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某区关于做好依法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x

    • 资源ID:240141       资源大小:25.8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区关于做好依法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x

    某区关于做好依法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我区是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XX%上的大区,城市载体功能弱,财政供给能力不强,历史欠账多,群体性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突显出越来越多的矛盾,信访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信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再靠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是不行的,必须积极探索解决信访问题的新途径、新机制、新办法。在我市依法信访工作全面开展后,区委立即召开常委会议,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全面推进依法信访工作。初步形成了行政机关依法处理信访案件和群众依法有序上访的信访工作新局面。但面临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仍不断出现一些的新问题,尤其是区划调整,客观上造成了信访量的攀升。为更好的做好我区信访工作,为经济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区政府组织人员通过开座谈会和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的方法,对我区目前依法信访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信访工作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我区依法信访工作刚刚起步,依法信访机制还不健全,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直接导致基层工作人员不重视信访工作,依法信访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给信访工作带来负责影响。2、个别信访问题责任主体、执法主体不明确,形成相互推诿扯皮,信访问题不能及时落实到责任单位,造成处理不力,监督不力。3、推进信访秩序“大转变”。压实责任,落实“谁制造问题、谁承担责任、谁受到追究”的问责机制。一是铁的纪律倒逼工作落地。严格落实省、市有关信访责任追究文件精神,对发生赴省规模集体访、进京非访,以及赴省进京滋事或其他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非访行为的,一律进行责任倒查。市纪委明确一名副书记和一个处室专门处置信访违纪违法方面问题,切实做到有案必接、有责必究,这在全省属首例。2017年,全市共追责21个单位,其中1个单位信访工作一票否决、4个乡镇(街道)和单位信访工作重点管理、5个县区16个乡镇(街道)全市通报批评;共追责40人,其中免职3人、诫勉谈话19人、通报批评18人。2018年几个月来,已对218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诫勉谈话55人,通报批评163人。二是铁的担当推动责任上肩。坚持以督促落实,以查逼进度,落实责任,推动工作。十九大特护期,市级领导带队4个督查组,深入14个县区和市直单位开展信访工作督查。市信访局坚持每天视频督查各县区值班接访情况,全力推动开门接访。今年以来制定出台中央、省委巡视组交办件办理工作考核办法,明确8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由“两力、”督查室牵头,成立常态督查督办工作组,实行“一日一通报”,发现问题及时开出清单、交办整改、紧跟不放,重大情况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至问题解决到位。对工作不实、措施不力、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或因不服从调度造成较大影响的,第一次通报批评,第二次约谈,第三次给予纪律处分。截至4月24日,中央巡视组分6批次共交办永州市的243件信访件(其中纪委84件、信访局159件),已申请办结169件(其中纪委61件、信访局108件),74件正在办理。三是铁的决心规范信访秩序。坚持法治导向,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积极配合政法部门认真落实公通字201325号、湘政法201414号等文件精神,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依规果断出手、依法重拳打击。在全省率先进一步强化依法治访班子建设,市、县两级均明确成立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公安局长为常务副组长,从政法、维稳、信访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形成专门开展依法治访工作力量,强力推进“轻刑快办”。2017年,全市共教育训诫4637人次,行政拘留592人次,刑事拘留136人,判刑32人,全市进京非访人员依法处置率达90%以上,形成了强大的法治震慑,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二、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永州市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和努力程度有目共睹,对信访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也是花了不少本钱,信访法治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但信访无序与乱象却依然存在,“两高一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1、来访总量高位运行。据市信访局统计,20164,我市共来访36267件,57760人次。2017年,来信1081件;来访19119件,27176人次。2018年1-5月,来信613件;来访4373件,7837人次。从这个信访数据看,信访数量递减,形势乐观,但从我们走访的几个县来看,每个县每月来访量在600至IOOO人次不等,这还不包括乡镇及相关部门的信访统计。实际信访总量与全市信访统计出入颇大,一些集体上访在市县党委政府门前拉横幅、标语等花样百出的事件已是常态。2、集访重访进京访居高不下。集体上访量上升。全市抱团上访,圈子上访,重点群体、重点人员上访异常活跃。既有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补偿方面、企业改制方面、村账村务方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也有边三师、转业志愿兵、79届二次入伍、临战入伍等涉军群体,以及60年代精简下放、三线民兵、原民办教师等重点群体,还有幸福敬老山庄、非法融资等经济受损群体上访。这类集体上访更趋于组织性,每次集体上访之前,都经过开会或者微信群商讨,有比较周密的准备。这些上访问题都涉及集团利益或多人利益,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社会影响大。重复访量大。我市的越级访、重复访占信访总量的比重大,几个县从事信访工作的同志比较一致认为,重复信访几乎占信访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县每年重复信访300人次左右,领导接访、越级到市省上访,甚至非法进京上访,差不多主要是这些老上访户,作为一个五六十万人口的县,我们大量的信访资源却用在应付这么几百个人身上,这是一种极大的信访资源浪费!”江华一位信访工作者谈起重复上访有感而发。进京访高频。据市信访局统计,2016年,我市进京非访登记142人次。2017年,由于进京非访统计口径改变,我市进京非访登记(非接待场所登记)203人次。2018年1-5月,进京共有56人次。据座谈的知情人士反映,今年我市某县区进京信访登记数是0或一两个上访,而实际到北京非访的人数有10多个,市信访局这方面的统报数据已严重失真。3、上级转办交办件数量较大。除了常态的国家及省里的转办交办件,今年截至4月24日,中央巡视组分6批次共交办永州市的243件信访件(其中纪委84件、信访局159件),已申请办结169件(其中纪委61件、信访局108件),74件正在办理。省巡视组交办件更是高达800多件。这些转办交办件有程序和时限要求,单答复就已让有关人员焦头烂额,但实际解决情况,上访人满意情况却难以言表。信访工作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传统思维原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存在“找青天”“告御状”这样的传统民族文化。当法律和政策的不健全使人们的权益无法获得保障时,当执政者和行政职能部门相互推诿使民众自身的诉求无法得到救济时,我国民众更习惯于用信访的方式向执政者反映冤情,进而寻求问题的解决和权益的维护。从而许多群众过分依赖通过信访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把信访当作无所不能的维权方式,出现“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认为上级领导的批示、指示才管用。”领导越重视,信访人数越多,闹访层级越高”,以至信访人不惜倾家荡产和采取过激行为来得到领导的重视。部分人奉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信条,无视法律规定,违反法定程序,采取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企图制造“轰动效应”;有的大吵大闹,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有的把老人、小孩恶意遗弃在办公室,个别上访群众把办公室(值班室)当成家,赖着不走;有的故意利用装病、电话等手段威胁、调戏机关工作人员。想尽各种办法给已经没有什么威信的基层政府施压,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2、法律制度的原因。(1)考评制度不合理。信访追责考核制度只是根据该地的上访件数、人数、上访的级别来评价发案地信访工作成效,不管是有理访还是无理访都“一票否决”,导致基层愈是惧怕上访,当事人就越要上访,甚至串联群众集体访。特别是面对非正常进京上省的上访,采取“属地管理”的排名式“通报”,如悬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政府头上的一把利剑,各级党政领导成为信访责任人,其辖区内访民进京上访次数与干部升迁直接挂钩。这种考核指挥棒,基层干部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了避免通报“挂号”,地方政府不得不“盯访”(每逢重大节日或会议期间,各地基层政府便如临大敌,把正常工作放到一边,将干部分成若干小组,专门对付上访“钉子户”)、“截访”(平时派人驻守省城、首都,一旦掌握有本辖区访民出现,立即采取各种手段截留、遣送)、“抓访”(对那些老上访户,动辄以非法暴力手段抓人、拘留、关黑屋)。这种种做法,让地方政府投入不必要的巨大的人力、物力,这严重影响到基层政府的工作。有些乡镇街道和社区在信访上投入的精力占到工作量的一半以上,每年信访方面的支出几十万甚至上100万,负债信访已是不少乡镇公开的秘密。这种制度导致了一些心怀叵测的上访人有恃无恐,得寸进尺,形成了“群众信访干部追责政府买单”的信访工作怪现象。这种制度导致地方政府“两头受气”,一方面要面对不满意的百姓,一方面还要完成上级政府的信访指标。而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了考核,一些信访干部委曲求全,24小时跟踪守候,认上访人当干亲有之,上访人电话随叫随到有之,明知受恐吓屈从有之。有两个40多岁从事十多年乡镇信访工作的男同志在谈到这种追责制度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憋屈的泪水。(2)三级终结制度形同虚设。现行信访条例规定的三级处访终结制难以实施。一方面现实中上级机关没有真正从实体上处理信访事项,而仍是层层批转,最后还是转到原处理单位。而原处理单位的处理意见当事人又不接受,造成当事人重复访。另一方面当事人根本不理会信访三级终级原则,不按该程序依法上访,想怎样访、愿怎样访就怎样访,实际上形成了上访无时限、无级别状态,未从根本上解决无序访问题。(3)法律制度亟待完善。我国现代信访制度主要依据2005年新修订的国务院信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5号)(以下简称意见)。但是,运行的信访法规体系属于行政法规序列,信访机构庞杂分散、归口不一,责重权轻、效率低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及相关职能部门都设有信访机构,但这些信访机构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隶属关系,各级信访机构地位低下,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和实际权力,而信访的指向往往是掌握党政司法权力的部门,把信访部门当成了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出现权责错位,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工作局面。市县区的信访部门隶属于党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管辖,其法律效力层级低,约束力不强,难以协调法院、检察院,甚至国家立法机构,党委机构,难以信任当下的信访工作。由于当前这种信访法规体制,依法处置难度大。上级司法机关对涉访违法行为的处置相当“慎重”,生怕引火烧身,缺乏担当,往往以“终生负责制”为由进行推托。而基层乡镇和单位,平时搜集固定涉访违法证据意识不强。关键时刻一味依赖公安机关调查取证,不能积极主动提供涉访违法证据,司法机关对涉访违法行为依法处置工作调查取证难。涉访违法行为打击不到位,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特殊利益群体的骨干人员和信访老户集访重访、闹访缠访的气焰,也破坏了信访秩序。3、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可以讲,没有哪个时期,没有哪个阶段,人民群众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此迫切,如此强烈。4、工作作风的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总认为群众信访是信访局一家的事,没有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依法分类处理信访

    注意事项

    本文(某区关于做好依法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