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研究.docx
摘要:本文从企业成长关键要素的角度,以中小企业持续成长为目标,采用文献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关键要素对企业成长的有益促进、如何规避关键要素对企业持续成长的不利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但深入的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发现,解决关键要素对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影响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中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对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家精神、优势资源、创新能力、企业环境是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最主要的关键要素。企业家精神具有创新性、洞察力和冒险精神等特性,是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动机;它既能带动企业在正确的方向上快速成长,又易使企业陷入风险和困境。优势资源是中小企业成长的资源基础;它一方面会快速推动企业成长,另一方面也会使企业形成对优势资源的依赖。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成长的能力泉源;企业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对创新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企业成长的需要进行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企业环境包括制度环境、竞争环境和不确定性等变量,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机会空间;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依托关键要素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但企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关键要素在推动企业向某个或某些维度成长的同时,也会对企业成长的其他方面产生负面或不利影响。中小企业在制定成长战略时,既要考虑充分发挥关键要素的长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其短处,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关键词:关键要素,中小企业,成长战略,影响1绪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可以算是半部中小企业成长史。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开始,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私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如今知名的民营企业,大多是由当初的中小企业逐步成长起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逐步进入中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结构逐步转型,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仓ij新能力强等优势,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氛围下,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确立适宜的成长战略,解决或者是规避成长中的各种烦恼,有望成为经济学界新的关注点。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一方面要解决生存问题,同时也要谋求发展。生死存亡,往往就在某个决策的一念之间,或者是某项优势资源的获得与丧失,或者是政策环境的急剧变化。毫无疑义,这些关键要素在中小企业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战略产生有形或无形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有关企业成长与战略的文献分析,从中寻找出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就关键要素对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影响予以剖析,从而为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性的观点,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某些启示。关键要素对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影响,既有个案的特性,也具有一些共性。中小企业的起步离不开关键要素的支撑,成长需要围绕这些关键要素打造核心竞争力;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也要规避这些关键要素导致的企业发展模式的僵化,与时俱进,应需而变。本文将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展开关键要素对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影响的研究。11研究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企业成长的研究逐渐成为显学.从传统经济学到现代管理学,国内外各路专家基于其不同的理论出发点与分析视角,形成了众多不同的企业成长理论流派。近年来,国内有关企业成长、企业成长战略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随着时代发展,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逐步成为战略管理的主流学派。大家基本形成一个共识: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体系,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技术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构成企业成长的一种动力机制。关键要素成功法认为,只需要掌握少数几项关键成功要素,就能确保企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成长战略应该围绕关键要素来确立,围绕关键要素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但关键要素对企业成长战略的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围绕关键要素培育核心能力;另一方面,围绕关键要素打造的企业核心能力过于生化,也会延误企业的下一步战略转型。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成长理论大多是基于对大型企业成长历史的分析,或者说,是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有关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理论,也是基于以上基础衍生出来的。成长理论更多的是在揭示现象,发现共性,总结规律,而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指导每一个中小企业的成长,则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12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体现在:(1)中小企业阶段是企业发展历程中,是最富有生机,也是成长最迅猛、最活跃的阶段。本文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将企业成长理论与中小企业的特性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分析关键要素对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影响,从而为中小企业下一步成长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启ZjsO(2)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成长的创新源泉和动力所在。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就是帮助经济成长,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企业成长理论的实践与应用。(3)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成长的关注点已经从大型企业逐步扩展到中小企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业型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聚光灯下的主流。这些企业往往只要拥有某一项关键要素,就能迅速赢得资本市场的亲睐,为下一步迅猛发展打下基础。本文以关键要素作为研究点,将为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1.3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企业成长关键要素的角度,以中小企业持续成长为目标,采用文献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关键要素对企业成长的有益促进、如何规避关键要素对企业持续成长的不利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具体来说,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重点分析研究企业家精神、优势资源、创新能力和企业环境这四种关键要素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战略会形成哪些影响,导致哪些后果,如何发挥其长处,规避其不足。本文将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关键要素对企业成长战略影响的研究结论,同时为中小企业科学合理地制定成长战略提供指导性建议。14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企业成长理论,重点关注各理论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企业成长战略相关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梳理出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战略制定的几个关键要素。2 .典型案例法。通过对典型企业的全面分析,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探讨。3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大量案例中出现的具体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4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技术路线如下图:2文献综述2.1企业成长理论20世纪以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彭罗斯(PenrOSe)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大型企业的成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有关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开始进入主流学界。21世纪以来,随着柯达、诺基亚等一批百年大企业的倒掉,企业成长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我们对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做一个全面的了解。2. 1.1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企业成长理论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被公认为是企业成长思想的起源。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的单位产品的成本更低,单位时间的产量更高。可以说,企业的成长与其分工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分工也将进一步细化,直到分工到不可分的程度。这种不断深化的分工,将会使得企业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从而推动企业成长。与此同时,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进程,会受到市场发育和市场规模的制约;企业最终的规模,也会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2.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小穆勒则认为,企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对机器设备的需求量也会越大。由于企业采购机器需要大笔资金,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本量,决定着企业规模的大小。分工理论主要从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探讨企业成长问题。一言以蔽之,分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企业成长,市场范围限制分工。在市场环境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分工水平的方式,促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后来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都是与此一脉相承的。新古典经济理论有一个前提假设,经济行为的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因此,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经济行为主体可以通过从各种可供选择的要素组合中,挑选出一个最佳的要素组合方式,从而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需要的满足。纵观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各种类型的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企业只是一个生产函数,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市场均衡决定企业成长。决定企业成长的各种要素,基本上都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外生要素,与企业自身无关。企业追求成长,或者说扩大经营规模的最主要原因,是企业的需求曲线或者是成本曲线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就在于寻求最优规模。2.1. 3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思想制度经济学主要关注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成功地导入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对市场机制有着替代作用。原本在市场进行的一些交易行为,当企业将其纳入到企业内部进行时,企业不断能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实现功能的扩展。因此,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不断地降低和节省市场交易费用,具体体现于企业功能的不断扩展。可以说,决定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同时也就是决定企业边界的关键要素。威廉姆斯主要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效率三个维度来研究交易费用,并分析了企业边界确定的原则,同时还从企业核心技术角度提出企业有效边界的概念。在他看来,企业成长表现为企业纵向边界的扩展3.2.1.4主动追求成长的产业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成长是其内部不断进行组织创新的结果。包括企业在内的任何组织机构,成立之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如同有机体一样,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主动地进行调整和变革,从而顺利地成长和发展,避免衰老和死亡。2.1.5彭罗斯的内生成长理论彭罗斯是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奠基人。她认为企业就是由各种生产性资源(如土地、机器、设备、工人和经理等)组成的集合,每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彭罗斯确立了一个企业资源一企业能力一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用来探索决定企业成长的要素和企业成长的机制。其主要观点如下:(D决定企业能力的基础是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2)决定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的是企业能力。(3)企业成长的源动力是资源过剩。4彭罗斯认为,由于特殊资源的不可分割性,或者是企业拥有各种资源之间的不平衡性,或者是企业管理者的理性判断能力和能力局限性等原因,不同的企业总会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因此,企业要将拥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好,要么是扩大生产规模,要么是开展多元化经营。这两种举措都会直接推动企业成长,并获得成长经济5.2.1.6演进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在演进经济学看来,企业的成长是基于核心能力的积累和扩张6.演进经济学认为,市场竞争与自然界的竞争有相似之处,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其规模会不断增长扩大,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其规模将会不断收缩。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持续的创新,以求不断扩大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在演进经济学看来,企业成长的源动力是创新能力。演进经济学阐述了企业能力获得和增加的过程。当企业在市场中发现有助于企业成长或发展的机会时,就会率先进行内部创新,然后通过实施新组合,生成自己的市场获利能力。企业通过新组合不断吸引新消费者和进入者,也会对市场环境产生改变。随后,市场也对企业进行反作用。企业会通过这个过程形成新的能力与竞争优势。比安奇指出,这种企业能力图的形成取决于在市场和企业内部能否形成有效的激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