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急危重患者转送制度.docx

    • 资源ID:286101       资源大小:14.3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急危重患者转送制度.docx

    急危重患者转送制度转运下列患者时要按本制度规定(危重患者的转运)进行转运:(1)生命体征不稳定。(2)意识改变。(3)抽搐。(4)心肺复苏后气管内插管。(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6)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一、转运前准备工作(一)积极就地抢救患者进入抢救室,护士立即给予生命体征动态监测,并记录于病例卡上。及时评估患者意识、瞳孔变化。一些颅脑损伤患者,进入抢救室时意识清楚,可能在评估过程中逐渐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以免延误治疗。其他患者经吸氧、开放气道、吸痰、止血、建立静脉通路等初步处理后,经病情评估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根据医嘱护送至相关科室。对于存在呼吸心跳骤停潜在危险的患者,应携带急救箱,由医生、护士共同护送。(二)抢救物品、药品准备护送时携带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便携式呼吸机、舌钳、压舌板及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尼可刹米、洛贝林、多巴胺、地西泮等。(三)转送前与相关科室联系电话通知相关科室转运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患者诊断、治疗争取时间。特别是检查科室如CT室、放射科、B超室,接到通知后立即准备检查台,以备患者到达后立即给予检查,不延误诊断与治疗。二、转运途中的监护与护理(一)采取正确搬运方法患者经多次的过床搬运,注意减少因人为用力不均而导致患者过床时被剧烈震荡、扭曲而发生的严重后果,特别对于颈髓损伤和严重脑挫裂伤的患者,过床时更应注意动作轻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注意保暖。(二)加强途中监护患者转送过程中,护士应站在靠患者头部位置,便于观察。患者取安全舒适的体位,保持头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避免头部剧烈震荡,特别是脑部疾病及颈、腰椎损伤时应注意头部的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和误吸,及时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呼吸节律、末梢循环,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三)病情变化的紧急对策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微弱时,应立即给予面罩加压给氧、简易呼吸气囊及机械通气等。休克患者应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利用三通管及加压输血袋等,保证液体、血液快速输入。子痫和心脏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出现抽搐时,应垫以牙垫,防止舌咬伤。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CPR。发现病情变化立即处理。(四)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1、转运时一定要保持输液通畅:应用静脉留置针为抢救的患者建立通路,保证液体、抢救用药、血液及时输入,提高抢救成功率。2、保证用氧管道通畅:运送过程中患者病情危重,护士大多注意观察病情及生命征监护,常常忽略了氧气管道脱落。而脑缺血缺氧是造成创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故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氧气的供给,应用氧气瓶供氧,氧气瓶充盈情况下最大流量为3-4升/分,在不加外力情况下氧流量只能维持11.5升/分,故对于严重创伤重度缺氧患者应在车床下配备便携式氧气筒,供氧以保证达到高流量吸氧的要求。3、气管插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应固定牢固,防止脱落,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三、交接工作到达接收科室后或上级医院接受人员到达时,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抢救措施、输液量、其他药物的应用、辅助检查的结果及初步诊断等,以利于病房的后续治疗。

    注意事项

    本文(急危重患者转送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