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腱鞘囊肿病理机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docx
-
资源ID:314396
资源大小:12.77KB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腱鞘囊肿病理机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docx
临床腱鞘囊肿病理机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内含液体的囊性肿物。发生于所有年龄段个体,10-40岁最常见,女性稍多。腱鞘囊肿为良性病变,但可能导致疼痛、无力和功能丧失,体格检查时腱鞘囊肿表现为明显肿胀,或仅表现为关节痛。囊肿通常质韧、平滑、圆形、有弹性且有时存在触痛。患者可能注意到囊肿大小随时间改变。偶然情况下囊肿可挤压并引起神经卡压,从而导致感觉和/或运动丧失。如囊肿容易触摸到,通过门诊透照可方便地鉴别腱鞘囊肿与实体瘤:腱鞘囊肿透照阳性,实体瘤透照呈阴性,可采用超声检查帮助诊断腱鞘囊肿。大多数腱鞘囊肿边界清晰、厚壁和回声增强。实性外观腱鞘囊肿虽然不常见,但酷似良性肿瘤。鉴别诊断A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质韧、固定的肿块,通常发生在手部屈肌肌腱表面,是一种不透光的固定、增大肿块。对旨肪瘤。手和腕部脂肪瘤可能表现为生长缓慢、可移动的无痛软结节,脂肪瘤不透光。A类风湿结节。类风湿结节为质韧、非触痛性的肉色皮下病变,见于大约2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类风湿结节可能固定或可移动,出现在手或腕部时通常位于伸肌表面。A痛风石。在痛风患者中,尿酸沉积物可引起质地坚硬的皮下结节。起自关节边缘,接近皮肤表面的痛风石可能呈黄色,皮肤表面有红斑。痛风石可发生于任何位置,但在手和腕部可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