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桥水道-沙湾水道流域(市桥河以北)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石岗西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市桥水道沙湾水道流域(市桥河以北)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石岗西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文字部分一、概述1(一)、前言1(二)、工程概况1(三)、勘察技术要求1(四)、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21 .勘察方法22 .钻孔布置及孔深要求33 .勘察完成工作量3(五)、依据规范规程3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一)、地形地貌4(二)、地质构造4(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5(四)、岩土层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51 .人工填土层9严1)52 .冲积层(Qj)53 .残积层(Qj)54 .花岗岩(Y)6三、水文地质条件6(一)、本区气象情况6(二)场地地下水情况71 .地下水水位72 .地下水类型73 .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条件74 .地层的渗透系数75 .地下水的活动在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8(三)、场地环境类别8(四)、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8(五)、土的腐蚀性评价9四、岩土参数的统计和选用9(一)关于统计指标和参数建议值的说明9(二)标准贯入试验10(三)土的物理力学参数10五、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10(一)岩土工程勘察分级101、工程重要性等级102、场地复杂程度等级103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10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15 二)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及地震评价11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112、地震烈度及场地类别113、地震液化问题124.软土震陷12(三)、地基土评价121、均匀性评价122、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层)评价123、不利埋藏物124、地基土承载力及主要力学指标建仪值135、地基土作为基础持力层适宜性评价13(四)、管道埋设地基基础工程分析13(五)、土、石工程分级15六、结论与建议15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1张2、地层统计表1张3、标准贯入试验分层统计表1张4、土工试验分层统计表1张5、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1张附图1、综合图例1张2、勘察点平面布置图1张3、工程地质剖面图6张4、钻孔地质柱状图13张附件1、土工试验报告1张2、水质分析报告1张3、易溶盐土质分析报告1张4、彩色岩芯照片13张市桥水道-沙湾水道流域(市桥河以北)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石岗西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二)工程概况本工程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石岗西村,本工程拟新建DN500-DN800污水管约8.768km,新建DNUO及DN300排水立管长度约38km及其配套污水混凝土检查井188座,雨水口平入井约247座,污水明渠暗化约5557米,主要沿现状道路下进行截污管道建设,主要对村内排水进行改造。管线开挖拟采用明开挖,埋地的铺设方式,管底设计标高约5.256.19m,埋置深度约2.0m。本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如图1所示。项目位置图1()勘察技术要求本次以勘察的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与设计参数,对该工程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其主要任务是:(1)查明管道沿线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分布规律,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承载力特征值。(2)查明管道沿线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性质、分布,提供防治措施所需的资料和建议,并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3)查明管道沿线地下水埋藏条件、类型、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补给排泄条件,并评价其腐蚀性。(4)对管道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5)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对可供采用的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结合管道工程可能采用的施工方法(明挖、顶管)进行相应的岩土工程评价。(四)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1、勘察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本次主要采取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综合勘察方法,室内试验为土工试验、土的易溶盐分析、水质分析。(1)钻探:采用北探XYJ型工程钻机。钻进采用合金或金刚石钻具、套管或泥浆护壁的市桥水道-沙湾水道流域(市桥河以北)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石岗西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钻探工艺。遇到破碎带等特殊岩土段时,采用增加取芯次数、降低回次进尺等提高采芯率的措施,严格执行钻探技术标准。(2)样品采取和室内土、水测试A、样品采取:采取土样的竖向间距按23米控制,在钻孔内采取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岩石试样采用金刚石单管或双管取芯。B、室内、土、水样试验:水的室内测试主要针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指标进行简分析。室内土工试验目的主要用于土层定名、土层划分土工程力学性质评价,为确定地基承载力、基础变形及桩基计算等提供必要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原位测试:垂直方向上一般每23m标贯一次。2、钻孔布置及孔深要求1.1 钻孔布置原则本次勘察按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探点平面图进行施工,钻孔数量及位置由设计单位提供,钻孔间距约50m,共布设钻孔13个,其中技术孔7个,鉴别孔6个。1.2 孔深要求钻孔深度钻入基岩一定深度全风化岩层,查明基岩风化特征。3 .勘察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自2023年2月5日至2023年12月10日进行野外钻探作业,进场施工设备1台XY-I型钻机,主要进行了钻探、取样、测量、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工作,共完成钻孔13个。详细工作量见下表1:主要工作量一览表表1序号工作项目本次勘察工作量工作目的1勘探钻孔1371152.60m揭露地基土(岩)层分布状态2标准贯入试验47次测定粘性土、砂土、风化岩的工程性能3采取土样26组室内测定地基土工程物理力学性能4采取水样2组测定地下水腐蚀性能5采取土腐蚀性分析样2组测定地下水位以上土腐蚀性能6钻孔高程及坐标测量13孔测定钻孔位置并测定孔口高程7测量钻孔地下水位13孔野外测定地下水静止水位8彩色数码编辑照片13孔岩土芯外观本次勘察取得的岩、土样及水样试验委托广东省工程勘察院完成。市桥水道-沙湾水道流域(市桥河以北)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石岗西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勘察钻孔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资料进行测放,坐标及高程系统为广州2000坐标和广州高程。以点G1:X=207753.295,Y=50711.148,H=7.602;点G2:X=207491.509,Y=50739.471,H=7.444:作为坐标、高程起算点及钻孔引测点。(五)依据规范规程执行国家和行业及地方规范和标准如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X)3202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3);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3年版)。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场区属于冲积平原与残丘交接地带。场区内地势较为平坦,钻孔标高为7.258.19m,场地高差为094m0场区周边社区房屋众多,道路两旁以地下雨、污、给排水管线为主,场区周边交通较便利。(二)地质构造广州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单元),粤北、粤东一粤中拗陷带(二级单元),粤中拗陷(三级单元)的中部,为晚古生代至中三迭世的拗陷。广州市以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为界线分为三个构造区,即广从断裂以东、瘦狗岭断裂以北构造区,广从断裂以西构造区,瘦狗岭断裂以南的构造区。拟建场地位于瘦狗岭断裂以南的构造区。主体构造是东西向,其次是北西向由中生界白垩系构成的东西向比较宽阔的褶皱和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向断层,市桥水道-沙湾水道流域(市桥河以北)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石岗西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继承性构造。区内及周围断裂较少,且以弱活动断裂为主,断裂的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新构造运动总趋势相对平稳。总体来说,拟建场地区域构造相对稳定。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断裂破碎带等迹象。(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本次勘察范围内不存在滑坡、危岩、泥石流、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现象。拟建场地冲积平原与残丘交接地带,分布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且下沉缓慢,完成下沉的时间长。软土受到振动时,颗粒连结破坏,土体强度降低,呈流动状态,产生振动液化,可使地基土大面积失效,造成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不利影响,可采用深层搅拌桩等方式进行处理。(四)岩土层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由人工填土层(QmI)、冲积层(Q4D、残积层(QE)及燕山期花岗岩(Y)地层组成,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ZI)< 1>层,素填土:灰褐、黄红等色,较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和碎石回填而成,顶面基本可见佐板。分布广泛,各孔均有揭露,层厚为1.502.80m,平均2.32m;层面标高7.258.19m,平均7.59m,未经压实也未完成自重固结,土体中孔隙空洞多,土质松散,遇水易湿陷,稳定性较差,渗透性较强。地基基础开挖时容易塌落,承载力低,压缩沉降较难控制,该层位于地表。位于地表。堆填时间约15年。2、第四系冲积层(Q/)< 2>层,淤泥质土:灰黑色,饱和,流塑,含腐植质及粉细砂。分布广泛,各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度0.602.60m,平均1.39m;层面埋深为1.502.80m,平均2.32m;层面标高4.856.02m,平均5.26m。本层取土样6组进行常规试验,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4;进行标贯试验9次,其实测击数N'=13击,平均2.1击;校正击数N=0.92.8击,平均2.0击,标准值为1.6击。根据现场标贯试验及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建议本层土承载力特征值fak=50kPao市桥水道-沙湾水道流域(市桥河以北)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石岗西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残积层(Qd)花岗岩残积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的分层标准,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第4.2.4条的相应规定执行,采用实测标贯击数册划分,即:册,70为强风化、70>册240为全风化;N,V40为残积土。< 3-1层,砾质粘性土:灰黄、黄褐等色,可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约含15%石英质砂,岩芯遇水易软化。该层场地内7个钻孔(ZKO1ZK07)有揭露,厚度3.90-4.90m,平均厚度为4.79m;层顶标高3.13-3.75m,平均标高为3.50m;层顶埋深3.804.4Onb平均埋深4.10m。本层取土样6组;进行标贯试验10次,其实测击数N'=1218击,平均15.4击;校正击数N=IO.815.2击,平均13.3击。根据现场标贯试验及土工试验,结合地区经验,建议本层土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