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水泥搅拌桩在某水闸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doc

    • 资源ID:236319       资源大小:3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泥搅拌桩在某水闸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doc

    水泥搅拌桩在某水闸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摘 要】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对软弱基础的加固可以取得很好的加固效果,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利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水闸软土地基工程。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水闸;软土地基;防渗;沉降 引言 水泥土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由于其具有工程运用范围广,施工工期短且成本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故在水利工程中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1 工程概况 本水闸主要功能是防洪、挡潮、排涝,解决本地区威胁最大的洪、潮和内涝等灾害,并担负灌溉及连接两岸交通等作用。该水闸为等工程,闸室和外江翼墙等建筑物级别为1级,内河翼墙建筑物级别按3级考虑。设计排涝标准采用 20年一遇 24小时暴雨,1天排干不成灾。闸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 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需要进行抗震计算。 本水闸为原地拆除旧闸重建,新闸轴线距外江约40m。闸室为3孔,净孔总宽度为16m,中孔宽度8m,两边孔宽度各为 4m。闸室总宽度为 20.0m,闸长为16.5m。水闸底板高程-2.50 m。工作门选用直升平面钢闸门门型。交通桥宽为8m, 桥面高程为4.90m。闸外江侧消力池长为8.0m,池深 0.5m;内、外侧海漫段长度分别为 10.0 m、18.0m;内、外侧防冲槽宽均为6.0m。闸址基岩埋深在35m 左右,基岩为白垩系(K)砂砾岩。基岩上第四系属海相冲积成因,为淤泥、淤泥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粉细砂、中砂等。 闸址场 地表层软弱淤泥层很厚,力学性质差,易产生触变现象,抗滑、抗冲、抗震稳定性差,地基承载力差,作为本工程堤岸的持力层需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2 闸室结构设计 2.1 结构布置 闸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坞型结构,长16.5m,宽 20.0m,中墩、边墩厚均1.0m。底板高程-2.50m,底板厚1.0m,闸墩顶高程4.90m。两边孔设置胸墙以降低闸门的高度,胸墙底高程1.5m。闸顶交通桥布置在闸室的内河侧,桥面宽 8.0m。 2.2 相关计算 2.2.1 稳定计算 闸室基础底面高程为-3.50m,根据地质勘察,闸底板座落于淤泥层上,层厚 8.2013.25 m,承载力建议值仅为40kPa。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取 0.1。闸室的稳定分析按根据SL 256-2001水闸设计规范进行。 2.2.2 沉降计算 闸室沉降只验算闸室地基的最终沉降量。按SL 256-2001水闸设计规范进行,地基沉降量修正系数,可采用1.6。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按计算层面处土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为 0.1控制。经计算,加固前闸室地基最终沉降量为 67.9 cm,超过规范要求的15cm,需进行地基处理。 2.2.3 防渗计算 闸底板座落于淤泥层上,该土层含较多粉砂薄层,渗透系数为 4.99×10-6cm/s。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需计算最大水头差下的水平段和出口段的渗流坡降。 最大水头差为 3.08 m,闸室长16.5m,底板厚1.0m,下设 1.2m 深、1.0m 厚齿坎。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进行抗渗稳定性验算,经计算,闸基水平段渗流坡降为 0.11,出口段渗流坡降为 0.33。地基为淤泥按软黏土考虑,水平段、出口段规范允许值分别为 0.35 和 0.65,故防渗设计满足要求。 3 地基处理方案 3.1 处理方案比选 根据闸室相关设计计算,闸室基底基础下的淤泥土的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必须对其地基进行基础处理。基础处理方案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泥搅拌桩方案(方案一)、全套管灌注桩(方案二)及水泥搅拌桩方案(方案三)。经比较,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比较简单,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因此,推荐水泥搅拌桩方案为本工程选定方案。 3.2 搅拌桩布置 根据地质条件和当地已经实施的同类工程经验,初步选用等级为 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固化剂,水泥掺量暂定为 15%20%。初定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MPa。搅拌桩在施工前应进行水泥土试验,以确定合适的相关参数。 水泥搅拌桩采用 600 mm1200 mm×1000mm,面积置换率为 23.6%,长12m,桩尖高程-15.80m,位于淤泥质黏土中。为增强闸基的抗渗稳定,闸室底板四周布置了 600 mm、长12m 的密排水泥搅拌桩,形成防渗围封体系。经计算,水泥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38.3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7.5kPa,复合地基沉降值为13.2 cm。 根据工程经验,处理后的闸室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可达 0.30 以上,取 0.30,则基础处理后闸室稳定分析成果见表1。 根据计算成果,经过水泥搅拌桩处理,闸室相关计算结果能满足规范要求。 4 观测成果及分析 4.1 测点布置 闸室底板上四角各布置沉降测点一只,编号为LD7、LD8、LD21、LD22,待闸室边墩浇筑到顶部后将底板各沉降测点引测至对应的边墩顶部, 对应编号分别为 LD7、LD8、LD21、LD22。 闸室底板上的沉降测点自底板浇筑完成后开始施测,待上部结构施工完毕后引测至对应闸墩顶部。监测工作持续时间约为1年。 4.2不同阶段测点发生的累计沉降量见表2。 4.3 分析 (1)总体来说,水闸实现通水前后,闸底板各沉降测点沉降较为均匀,不均匀沉降量较小,通水前底板最大不均匀沉降量约23mm,通水后最大不均匀沉降量约25mm;通水后至监测末期,闸底板各测点均有下沉,最大沉降量约 30mm;监测末期,闸底板各沉降测点的最大不均匀沉降量约27mm,底板累计最大沉降量约111mm,发生在LD21。闸室底板累计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量满足要求。 (2)监测末期,闸室底板(闸墩)各测点的沉降测值趋于稳定,过程线趋于收敛。 (3)从 2012-04-272012-05-13 之间的监测成果来看,闸室底板(闸墩)的差异沉降主要由施工顺序造成,南侧闸室边墩(对应测点 LD21、LD22)较北侧闸室边墩(对应测点 LD7、LD8)先行浇筑完成,在此期间底板发生的最大差异沉降约 28 mm, 底板测点发生的差异沉降主要由此产生。 (4)闸室底板(闸墩)在施工期间的沉降主要由水闸上部结构荷载的施加及墙后填土所致, 在整个水闸施工期间,水闸底板(闸墩)一直因为这些因素在缓慢下沉直至监测末期趋于稳定。 5 结束语 经实践证明,该工程运用水泥土搅拌桩法在水闸基础处理中安全、可靠、经济,施工进度得到了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经过分析观测成果,建议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闸墩混凝土对称浇筑、填土对称填筑、降低填土速率等,对减少沉降差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供类似水利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3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S. 4GB 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6

    注意事项

    本文(水泥搅拌桩在某水闸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doc)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