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doc

    • 资源ID:256806       资源大小:69.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doc

    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摘要:高层公共建筑因为其高度较为突出,而且人员密集,给排水系统构建难度相对较大,这也就必然对于给排水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基于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从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管材选择以及协调其它专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 1  引言 在当前各个城市发展中,高层公共建筑越来越常见,因为这类建筑物的高度都相对较为突出,而且人员密集,如此也对各个专业和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大挑战。给排水系统作为高层公共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着较高的构建难度。 2  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 2.1  给水系统的选择 高层公共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后续用水状况及运行维护情况,需要以满足供水需求及节能为出发点进行合理设计。一般而言,高层公共建筑给水系统的运行主要采用分区供水方式,根据不同建筑高度采取不同供水方式。低区可以直接借助于市政给水系统进行直接供水,而对于中区以及高区则需要采取合理的加压供水方式,当前较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类供水系统:水箱+气压给水设备、变频调速给水设备以及无负压给水设备。下面简要针对这三种不同给水设备的选择进行对比分析。 水箱+气压给水设备,该种给水系统的应用相对较为灵活,能够有效结合高层公共建筑给水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一些结构相对复杂且不能够在顶部设置水箱的高层公共建筑,均能够应用该种方式进行有效供水。因该种方式设置有气压水罐,进而能够有效消除水锤影响,对于高层公共建筑的管道具有保护作用。但是该种方式同样也存在缺陷,比如气压罐水量调节相对较小,一方面很难实现大范围的供水,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也导致加压泵的频繁启动,导致了后续运行维护产生的费用较高。 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变频泵的应用主要是实现了给水系统的优化调控,该种给水系统能够针对供水流量进行合理调节,以满足不同楼层对水压的要求,同时避免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符合节能理念要求。其缺点同样也是难以提供较大供水范围,当涉及到用水幅度调节较大时,反而不节能,同时还对电源提出了较高要求。 无负压给水设备,就是在正常市政给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加压处理,通过叠加压力使其能够在更高的区域实现稳定供水。为了更好优化该给水系统的设计应用效果,往往还需要合理设置稳流补偿器,确保进水能够得到较好缓冲和调节,增强其稳定性效果,还不会出现较大噪音。但是该给水系统的应用同样也存在调节容积小的问题,储备水相对不足,当市政停水,工程可能会出现断水问题,运维压力较大。 2.2  排水系统的选择 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还需要关注于排水系统的布置,一般排水系统主要采用雨污分流系统。从高层公共建筑的应用特点上来看,因为其人流量相对较大,进而也就导致卫生洁具设置相对集中且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基于此,针对卫生洁具的节能需要予以高度关注,提高相应排水系统卫生洁具的能效,同时设置伸顶通气立管、专用通气立管或环形通气立管进行排水优化布置,使污水能够得到顺利排放。采用环形通气管时,需注意环形通气管与主通气立管或副通气立管的连接。如果采用结合通气管,则需注意每隔一层与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的连接,保证他们之间的连接符合规范要求。随着人们对卫生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水系统还会采用污废分流。高层公共建筑地上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重力流排放;但是对于地下空间的排水系统则需要设置集水坑,然后再借助于潜水泵排出。 2.3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高层公共建筑对于消防系统同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也需要予以充分注意。因为高层公共建筑高度突出、人流量大,消防车上的灭火设施很难达到理想的灭火效果,所以高层公共建筑具备消防自救能力非常重要。合理设置消防设施,同时保证消防贮水量,是保障自救的先决条件。从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系统的形式来看,主要涉及到了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等,其中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都需要给予稳定可靠的供水。这里就涉及到了高位水箱、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安装中,需要使其能够提供火灾初期灭火所需水量,在水压方面也需要满足规范要求。对于高位消防水箱进行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安装高度,保障其可满足最不利点的静水压力,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供水效果。如果高层公共建筑的高位水箱安装高度难以达到以上要求,则需要增设稳压设备,保证管网平时的流量和压力。针对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也需要合理计算,充分考虑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要求,遵循相关规范进行准确设置,尽可能的提升消防给水的安全可靠性,尤其是在市政给水管网难以及时进行消防补水时,必须要依靠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进行稳定供水。 2.4  管材的选择 给水系统对相关管材以及设备的选择要求相对较高,不仅仅需要确保其具备耐久性,耐腐蚀性,往往还需要确保其安全、卫生、清洁无毒,一般可采用钢塑复合管、PPR管、PE管等。 对于排水系统中相关管材以及设备的选择需要重点确保其具备较强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避免出现严重泄漏问题,在排水管道的应用中需要优选超级静音排水管,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排水效果,一般可采用PVC管、铸铁管等。 消防给水管道的选择应该重点考虑其安全性,促使其能够在高压的情况下保持稳定运行,一般采用PE管、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等。 2.5  与其它专业协调配合 在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中,因为层数较高,应用功能也较为繁杂,涉及的专业多,而各专业本身的系统也多、管线布置复杂,往往会出现各专业管线打架的情况,这也就需要给排水系统在设计中和其它专业要协调配合。比如在水泵房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发电机房以及排风机房的布置要求,避免出现相互矛盾;对于水井进行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电井的布置状况;在地下室进行给排水系统管道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它系统管线的布置状况,尤其是在楼层不高时,协调设计压力较大。另外,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还需要协同结构专业,做好预埋预留设计,力求更好优化给排水系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构建中,在做好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的合理设计的同时,还需要重点考虑到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注重和其它专业的协调配合,从而让給排水系统能最大化的实现其功能及价值。 参考文献: 1 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 2 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 GB 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4 GB 5008420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5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二分册 6 侯立波.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5):147148. 7 晏平.浅谈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92+94. 8 文斌.关于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7374. 9 滑高锋.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4):9899. 10 李芳亭,仪朴.高层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74.4

    注意事项

    本文(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doc)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