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个课时.docx
2落花生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个课时)课题:2落花生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次家庭活动和从中受到的教育。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课文内容简洁,脉络清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详写了父亲和我们的对话,父亲对于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课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通过选取落花生这一平凡事物,围绕全家聚会这件小事展开叙述,语言浅显,道理深刻。以小见大,引人深思;内容安排详略得当,略写种花生和收花生,主要篇幅写了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对话,没有雕琢和修饰,父亲和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亲切自然,平易质朴。教学目标:1 .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9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2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4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教学重点: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9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布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会写生字词语,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第2课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9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2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J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3 .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4 .作者简介【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好奇心。加上课前搜集图片资料,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介作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时代背景,为理解文本服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1)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d,不读z);“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2)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二结合词语理解(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5 .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的事。)按照脉络,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也为积累丰富的词汇打基础。指导书写,可以让学生在书写时尽量不要丢笔画,掌握地更好。三、学习课文,体验文本1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写种花生、收花生。)品读: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施肥,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用“居然”说一句话。“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3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不同的人对花生好处的不同理解。通过对“居然”的理解,感受全家人获得收获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从而引出下文。板书设计:种花生:买、翻、播、浇收花生:收获2落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2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3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1 .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二、深入学习,以读悟情1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 .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到论人生。3 .小组讨论交流。4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出示父亲的话。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O(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O(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O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2)体会第二层意思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父亲的话。学生齐读,谈理解。(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理解“我”说的话:a.齐读b.讨论交流“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5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他们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各小组举几个例子说一下。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把“印”换成“记”你觉得好吗?为什么?(不好,“印”的意思是牢牢地记住使终生不忘,“记”虽然也是把事物保持在头脑里,但是与“印”相比,程度较弱。“印”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话对我一生难以磨灭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抓住对比描写手法,可以让学生多交流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父亲所说的话中之意,从而更好地理解父亲谈花生,论人生的道理。三、朗读巩固,总结延伸1 .分角色朗读课文。2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3 .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4 .小练笔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他们的品质与这些事物有哪些相似之处。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寻找人物品质与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事物产生更深的理解,引发读者共鸣。四、完成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2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买、翻、播、浇、收获味美2落花生尝花生可以榨油价钱便宜桃子默默无闻议花生石榴朴素无华苹果不慕虚荣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