的判断方法1、根据其所处历史开展阶段判断义农业社会以前属于原始型4.农业社会中后期及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4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开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A个别开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d兴旺国家那么全部属于现代型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上下判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模式>3%>2.5%<0.5%高-低-高模式>2.5%<1.5%>1%低-低-低模式<1%<1%<1%方法二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2、定类型人口金字塔根本可以分三种类型:3、析变化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年老性的正常转变(如上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异常变化【重点,必须熟记】X某年龄段比例突然变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方案生育等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由于重大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令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某年龄段比例突然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就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