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谈表内除法初步教学策略.docx

    • 资源ID:349684       资源大小:17.8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谈表内除法初步教学策略.docx

    谈表内除法初步教学策略表内除法是小学阶段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有余数除法和多位数除法的垫脚石。改进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教学的一致性,加强除法的探索性,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学会用表内乘法口诀进行求商,能够用除法的方式解决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目,让学生清楚的认识除数、被除数、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表内除法教学的基本要求。现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教学内容解析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教师表内除法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于初步学习表内除法的学生,教师讲解的内容不仅要吸引学生,而且要给学生讲清楚其中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和消化学习内容。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研究教材中编者的意图,要先自己理解掌握,才能高质量的讲解给学生,学生才能听得懂。另外,教师还需要选择、运用、掌握教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以生活情景模式教学,对于初步学习表内除法的学生来说,又是一堂新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除法的意义并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有效的与实际结合起来教学。比如,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东西或事物用情景化的模式结合书中的知识给学生讲解,这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记忆。利用学生喜欢的事物创设课程的每一个步骤,创设出一些问题对学生提出,让学生用除法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想要探究以及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发现身边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并处理问题。二、关于除法意义的教学除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在小学二年级,教学大纲只要求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情景,简单的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计算,并能准确列出除法算式。由于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乘除法的意义比较少,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在讲解表内除法时,教师要以乘法为教学跳板,用九九口诀作为表内乘除法运算的主体结构进行教学。一道口诀既可以解决乘法问题,也可以解决除法问题,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用“乘”来促“除二加强学生的理解,这样一来,既符合小学生由此及彼的认知特点,也为学习新知识降低了难度。把乘除结合起来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讲解乘法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为下一步学习除法做准备。比如:2x6=12中,当学生对此很熟练时,教师就可以随意遮住一个乘数,让学生回答。遮住6,就是2乘以几等于12,或遮住2,几乘以6等于12。在教学除法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鼓励动手操作,体会生活中数学的乐趣。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情景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为学好除法概念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除法的认识时,教师就需要研读教材,精心备课,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总结“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比如,在教学例1时,首先,教师可以拿出6块糖果,让学生把这些糖果分给3位同学,第一次他们分得有的多有的少,接下来,教师又强调要平均分配,这时学生很快地给每位同学手里分了2块糖,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平均分”就是“同样多”的道理,这种看似简单的实践操作,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也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3 .引导对比分析,感知不同情景。通过对一幅场景图的观察,让学生知道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了多少份,或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被分物体的总个数、每几个分成一份以及可以分成几份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例2时,课件出示18个橘子,6个碟子,让他们把橘子平均放在这6个碟子里,看每个碟子里放几个,也就是每几个分成了一份,分了几份,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给每个碟子放了3个橘子,然后列出算式18÷6=3,最后说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个。三、关于用口诀求商的教学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用乘法口诀快速准确地求出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易错点。1 .要注意运用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后,教师可以经常利用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来明确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例如,在教学课本19页例题2前,教师可以给出习题3x()=6,6÷()=3,()x4二8,8÷()=4,让学生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积累对乘除法算式的感性认识,接着逐步体验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出示例题。(1)有6个笼屉,每屉放4个,一共有多少个包子。(2)有24个包子,平均放在6个笼屉里,每屉放几个。有24个包子,每屉放4个,可以放几屉,学生很快地列出算式并且计算出答案。2 .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时要逐步提高要求。在整个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内容中,教材只给出了三道例题。在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教材在第18页和23页各安排了一道例题。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教材只在第41页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安排了一道例题,后面就不再安排例题教学。教材之所以作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国家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同时也逐步提高了教学要求。所以在教学这两道例题时,没有让学生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用同一套思路去思考,而是逐步提高要求,实现教材的编写意图。例如,在教学第18页的例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场景图,明确题意后再让学生根据除法的认识列出除法算式,重点讨论“12÷3=?”。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有的学生用学具分一分或在图上圈一圈得出结果,看到这样的操作,教师在给出肯定后,需要进一步提问,如果不操作,可以怎样想12÷3的结果,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思考3x()=12,因为3x(4)=12,所以12÷3=4。这时,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思考“三几十二”,商就是几,因为“三四十二”,商就是4。这样,学生可以在感知乘除法关系的基础上,知道可以用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3 .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由于教材采用的是“九九”口诀,在计算除数小于商的题目时,是让学生想口诀的第二个数,如14÷2二(),想“二几十四”,因为二(七)十四,所以商7,这类题是根据除数直接想口诀,是顺向思维,学起来容易。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学生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4÷7=(),想"几七十四”,因为(二)七十四,所以商2,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七几十四”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七十四”,从而得出商是多少。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乘法口诀很快求出商,除了要灵活掌握求商的方法外,还要加强练习,以逐步提高学生利用口诀求商的能力。总之,在对表内除法进行初步学习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通过已有的乘法知识来感知除法,并从学生动手操作中领悟除法的意义、规则,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把表内除法和实际生活运用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且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温故除法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

    本文(谈表内除法初步教学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