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游玩经历.docx
井冈山游玩经历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史诗,凝结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尽管如此,仍压不倒这头来自东方的雄狮。在革命战争中,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做出牺牲,他们身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而此次我有幸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一井冈山,游玩一番。正逢上百年建党节,街道上红红火火,到处悬挂着纪念建党IOO周年的旗帜,好不热闹,持着兴奋的心情,我们驱车前往黄洋界爬上黄洋界,只身伫立在乱石中俯瞰天地,那翠竹海便是人世间最绿的了,他们擦亮了一片天空,让中华大地充满了勃发的生机,犹如一匹上等的布帛,即使织女遗落此处,也不为过了,在桥那碧蓝的天,云雾缭绕,白云翻腾,时而在山腰中飘忽,时而在远处峰峦间若隐若现,时而又把整个黄界吞没在茫茫云海之中,站在黄洋界哨口远眺,百里井冈层峦叠翠,峡谷幽深,悬崖峭壁错落有致,看着这副雄奇瑰丽的图画,我不禁想84年前的井冈山,该是什么样子?只能在历史的烟云中勾纳天空阴沉,如同当时的中国大地,蛮荒遍野,吃相难看的政府,民不聊生的空间,人民在饥寒交迫中挨过黑暗的每一天,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起民族振兴,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脊梁“旗叫镰刀斧头,军叫工农武装”这是百万共产党人用鲜血挥洒出的一幅画抚摸已生满铁锈的迫击炮,环绕掌心的沙粒感是岁月流逝,也是当年保卫战的痕迹:1928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8月下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五个团,趁红四军主力在湘南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8月30日晨,湘军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留守井冈山的红军第31团一部,和第32团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据守,一时间陡峭的山上,硝烟四起,战士们一个个冲上去挥舞着大刀浴血奋战,一个倒下了,另一个就替上去,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猛烈攻击。当天下午,正当敌军重新组织进攻,红军以仅有的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开始轰击,敌军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军回山,当夜撤退,群众与战士们用智慧与勇气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给人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归然不动”的气势,也有“黄洋界上炮声轰报道,敌军宵遁”的英雄体魄。走在挑粮小道上,参观八角楼和战士们的住房,我深切体会到那个年代共产党人生活的艰苦与坚毅。在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的情况下,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就是朱总司令也常加入其中,就用那久经风霜的手稳重厚实的肩,担起对人民的关爱。微弱的烛光中,一位身穿单薄军大衣的中年人,坐在竹椅上,全神贯注的写文章。正是寒冬腊月的时节,纵使寒风刮的多么猛烈,他却浑然不觉,任肩上的毛毯滑落,寒风钻进身子,毛泽东就在这小小八角楼写下许多光辉著作。转眼到了离开的时候,小车一直绕着公路,一圈一圈的行驶,仿佛象征着中国革命曲折经历。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红军对于老百姓的宽容,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勇敢揭起反抗的旗帜,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领导者更是以身作则。中国共产党是艰苦奋斗,勇敢胜利的象征,红色精神的内核更是当代青年人应了解并学习的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现耀眼的光芒。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看那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以敬仰的态度回看革命路,以学习的态度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