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 资源ID:352068       资源大小:108.8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XX建筑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牵头单位:XX建筑分公司参编单位:XX*公司*分公司目录6防雷及接地工程16.2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16. 2.1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适用范围17. 2.2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施工准备18. 2.3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技术要求19. 2.4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程序与工艺流程110. 2. 5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211. 2. 6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质量控制及检验612. .7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和绿色施工要求6防雷及接地工程6.2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1.1.1 2.1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防雷及接地工程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的施 工。1.1.2 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施工准备(1)作业面要求1)利用主筋作引下线,墙、柱钢筋已绑扎完成(2)人员要求1)本作业施工人员需要有电气作业操作证、电焊工作业操作证,操作证 项目和所操作的项目要一致,且在有效期内;2)施工操作人员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 应急演练等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在施工作业前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 计和施工方案,熟悉施工图纸和规范标准,消除有关技术问题;3)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3)机械设备要求1)主要施工机械:电焊机、切割机;2)主要检测机具:接地电阻测试仪、卷尺等。(4)材料要求常用材料有镀锌扁钢、镀锌圆钢、圆钢、钢管等。1.1.3 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技术要求(1) 土建钢筋已绑扎完毕。(2) 一般采用搭接焊,焊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圆钢与圆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扁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6.2.4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程序与工艺流程(1)作业程序作业准备一检查定位一引下线敷设一均压环敷设一避雷网或避雷带安装一 电阻测试一质量验收(2)工艺流程图6.1.4-1工艺流程图6.1. 5 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1)作业准备1)按施工图测量线路长度、位置、标高,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墙、柱钢筋已绑扎完;2)施工作业前,提前开具好动火证。(2)检查定位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择正确的钢筋规格型号及数量;(3)引下线敷设1)一般利用建筑物混凝土柱内主钢筋作引下线,当主钢筋直径为16mm 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IOmm16mm时,应 利用四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并将钢筋用红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2)当利用的钢筋采用螺纹连接时,需用不小于IOmm的圆钢焊接跨接地 线,双面施焊;利用柱内筋引下线的做法3)当利用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无需焊接跨接地线,检查焊接长度; (4)均压环敷设1)均压环要求高度根据设计图纸、防雷等级而定,自30m起,向上环间 垂直距离不宜大于12m;2)均压环一般采用建筑物周围圈梁的两根钢筋(直径16mm及以上)通圈 焊接并与防雷引下线可靠焊接;或者采用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扁钢不小于 25mm×4mm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并与暗敷设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 相焊接。3)在30m及以上的建筑物的外金属窗、金属栏杆须通过引出的接地干线 电气连接而与避雷装置连接。4)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就近与接地干线 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根据设计图纸位置在柱内或 圈梁内预留预埋件,预埋件设计无要求时采用面积大于IoOXIOOnIm的钢板,预埋 件应预留于柱角或圈梁角,与柱内或圈梁内主筋焊接。5)使用 10镀锌圆钢或25x4mm镀锌扁钢做等电位联结线连接预埋件与 钢窗框、固定铝合金窗框的铁板或固定金属门框的铁板,连接方式采用双面焊接。 采用圆钢焊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IOOmmo6)铝制门窗与避雷装置连接。在加工订货铝制门窗时就应按要求甩出 30Cm的铝带或扁钢2处,如超过3m时,就需3处连接,以便进行压接或焊接。(5)避雷带或避雷网安装D在避雷带安装前,应先测量、弹线定位把支架预埋、固定好,平正顺 直,无急弯。在每一直线段上从转角处的支架开始进行测量并平均分配,转角部 分宜为250300mm,相邻之间的支架距离不大于Im左右为宜,支架的高度不应 小于150mm o避雷带直线段做法2)在穿越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有补偿措施,补偿器需做上返弯;避雷带的补偿3)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 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突出屋面避雷针做法4)采用扁钢引下线与接闪器连接应弯成90°弧形,引下线处应刷黄绿相 间色,并贴好标志牌;5)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 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避雷带的搭接及防腐做法6)避雷针针体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作,管壁的厚度不得小于3mm, 避雷针尖除锈后涂锡,涂锡长度不得小于20OnlIn;7)避雷针安装必须垂直、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4)接地电阻测试1)施工完毕后,仔细检查避雷网是否焊接齐全,确保无遗漏、完整。对 测试点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保证每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欧姆。(5)质量验收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施工段(每区域)做为检验批, 按照“自检、互检、专检”的原则,经项目部验收合格后提请监理单位进行验收。6.1. 6 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质量控制与检验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质量控制与检验应符合表6. 1. 6-1的规定。表6.1.6-1质控制与检验表序号检验依据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 50303 - 2015防雷引下线的布置、安装 数量和连接方式抽查5乐且不少于2 处观察检查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 50303 - 2015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防 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全数检查观察检查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 50303 - 2015屋面突出物的连接全数检查观察检查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 50303 - 2015引下线的安装,支架的制 作安装、防腐全数检查观察检查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 50303 - 2015引下线与避雷带、避雷针 等搭接焊长度全数检查用尺测量观察检查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 50303 - 2015接闪线、接闪带安装全数检查用尺测量观察检查6.1.7 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和绿色施工要求(1)操作人员严禁酒后上岗,施工现场禁止吸烟;(2)使用电焊机焊接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3)施工现场要按规范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和灭火设施;(4)六级以上风、雨天,禁止作业;(5)施工现场保持清洁,做到工完场清。

    注意事项

    本文(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