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

    • 资源ID:236786       资源大小:68.31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充分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包括急性职业中毒与生活中毒,急性CO中毒是我国发病与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1概述1.1理化性质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0.967g1,冰点-207°C,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o12毒性(引自化救通)人吸入TC10:600mgm3/IOmin,1C1o:5000ppm5min。人(男性)吸入1C1o:4000ppm30min;TC1o:650ppm45min。13接触机会Co经呼吸道吸收。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煤气、煤炭、交通等生产活动中因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生活取暖用炉、土坑、火墙排烟不畅或煤气灶、煤气热水器等使用不当。1.4中毒临床表现急性Co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a)接触反应接触一氧化碳后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b)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轻至中度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HbeO浓度10%30%。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消失。c)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前至中度昏迷。HbCO浓度30%50%o及时抢救后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血HbCO浓度在10%至50%。d)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植物状态。常见瞳孔缩小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并发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多数患者脑电图异常。e)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是指部分急性中毒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260天假愈期,又出现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2 .监测与预警生产企业职业安全部门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作业场所应配有专职监测人员,随时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并如实记录。如发现现场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时,发出预警信号(黄色预警),当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多数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时,进行红色预警。并立即向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对中毒信息报告中一氧化碳中毒信息数据定期分析,如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信息报告有上升趋势,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黄色预警),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到2例以上考虑为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报告后,须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诊2例以上疑似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后,须立即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如1月内接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超过3人次,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1月内接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超过10人次,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3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3.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调查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须戴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C级防护服进行操作。医疗救护人员救护中毒患者时,不必针对毒物穿戴防护装备。3.2 现场调查的内容a)中毒概况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中毒患者人数统计,检伤及急救处理,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提出建议。b)现场勘察包括现场环境状况:自然通风排毒措施的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资料,有现场时尽早对空气中毒物进行浓度检测,并采集样品留实验室分析。c)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现场中毒者及相关人员,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的经中毒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事发生过程,抢救过程,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采集患者血中样品HbCO检测。d)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并请受调查的人员签字,并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3.3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a)所有中毒患者均有共同的(职业)接触史,如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及通风不良环境。b)所有中毒患者均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起病急,潜伏期短;重症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中毒8小时内血中HbeO浓度增高。C)现场存在时,环境中空气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超标。3.4 中毒事件的鉴别诊断(见附件2)a)其它毒物中毒事件:急性氯化物、硫化氢、甲烷中毒等。b)轻度中毒应与感冒、高血压、食物中毒、美尼尔氏综合症鉴别;中毒及重度者应注意与其它病因(如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安眠药中毒等)引起昏迷相鉴别;对迟发的脑病患者需与其它精神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进行鉴别诊断。3.5 提出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a)撤离现场无关人员。b)切断火源、气源。C)进入现场人员应戴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d)强力通风。4 .中毒样品的采集和检验4.1 采集样品的选择由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采集中毒者血液和检测现场空气。1.1 2.样品的采集方法血液样品的采集a)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定性测定法,抽Im1血于肝素抗凝瓶中密封保存。b)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用采血吸管取末梢血约IO1I1,直接注入小玻璃管中(事先加入40U15g/1肝素溶液),立即加帽,旋转混匀以防凝血。1.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应于保温瓶中加冰运输,置于冰箱冰盒内(-8。C)可保存1周。以准备实验室复核。1.4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4. 4.1碳氧血红蛋白的定性测定。具体方法见附件3o5. 4.2现场空气检测。具体方法见附件4o4 .5实验室检测方法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具体方法见附件5。5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5.1 现场检伤分类(1)绿标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2)黄标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澹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紫劣、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咯痰;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皮肤黄染。(3)红标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紫劣,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2秒。(4)黑标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5.2现场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的重点是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5.2.1轻症患者一绿标a)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b)立即给予吸氧处理。c)留置观察至少24小时。5.2.2重症患者一黄标。a)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b)立即吸氧处理。(面罩式吸氧)C)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给予地塞米松10mg-30mgoC1)尽快转送综合医院诊治。5.2.3危重症患者一红标。a)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b)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C)立即给予氧疗,现场常压面罩吸氧,迅速送到综合医院治疗,最好有高压氧舱。d)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给予地塞米松IOmgoe)对症处理。5 .2.4患者的转运a)红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b)黄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至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C)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进行医学观察,在红标和黄标患者转运完毕后,再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6 .医院内的医疗救援6.1 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中毒患者到达医院后,由急诊科负责医生与救护车负责转运的医生进行中毒患者交接。交接完毕后,负责医生应当立即通过向中毒患者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核实中毒患者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并进行病情的诊断分级。(诊断与分级标准见附件6)6.2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急诊科对所接收的中毒患者核实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送往不同的科室进一步救治,轻度及中度中毒患者可送往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患者立即送至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具体治疗方案见附件7、8)o7.卫生学评价中毒事件现场在采集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后,应当监测现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并送到相关实验室检测,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结果低于30mgm方可开放启用现场。对中毒患者开展定期医学随访观察。(医疗随访方案见附件9)8应急反应的终止a)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中毒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低于3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b)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中毒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以上。附件1正确使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说明1 .中毒现场的劳动卫生调查资料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及时测定的结果对诊断有参考意义。2 .本病以急性脑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临床诊断和分级的重要依据。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如继发脑水肿(意识障碍加重,出现抽搐或去大脑强直,病理反射阳性,脑电图慢波增多或视神经乳头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休克、严重心肌损害或上消化道出血,皆提示病情严重。4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如果高于10%,可提示有较高浓度一氧化碳接触史,对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参考意义。但脱离中毒现场后,血中HbCO浓度即下降,并与临床表现程度有时可不平行。故HbCO检测若不及时,不宜作为诊断分级的依据。停止接触一氧化碳8h以上的患者,因HbCO多在10%以下,一般已无必要进行HbCo检查。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与后遗症不同。后者的症状直接由急性期延续而来,而迟发脑病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苏醒后,经过一段时间2-60天的假愈期,突然出现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外系或锥体系损害为主的脑病表现,故中度及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昏迷清醒后,应观察2个月,在观察期间宜暂时脱离一氧化碳作业。6 .轻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需与感冒、高血压、食物中毒、美尼尔氏综合征等鉴别,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注意与其他病因(如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安眠药中毒等)引起的昏迷鉴别,对迟发脑病患者,需与其他精神病、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病等进行鉴别诊断。7 .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面、唇可呈樱桃色,但这一体征仅见于20%的患者。因吸入或口服小剂量氧化物而未发生猝死者中也可见到,因此应注意鉴别,鉴别要点见附录。8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将中毒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9 .早期(C0中毒6小时以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较好,转运病人时应尽量将其送至较近的具备高压氧的综合医院治疗。附件2:呼出皮肤静脉项病史特点气黏膜血颜实验室检查特点目气味颜色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1 .方法取试管2支,各加蒸镭水51,一支管加患者血35滴,另一支管加健康不吸烟者的血35滴,混匀。有HbeO者呈桃红色,正常血呈绿褐色。有HbCo者仍呈桃红色不变,即为HbCO定性测定阳

    注意事项

    本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