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制度.docx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校本教研是激活学校组织潜能、持续创造经验、系统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全面提升我县基础教育质量,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一、总体要求1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重视课程、教材、教研和教培活动等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2 .提升专业能力。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化教学行为,采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3 .解决教学问题。校本教研围绕“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而开展活动,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和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激活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4 .严格工作规范。校本教研工作与岗位责任制、检查评价、教师业绩、绩效发放和评优评先相结合,切实增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意识。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立足校本教研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二、领导小组及职责5 .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担任校本教研组长,督查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主抓校本教研工作的落实;具体工作由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学科骨干等成员具体负责,定时定点开展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标准、教学组织、集体备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资源运用、教学模式、作业和命题及考试评价等重要内容研究。6 .各校组建校本教研机制。结合各校实际,科学划分教研组或学科组,教研组或学科组承担校本教研工作和课程开发。7 .督查指导校本教研活动。领导组及时对教研组提出可行性的目标激励,把握活动契机,督导校本教研,经常进行形成性评价,激发教研活力。三、职能和任务8 .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校本教研的切入点开展活动。(1)研究教育教学。以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为目标,对学校校本教研进行规划和指导,实施教育质量评估,组织教学评优活动。(2)坚持推门听课。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长推门听课,值日行政领导当日必须听一堂课,学校行政领导全学期按教体局平罗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要求执行,通过听课及时了解教情学情,适时进行指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3)研究精准备课。认真落实“五备五式”,坚持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研究教育教学真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探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策略,让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扎实有效。(4)发现解决问题。针对各科教学目标要求和各班学情,研究教学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并解决问题。探讨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查缺补漏,解决知识盲点,全面提高教学实效。(5)注重小课题研究。各学科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自己创新的方法作为小课题,通过协作性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或形成教育教学策略,总结经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6)“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研出成果。要积极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请进相关专家学者来学校指导。内外联动,相互促进。同时发挥教研合作体学校的作用,使各校教研工作取得成效。9 .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1)强化校本教研意识。树立资源意识,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明白:时时处处皆资源,关键在善于去发现,去利用。积极鼓励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微课、课件,优化教学设计。(2)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请教研员做校本教研专业指导,学校、教师要积极与他们多联系、勤交流、重合作,强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的教研工作思路。(3)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研究,做到共享共用。各教研组长作为第一负责人,负责抓好本组课程资源的开发。10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根据五育并举评价要求,探究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要求,评价要素,操作流程,相关评价技术等,确保各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有效。11 .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各科任教师要从备课、上课、教学策略、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经常性自我反思,要树立教师提问意识和解题意识,教师在自我反思中通过解决小问题来解决大问题。12 .开展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研究。根据各校生源状况和课程特点,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德育模式,落实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实效,增强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培根铸魂育新人。四、制度和机制13 .实行岗位责任制度。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教研部门工作任务编制年度工作任务清单,确定校本教研岗位工作目标、任务、职责等,规范教研组工作程序,实行学科教研责任制和综合研究项目负责制。14 .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明确主管教学副校长、包年级领导、教务主任、年级主任、学科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职责。立足学校和教师需求,聚焦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教学展评、课题研究等活动。15 .健全教研活动机制。强化合作体教研,完善合作体教研机制,推动合作体联动、送课下乡、结对帮扶、联片教研等帮扶机制,助推城乡学校协同均衡发展。深化校本教研,指导学校优化校本教研内容与形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断提升。16 .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根据自治区基础教育人才管理办法,完善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与使用的长效机制,各校在一线教师中培养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外出参观,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交流培训。支持他们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专题课、科研成果评选,强化骨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提升。17 .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各学校根据自治区乡村青年教师青蓝计划,建立健全各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要求年轻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深度解读新课程标准,参与校本教研。注重校本教研的丰富性、多样性,使青年教师在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中得到快速成长,使校本教研逐步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18 .主题明确。校本教研活动方法可以多样,但每次活动要确定研究主题,并且保障研究内容的合法性、科学性、导向性、全面性、发展性、连续性、操作性。教研组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整理、活动总结等工作。.校本教研流程。五、条件和保障20,统筹安排。学校教务处统筹安排各学科课程,同学科教师授课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保障学科成员能够按时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并营造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问的交流与合作研究。21提质增效。学校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固定教研场所、丰富的教育教学图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学校教务处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体规划。教研组活动计划要与学校校本教研总体规划一致,并按计划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每次两节课,每学年开展一次教研组工作述评和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激发教研活力,保障校本教研为课堂服务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五、禁止事项22.各校不得擅自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学校推荐、推销、摊派读物和教辅用书;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出版教材;不得在各类教学教研成果评审中徇私舞弊,有相关利益群体人员参评时须主动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