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主要性能的渗透结晶争议.docx
-
资源ID:380537
资源大小:13.7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主要性能的渗透结晶争议.docx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主要性能的渗透结晶争议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特性是,与水作用后,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包含有加快结晶形成的催化剂和减小表面张力、增加渗透能力的表面活性剂),通过水为载体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并在混凝土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填塞混凝土中的毛细孔道及微裂缝,从而使混凝土致密、防水。其中,“渗透”和“结晶”是关键词。20*年*月在召开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国家标准暨产品生产、应用与市场信息研讨会”上,人们提出的最多的问题,也是关于渗透深度的问题。如何去真实地检验产品的渗透深度?如何理解“活性化学物质”的概念?如何对产品的渗透深度开展准确的量化?这一切,都是揭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神秘面纱的关键,也是区别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与一般水泥基防水涂料的关键。近年来,同济大学、理工大学、#大学、#工业大学等好多家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与专家,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渗透深度问题作了详细的专业研究。#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宏观的性能测试并不能观察到涂料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活性化学物质是否在混凝土中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不溶性针状晶体,封堵了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隙和微裂纹,从而也就无法确定渗透结晶反应的过程和机理。他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各种情况的涂层基体开展构造分析,最后的结论是:距涂层5mn处有活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针状晶体,距涂层50处,不能判断是否有活性物质发生反应。简单的结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渗透深度至少是5mm。#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涂层试块开展微观分析后认为:在5mm深处的孔隙及裂纹处存在大量的针状和纤维状结晶体,结晶良好且互相搭接;而在15mm处此种晶体则相比照较少,呈须状填堵于孔缝之中,因此认为涂料活性物质可以在28天内渗透至基体内部15深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混凝土基准试件的最大渗透压力的试验,证明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对混凝土抗渗自愈性能的提高,一方面需要自由水迁移作为载体,另一方面是其自身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在起作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可以利用混凝土中未完全水化的自由水或者其它来源的自由水形成针状晶体,改善混凝土的自愈性能,从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和长期耐久性。这里虽然没有涉及到渗透深度,但已经明确说明了水是渗透与结晶的直接载体,正如笔者在浅谈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应用一文中所阐述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确实能产生大量结晶,但渗透的深度还受条件限制,受到地下水酸碱度的影响,更受混凝土构造毛孔分布构造的影响,因为混凝土构造中的毛孔是由水泥浆包裹砂粒,水泥沙浆包裹石子的网格状错迭构造。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分析,只要水通过混凝土构造防水表层对构造的浸渍有多深,那么结晶体的渗透就可能有多深。在无水状态下,防水涂层中的活性物质就不太可能会被激化渗透。这也是为什么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先把混凝土基面湿润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说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渗透深度在5mm至15mm之间,达不到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