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析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的设计.doc

    • 资源ID:243530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的设计.doc

    浅析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的设计 摘要: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在建筑中的运用很多,为满足不同的建筑需求,板式楼梯衍生出各种类型,其结构受力和支承构件也变得复杂。因此,本文意在结合一定实际工作情况,汇集部分前人经验总结和自己领悟,讨论其在具体工程中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抛砖引玉供广大同行设计师参考交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计算;构造要求; 随着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在当前建筑设计中比重愈加巨大,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板式楼梯因其造型灵活,经济,美观,适用性强而更加普遍被行业采用,它的设计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荷载统计、受力分析、构造要求和抗震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考虑。 1 荷载统计 板式楼梯的组成部分通常有梯板、梯梁、平台梁、平台板、梯柱等,我们举例对一个楼层间的双跑楼梯进行设计,简图见图1。 其中:楼梯踏步高h、宽b,踏步阶数n,楼梯高H=h*n,楼梯净跨L=b*(n-1),折板平台Lo,梯板厚t,抹灰厚度c,钢筋混凝土容重s ,抹灰砂浆容重c。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楼梯活载Q活=3.5 KN/m2,恒载G恒=1.5 KN/m2,考虑现在民用住宅尤其是商业地产楼梯往往要进行装修贴砖,因此增加0.2 KN/m2,即恒载修正为G恒=1.7 KN/m2。根据实际情况取栏杆荷载G栏=0.2 KN/m2。折板平台同样取活载Q活=3.5 KN/m2,恒载G恒=1.7 KN/m2。梯段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余弦值=。 选取B=1m宽板带进行统计计算: (1) 梯段板: (2) 折板平台: 面层:G面 = B*(1+1*h/b)*G恒 ; 面层:G面 = B*G恒; 自重:G自 = s*B*(t*1/+h/2); 自重:G自 = s*B*t; 板底抹灰:G抹 = c*B*c*1/; 板底抹灰:G抹 = c*B*c; 恒载标准值:Pg = G面+G自+G抹+G栏; 活载标准值:Pq = B*Q活; 确定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恒载控制:Pn(g) = 1.35*Pg+1.4*0.7*Pq; 活载控制:Pn(q) = 1.2*Pg+1.4*Pq; 效应设计值取恒载控制和活载控制两者的较大值即:Pn = maxPn(g),Pn(q); 所以得到每延米梯段板、折板平台的荷载设计值分别为:Pn1和Pn2。 2 受力分析 2.1 承载能力极限设计 将整个梯段(含折板平台)视为两端铰接的简支梁进行受弯承载力计算,根据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分别对弯矩和剪力按照力的平衡联立方程组,求出支座(楼层梁、梯梁)处反力设计值R左、R右,然后求出最大弯矩截面距左支座距离Lmax,最大弯矩截面距左边弯折处距离x,最后得到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R左*Lmax-Pn2*Lo*(x+Lo/2)+Pn1*x2/2。梯板厚度t可以按照跨度的1/28试选取,并结合配筋面积、裂缝挠度和板厚的经济性适当修改。由所得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混规)第6.2.10条进行计算:; ;验算相对受压区高度=x/h0b,受压区高度x2a',得到梯段的受力纵筋面积As和配筋率s。由所得最大剪力设计值maxR左,R右根据混规第6.3节斜截面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到梯段的受力箍筋面积Asv和配筋率sv。 梯梁承受梯段和平台板传来的荷载,其中梯梁处承受的梯段荷载分别为:上跑梯段在梯梁处的反力乘以对应宽度和下跑梯段在梯梁处的反力乘以对应宽度,因此可以得到梯梁所承受的荷载,并求出所需配筋。平台梁承受平台板和填充墙的荷载并按照简支梁计算。梯柱承受梯梁和平台梁传来的荷载。 2.2 正常使用极限设计 2.2.1 跨中挠度计算 已知参数有:恒载标准值Pg,活载标准值Pq,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c,截面有效高度h0,受力纵筋面积As,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E = ES/EC,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计算跨度Lc=(L0+L+两边支承梁半宽)。 1) 计算标准组合弯矩值:Mk=Mgk+Mqk=(Pg+Pq)* Lc2/8; 计算准永久组合弯矩值:Mq=Mgk+Mqk=(Pg+c*Pq)* Lc2/8; 2) 计算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sk = Mk/(0.87*h0*As) 混规(7.1.4-3); sq = Mq/(0.87*h0*As) 混规(7.1.4-3); 3)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矩形截面积: Ate = 0.5*b*h , te = As/Ate 混规(7.1.2-4); 4)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k = 1.1-0.65*ftk/(te*sk) 混规(7.1.2-2); q = 1.1-0.65*ftk/(te*sq) 混规(7.1.2-2); 5) 计算受压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f,因是矩形截面,得'f = 0; 6) 计算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As/(b*h0); 7) 计算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k = Es*As*h02/1.15*k+0.2+6*E*/(1+ 3.5*f) 混规(7.2.3-1); Bsq = Es*As*h02/1.15*q+0.2+6*E*/(1+ 3.5*f) 混规(7.2.3-1); 8) 确定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当'=0时,取=2.0 混规(7.2.5); 9) 计算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 Bk = Mk/(Mq*(-1)+Mk)*Bsk 混规(7.2.2-1); Bq = Bsq/ 混规(7.2.2-2); B = min(Bk,Bq); 10) 计算受弯构件挠度: fmax = 5*( Pg +c * Pq)*L04/(384*B); 所得最大挠度fmax不应超过混规表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根据以往经验,因本计算公式中未计入实际踏步厚度对梯板的刚度增大贡献,所以在楼梯计算中往往跨中最大挠度会超过规定限值。因此结合经济性方面的考虑,根据板跨长短适当对计算所得fmax进行折减,建议折减系数不小于0.6,否则应该增大板厚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2.2.2 裂缝宽度计算 由上面计算得到的已知参数有:准永久组合弯矩值Mq,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sq,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Ate。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Vi,构件受力特征系数cr,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s。 1) 计算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te = As/Ate 混规(7.1.2-4); 注意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te<0.01时,取te=0.01; 2) 计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q = 1.1-0.65*ftk/(te*sq) 混规(7.1.2-2); 3) 计算单位面积钢筋根数:n=1000/s, s为钢筋间距; 4) 计算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ni*di2)/(ni*Vi*di) 混规(7.1.2-3); 5)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max =cr*q *sq/ES*(1.9*Cs+0.08*deq/te) 混规(7.1.2-1); 所得最大裂缝宽度max不应超过混规表3.4.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若不满足规范要求,可尝试选取较小直径的纵向受拉钢筋重新计算并验证是否满足规定,否则应该增大板厚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3 构造要求和抗震措施 梯板板厚不应小于80mm,底部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顶部构造钢筋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底部受拉钢筋配筋面积的1/3,底部和顶部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垂直于受力方向的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底部受拉钢筋配筋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0.15%。梯梁的截面高度可根据跨度的1/81/12估算,梁高不宜小于400mm,梁宽不宜小于200mm,梯梁受拉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箍筋不宜小于8150, 梁的经济配筋率可控制在0.81.6%范围内。梯柱截面不小于墙厚x 300mm,箍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100mm。 对于有抗震要求的情况下,梯板厚度不宜小于14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梯板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暗梁),其宽度取1.5倍板厚,暗梁纵筋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少于612,三、四级抗震等级时不少于412,且不小于梯板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箍筋为6200。梯梁按双向受弯构件计算,当支承在梯柱上时,其构造做法按11G101-1中框架梁KL;当支承在梁上时,其构造做法按11G101-1中非框架梁L。梯板面层纵筋按照充分利用抗拉强度的要求进行锚固。梯梁、平台梁、梯柱的其他构造要求按混规相关规定执行,在此不予赘述。 4 总结 无论是纯梯板楼梯,还是单上端、单下端或上下端同时带折板平台的楼梯,其设计都跟本文板式楼梯设计是相似的,我们只需要配合建筑专业的使用要求,合理统计荷载,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的需要,遵循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原则,就可以设计出理想的楼梯。 参考文献: 1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5;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1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9;8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的设计.doc)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