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doc

    • 资源ID:243616       资源大小:59.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doc

    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摘要】近些年随着我们对房屋、建筑物抗震要求的逐步提高,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在构造柱上反映也比较集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构造柱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剖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构造柱;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目前,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房屋,在我国仍占有重要位置。在规范中,为提高多层砖混住宅的抗震能力,要求设置与墙体连城整体的构造柱和圈梁,使之共同承担荷载。在多年的施工过程中,发现构造柱较易出现多种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使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随之降低。本文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一、构造柱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 构造柱错位 产生构造柱错位的原因是:砌筑砖墙时,马牙槎进退尺寸控制不好;构造柱钢筋骨架倾斜,砌筑砖墙时砖墙随构造柱钢筋移动;构造柱截面尺寸偏差过大,使钢筋骨架上部倾斜或有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在浇筑柱混凝土时,钢筋工不跟班作业或不认真调整钢筋的位置。另外在浇筑柱混凝土时,施工人员为图方便,往往将柱钢筋改变原有方向,这不仅使柱筋偏离原位置,而且也使钢筋的抗折、抗拉强度降低。 2、构造柱的“烂根” 在多层砖混住宅中,上下层构造柱结合处夹杂的砂浆、碎砖等杂物,即为“烂根”。施工中,此种情况经常出现,究其原因是构造柱混凝土上皮及圈梁混凝土上皮在同一标高,而楼板在圈梁上,这样构造柱就低于楼板面,(一般楼板厚度为120mm),即在构造柱底部形成与构造柱等截面的凹下区域。在上层砖墙砌筑过程中,大量的砌筑砂浆及砖渣掉落在凹下的部分,等一层砖墙砌到设计标高,凹下的部分边已大致埋平,且具有了一定的强度,给清除带来一定的困难。施工中若忽略这一点,即使留清扫口也难以使上下层构造柱混凝土紧密结合成一整体。 3、构造柱挂浆、断条 在构造柱的施工中,一般是先绑扎钢筋后砌筑砖墙。砌筑中砂浆难免掉入构造柱内,挂到钢筋上,随着砖墙砌筑的升高而加重和硬结,影响了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另外,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由于还存在拉结钢筋绑扎位置不正确,构造柱钢筋、圈梁钢筋和砖墙拉结筋交织在一起,钢筋密集、间距较小;混凝土级配不合理,粗骨料粒径过大,使粗骨料卡在钢筋上,影响了混凝土正常的通过;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现象;特别是构造柱一次浇筑,振捣不到位、不密实等等,均容易造成构造柱局部无混凝土或出现大面积空洞现象,即断条。 4、蜂窝、麻面 构造柱的模板不同于框架柱的支模,砖砌体表面不平且有砖缝,隐藏多数情况模板与墙体接触不严,有较大缝隙。浇筑砼灰浆大量从缝隙流下,造成构造柱表面出现严重的蜂窝及麻面。 5、构造柱钢筋反复弯折 构造柱钢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机具碰撞或轴线偏差而偏离原有的位置,许多施工人员不是采用必要的补救措施而是直接弯曲钢筋,使其恢复到原有位置。这样不但降低了钢筋的强度。同时,也使构造柱的抗震作用削弱。 二、防治措施 1、防止构造柱错位 砌筑砖墙时要准确留好构造柱的位置,不能使砖顶在钢筋上砌筑,而应使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留柱位置时,在底部弹线,往上砌“马牙”。“马牙”槎凹凸线均应相应上下垂直,最小处截面要满足构造柱的截面尺寸。首层砌筑完,即用经纬仪弹出构造柱的轴线即基准线,以上逐层吊上去。同时在浇筑柱砼时,先矫正构造柱筋的位置。施工机具不准碰撞柱根部模板或为方便施工随意弯折柱筋。根据规范要求在砖墙砌筑中,马牙槎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以保证柱脚为大断面。浇筑砼时,也不得将振捣棒触及柱钢筋,以防柱筋移位。 2、防治构造柱“烂根” 浇筑柱及圈梁混凝土时,构造柱根部要高出圈梁12cm,即与楼板上标高齐平。砌墙砌筑完后,要认真清除落于构造柱根部的砂浆及杂物。模板底部设清扫口,浇筑混凝土前用清水清洗柱根,保证构造柱上下结合成一整体。 3、防止构造柱“断条“ 砖墙砌好后支模板前,敲掉柱筋上沾有的砂浆硬块。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其级配要符合设计要求,选用较为适宜的骨料直径。同时,适当调整混凝土的塌落度,一般在50-70mm为宜。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以减少混凝土离析现象,确保混凝土密实。构造柱混凝土应分段浇筑,每段灌注高度不宜大于2m。振捣长度宜为振捣棒长度的1.25倍。柱顶钢筋密集区,应振实,以保证构造柱整体的密实度。 4、蜂窝、麻面的防治 首先保证墙体的平整,特别是不要有大的砖缝。二是模板与砖墙的搭接宽度,不宜小于50mm,过小宜漏。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塞严,以防跑浆。同时掌握好振捣时间,每点15秒为宜,时间过长也会产生蜂窝现象。 总之,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大多采用砖混多层建筑,正确施工构造柱,保证施工质量,杜绝施工质量隐患,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就要不断加大管理的力度和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感,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加强质检工作,使施工后的构造柱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风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J.科学之友(B版),2009,02:37-38. 2胡文伟.多层砖混房屋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15:196-197.4

    注意事项

    本文(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doc)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