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管理模式.docx
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管理模式一、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是指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根据企业价值观,组 织、指挥、激励和控制员工的方式,是企业管理系统化指导与控制方 法的综合或者管理者领导风格和企业激励机制间的有机结合。它通过 将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高质量低成本快速转换成为市场 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以实现企业经 营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容,从广义上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包 括目标、信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硬件包括术、设备、方法、规章、 组织机构和财务分析等;从狭义上分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决策和领 导体制、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规章四部分。企业管理模式一般是从 狭义上来理解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处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渗透和影响着企 业管理模式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企业内外行为模式和企业目标优化模 式,以潜移默化而又十分深刻的方式影响着企业系统选择和构造,调 节企业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决策和领导机制,是指企业为进行有效的决策活动而相应地设置 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关系,以及保证决策过程运行的制度和方法,其对 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目标确定、目标的贯彻、目标的 实施保证以及决策的控制系统的建立等方面。管理技术的本质是有效使用资源的手段或途径,包括管理方法和 管理规程,管理方法是企业在整合资源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直接涉 及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规程规定三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 流程、方向、路径和形式,管理体制和规章中的管理体制包括职能分工,信息和指令传递系统, 规章制度包括从产权制度到企业内部制度等各个方面,它是企业和企 业中人的行为尺度和标准。二、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管理模式所谓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处理各种关 系时所形成和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以及所追求的目标, 是企业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对企业经营目的,对企业员工和顾 客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评判企业和员工行为的标准。企业价 值观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原则和灵魂因素,它决定着企业管 理模式及其相关的方方面面。(一)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化1 .以生产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模式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整个社会生产仍然远远不能满足 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致使企业更多地关心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 产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的重心是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形 态是以生产为主的生产型企业管理模式。2 .以推销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模式从1920年到1945年,由于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产品生产出来以后销售不出去,特别是在1929年所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 许多企业的商品卖不出去,许多企业因销售受挫而纷纷倒闭。于是, 这一阶段形成了以本企业已有产品为出发点,以推销为主的企业管理 模式。3 .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市场逐步转化为“买方市场”, 这时的管理思想认为,过去的管理,都是从本企业的生产或产品出发, 而没有真正考虑市场的需求,如果一个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讲求企业经济效益,便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于是形成了经营型的 企业管理模式4 .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进步迅速 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 去把握环境的变化,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取得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 资源的动态平衡,于是形成了战略型的企业管理模式。5 .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知识和信 息逐渐变成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知识型的 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二)国际两大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企业价值观分析1 .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美国企业价值观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特征, 决定了其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即以效率优先,不断寻求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新的发展空间和推崇 制度规范、物质激励为主的“理性主义”的典型美式企业管理模式, 反映了美国企业个人主义,竞争倾向强,社会趋于扁平的文化价值观。 IBM公司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取得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 彻底贯彻了 “尊重个人”这一经营理念.2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日本企业价值观强调以忠诚为核心的集团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家 族制度和等级观念,由此形成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即家族主义,终 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实行群体管理,和谐管理。日本企业员工较 团结,较具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合作与团队精神突出, 反映了日本企业是以集体而不是以个人为重的价值观。松下公司提倡 正大光明,团结一致,顺应同化,力争向上的企业精神。三、知识管理模式及其企业价值知识管理模式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将知识看作一种可开发资源,使员工在企业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 技能的捕捉与运用的过程和模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战略 性资源,是一种无形资本,将超越土地货币资本成为第一位的生产要 素,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把知识作为企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把 人才的选拔,任用和保护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知识管理模式突出知识化的智能资本管理,整体目标由快速增长 转向可持续发展,突出产销一体化的“生态营销管理”,企业发展以 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先导,突出创新的技术开发管理,企业组织无形 化,突出软性的“人本化”管理以及虚拟化企业管理,企业组织由金 字塔式的指挥链管理结构趋向组织机构中空化,突出网络化的模块组 织管理,以新型精神激励为主,突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管理模式中的价值观包括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知识价值观; 开拓奋进,不断进取的创新价值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管理价值观; 诚实经营信用至上的生产价值观;相互吸收取长补短的文化价值观; 保护环境持续增长的发展价值观等等。知识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管理目标上, 传统管理模式通过增加产量追求高额利润,知识管理模式通过给顾客 提供满意的服务追求超额利润;在管理思想上,传统管理模式以物为 中心,知识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在管理组织上,传统管理模式是一 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知识管理模式形成扁平化的水平管理模式; 在管理策略上,知识管理模式是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纽带,以电 脑和网络为特征。所以,知识管理模式,将是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 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 学研究体系为后盾,以信息生产和利用为核心,用知识价值不断更新 目标经济的一种新型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完)项目管理中的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 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 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 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在ABC分析法的分析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 形,一条曲线,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 数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大小从左向右排列, 曲线表示各种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一般地,是将曲线的累计 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A类因素,发生频率为70%80%,是主要影响因素。B类因素,发生频率为10%20%,是次要影响因素。C类因素,发生频率为010%,是一般影响因素。这种方法有利于人们找出主次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首创的。1879年,帕雷托在 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日收入的大 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就是著名的帕雷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 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 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后来,帕雷托法被不断应用于 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 F. Dickie)将其应用 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 1956年,朱兰将ABC法引入 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杜拉克 (P. F. 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 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ABC法大致可以分五个步骤。(1)收集数据。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2)统计汇总。(3)编制ABC分析表。(4) ABC分析图。(5)确定重点管理方式。我们以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ABC法的具体应用。如果我们打算对 库存商品进行年销售额分析,那么:首先,收集各个品目商品的年销售量,商品单价等数据。其次,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如计算销售额、品 目数、累计品目数、累计品目百分数、累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 数等。第三,作ABC分类表。在总品数目不太多的情况下,可以用大排 队的方法将全部品目逐个列表。按销售额的大小,由高到低对所有品 目顺序排列;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经过统计汇总的数据,如销售量、 销售额、销售额百分数填入;计算累计品目数、累计品目百分数、累 计销售额、累计销售额百分数;将累计销售额为60 80%的前若干品 目定为A类;将销售额为2030%左右的若干品目定为B类;将其余 的品目定为C类。如果品目数量很多,无法全部排列在表中或没有必 要全部排列出来,可以采用分层的方法,即先按销售额进行分层,以 减少品目栏内的项数,再根据分层的结果将关键的A类品目逐个列出 来进行重点管理。第四,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销售额百分数为纵坐标, 根据ABC分析表中的相关数据,绘制ABC分析图。第五,根据ABC分析的结果,对ABC三类商品采取不同的管理 策略。ABC分类法还可以应用到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营销管理等管理的 各个方面。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ABC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主 要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我们列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 外购件的质量、设备的状况、工艺设计、生产计划变更、工人的技术 水平、工人对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我们以纵轴表示由于前几项因 素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累计百分数,横轴按造成不 合格产品数量的多少,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 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分为A类、B类和 C类因素。假设通过分析发现外购件的质量和设备的维修状况是造成 产品质量问题的A类因素,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外购件 的采购过程严格控制,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 可以把质量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减少80%oABC分析法还可以应用在营销管理中。例如企业在对某一产品的顾 客进行分析和管理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数量将用户分成A类用户、 B类用户和C类用户。由于A类用户数量较少,购买量却占公司产品 销售量的80%,企业一般会为A类用户建立专门的档案,指派专门的 销售人员负责对A类用户的销售业务,提供销售折扣,定期派人走访 用户,采用直接销售的渠道方式,而对数量众多,但购买量很小,分 布分散的C类用户则可以采取利用中间商,间接销售的渠道方式。应当说明的是,应用ABC分析法,一般是将分析对象分成A、B、 C类三类。但我们也可以根据分析对象重要性分布的特性和对象的数 量的大小分成两类、或三类以上。褪尽浮华回归理性如果对企业管理做一个感性的描述,很明显的是,企业在这一年 里撇去了浮华的作风,开始转向理性与务实一一“执行”成为这一年 的主题。企业管理者们再也不能忍受让华丽的战略和美妙的远景目标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