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湖杭铁路段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方案.docx
云洪路下穿湖杭铁路立交工程路基路面施工专项方案审核回复记录编号:HH1JXJ1-工程名称湖杭铁路HH1JX-4标回复日期2023.8.3建设单位沪昆公司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查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上海华东铁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交工湖杭铁路联合体站前四标回复人员诸葛晓良审核意见:1、本工程不涵盖沥青混凝土施工;回复:已按要求删除。2、P9水泥搅拌桩机选用型号及水泥选用内容缺少;回复:已补充完善,详见P1O-11。3、P1O缺少水泥搅拌桩钻芯取样及静荷载试验相关内容;回复:已补充完善,详见PI3-14。4、P13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应不小于20MPa,内容错误;回复:已修正,详见P16。5、缺少塘渣材料控制标准,如含泥量控制;回复:已补充完善,详见PI4。6、P18缺少水泥稳定碎石层上下层及纵向施工控制措施;回复:已补充完善,详见P20。7、缺少相应人员、机械设备配置情况;回复:已补充完善,详见P35-36施工项目经理部(章):日期:年月日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云河环路12.2云洪路2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43.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43.1.1,概述43.1.2,施工组织53.1.3>施工准备53.1.4、路基施工63.1.4.1'挖方路基63.1.4.2、填方路基63.1.5、软土路基处理93.1.5.1'施工方法103.1.5.2'技术要求123.1.5.3'质量检验标准123.2、 底基层施工143、 2.1、塘渣垫层施工144、 2.2、级配碎石施工163.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183.3.1、概述183.3.2、集中场拌及配合比183.3.3.工作方法及工作程序183.3.3.1、工作程序183.3.3.2、工作方法181.1.4、 质量要求223.4、 路缘石施工223. 4.b测量放线224. 4.2,侧平石的安装225. 4.3、填缝226. 4.4、浇筑侧石后座227. 4.5、侧石背后的填土223.5、 人行道施工223.5.E施工工艺流程:223.5.2、施工方法233.5. 3、盲道243.6. 质量目标253.7. 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253.8. 质量管理措施263.9. 各阶段施工质量控制措施283. 10、质量检测措施303.1 b质量控制重、难点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313. 11.E桥梁台后回填质量保证措施314. 11.2、路面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25. 11.3,路面排水334、工期安排及确保工期的措施354. 1、工期安排354.1 资源配备354.1.1、 机械设备配置354.1.2、 劳动力配备364. 3确保工期的管理措施374.4、 确保工期的主要技术措施395. 、安全保证措施395.4、 安全施工管理措施405.5、 机械操作安全保证措施425.6、 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435.7、 防火安全保证措施446、文明施工保证措施446. 1、管理目标446.4、 主要技术组织措施447、环境保护的主要保证措施467.1、 环境保护目标467.2、 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467.3、 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477.3.1、 3.1、施工期环保规划范围477.3.2、 3.2,自然景观保护487.3.3、 施工期生产和生活废水处理487.3.4、 防大气污染497.3.5、 防噪音污染498、关于与其他施工单位搞好协调配合的措施509、交通、防汛保障措施501.1、 1、组织措施501.2、 物资保障措施511.3、 设备保障措施511.4、 施工管理措施511、编制依据1.1杭州市西湖区云河环路下穿湖杭铁路工程道路施工图纸;1. 2杭州市西湖区云洪路下穿湖杭铁路工程道路施工图纸;1.1 3设计交底和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1.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071.5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08)1.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041.7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o34-20001.8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1.9 浙江省及杭州市创标准化工地、文明工地管理办法。2、工程概况2.1云河环路云河环路起于荆大路,终点与规划云洪路接顺。本次实施范围云河环路(云创路至云洪路)段下穿在建湖杭铁路,为保证铁路路段路基的稳定及安全,下穿路段采用桩板结构形式,下穿铁路桥墩位置为805#至806#。桩板结构形式为3×3×10m桩板,中心桩号为K0+918.312,右偏角90oo铁路与道路中心线相交点铁路里程为DK63+832.351,相交角度为124o39,25o该路段铁路梁底标高基本在19.537m左右,梁底净空大于5mo本次云河环路范围实施总长257.641m,实施桩号起点为K0÷713.030,终点桩号为K0+970.671(距离与既有宣杭铁路约30m),路幅实施宽度约14m15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道路横断面布置如下:标准段:2.5m人行道+4.5m机非混合车道+4.5m机非混合车道+2.5m人行道=14m°下穿铁路段:O.5mSS级防撞墙+2.5m人行道+4.5m机非混合车道+4.5m机非混合车道+2.5m人行道+0.5mSS级防撞墙=15m°车行道及人行道路拱均采用直线型,车行道横坡为1.5%,坡向道路两侧,人行道横坡为1.5%,坡向车行道。1)机动车道道路面结构设计如下:4cm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粘层(PC-30.51m2)8cm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C)玻纤土工格栅乳化沥青封层(11i2)+透层沥青(PC-20.91.01m2)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级配碎石车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72cm;2)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如下:6cm生态砂基透水砖3cmPZG找平层15cmC20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15cm级配碎石人行道面结构总厚度为39cm;2. 2云洪路云洪路北起苏嘉路,向南与规划云河环路接顺。该段下穿在建湖杭铁路,为保证铁路路段路基的稳定及安全,下穿路段机动车道采用桩板结构形式,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采用路基形式;其中机动车道下穿铁路桥墩位置为793#至795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下穿铁路桥墩位置792#至793#及795#至796#。本项目机动车道分东西两半幅分别下穿在建铁路,其中西半幅桩板3×3×10m,中心桩号为K0+781.8,右偏角90°;东半幅桩板3×3×10m,中心桩号为K0+803.194,右偏角90oo铁路与道路中心线相交点铁路里程为DK63+463.200,相交角度为49o53,59n0该路段铁路梁底标高基本在17.880m左右,梁底净空机动车道及人非通道均大于5mo本段道路实施总长204.892m,实施桩号起点为K0+693.108(距离既有宣杭铁路约30m),终点桩号为K0+898,路幅实施宽度约52.75-64.5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横断面布置如下:标准段:3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12In机动车道+12.8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3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52.8mo下穿铁路段:3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212.9m)机非分隔带+12m机动车道+12.8m中央分隔带+12In机动车道+(212.9m)机非分隔带+3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机动车道横坡1.5%,采用改进三次抛物线路拱,坡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均采用直线型路拱,非机动车道横坡1.5%,坡向人行道;人行道横坡1.5%,坡向车行道。1)机动车道道路面结构设计如下:4cmSMA-13改性沥青硅(SBS改性骨料玄武岩)乳化沥青粘层(PC-30.7±0.11m2)5cm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e-16C)乳化沥青粘层(PC-30.7±0.11m2)7cm粗粒式沥青硅(AC-25C)玻纤格栅+乳化沥青透层(Pe-21.1±0.11m2)0.6cm厚ES-2型下封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3%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76.6cm;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如下:4cmSMA-13改性沥青於(SBS改性骨料玄武岩)乳化沥青粘层(PC-30.7±0.11m2)8cm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C)乳化沥青透层(Pe-21.1±0.11m2)6mm稀浆封层(ES-2型)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52.6cm;3)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如下:6cm砂基滤水路面砖(仿石材)3cmPZG找平层15cmC20无砂大孔混凝土(浇筑首先将级配碎石垫层用水湿润)40cm级配碎石人行道面结构总厚度为64cm;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1,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 1b概述本工程场地现状为湖杭铁路桩基施工泥浆排放和墩台部位开挖推填土为主,厚度0.53.9m0其中云河环路起始段50m范围为芦苇荡沼泽地,有明水存在,水深0.5m左右,受在建湖杭铁路施工泥浆排放影响,地表水下约有O.51.0m左右的泥浆存在。根据地质报告结合现场实地踏勘,路基受力层位于淤泥质粘土层,本次需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保证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路基段全范围均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有效桩长6米,对中间距1.50米,搅拌桩平面按正三角形布置,桩径50厘米。桩顶铺设不小于30厘米级配碎石垫层,找平、调坡,并在垫层中间加铺一层钢塑土工格珊。桩板及桥梁结构两端各10米范围路基采用级配砂碎石分层回填;桩板及桥梁路基全范围均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每10米,分三段,水泥搅拌桩对中距依次增加,分别为1米、1.2米、1.5米。平面按正三角形布置,桩径50厘米。桩顶铺设不小于30厘米级配碎石垫层,找平、调坡,直接铺筑路面。级配砂碎石路基全段及塘渣路基IOnI范围内,车行道横向范围满铺钢塑土工格栅,以减缓可能产生的竖向变形;桩板底设置30cmC20素混凝土垫层,垫层各边宽出桩板20cm。素聆下80cm范围内采用塘渣填筑。桥头两侧悬臂式挡墙墙背回填采用塘渣分层回填压实至原地面以下50Cm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2%,以上部分采用种植土回填与现状原地面顺接。3.1 2、施工组织施工队伍配备:根据本标段路基土方及路基防护工程量分布特点,本工程由专业化路基工程施工队伍承担水泥搅拌桩软土路基处理和路基挖运、摊铺、拌和、碾压、整修等项目施工。机械设备配备:根据路基施工队承担的施工任务,配备满足施工质量控制和工期要求的机械设备。3.2 3、施工准备图纸到位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施工设计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