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QSY-1517-2012.doc
-
资源ID:201179
资源大小:172.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QSY-1517-2012.doc
Q/SY 1517-201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ICS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Guidelines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development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Q/SY 1517-2012目 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要求及程序4.1 通用要求4.2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3 应急预案修订5 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内容5.1 总则5.2 组织机构及职责5.3 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类分级5.4 预防与预警5.5 应急响应5.6 应急保障5.7 应急预案管理5.8 附则5.9 附件6 专项预案主要内容6.1 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6.2 组织机构及职责6.3 响应流程6.4 应急保障6.5 附则6.6 附件7 现场处置预案主要内容7.1 事故特征7.2 工作机构及职责7.3 应急处置7.4 注意事项附录A 综合应急预案与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要素对应关系附录B 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格式及文本要求参考文献11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参考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宇清,刘景凯,裴玉起,张作庆,吴东平,彭力,杜民。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可参照执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下列需求的任何组织及其相关方:a) 编制或修订应急预案;b) 对应急预案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和持续改进;c) 获取上级组织或其他相关方对其应急预案文本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确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Q/SY1424 应急管理体系 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风险 risk某一事件(3.3)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注1:“风险”通常仅应用于至少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结果的情况。注2:在某些情况下,风险起因于与预期的后果或事件偏离的可能性。3.2风险分析 risk analysis系统地获取相关信息以确定风险来源,了解风险性质,并对照相关准则评价风险等级的过程。Q/SY14242011,定义3.203.3事件 event特定情况的发生。注:事件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系列的的。3.4突发事件 emergency event突然发生且具有不确定性,能对组织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3.3)或事故(3.5)。3.5事故 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污染、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3.6应急能力评估 emergency capability assessment对组织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并减少其损失和影响的主观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组活动。Q/SY14242011,定义3.43.7预警 alert针对监测、预测或发现的突发事件,向受其影响的组织或人员提出警示信息的活动。3.8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3.9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通过模拟突发事件的事发场景,对相关应急程序、操作或资源等是否满足预定的要求而进行测试或验证的一组活动或行为。Q/SY14242011,定义3.63.10应急恢复 emergency recovery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以及应急资源等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3.11总体应急预案 general emergency response plan从总体上阐述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3.12专项应急预案 special emergency rescue plan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类别(如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井喷、油气装置泄漏等)、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3.13现场处置预案 local emergency executive plan针对具体的作业场所、设施或装置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3.14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岗位应急处置卡)working position emergency executive procedure采用简洁和便携的方式,针对具体的管理、操作或生产作业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注: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可采用卡片化的方式予以记录,形成岗位应急处置卡。3.15综合应急预案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executive plan将总体应急预案(3.11)和专项应急预案(3.12)合并编制而成的、以突出应急管理流程、职责和应急处置程序为重点的综合性文件。注: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有严格的限制,一般针对生产作业风险单一、机构简单的组织,如科研研究、机关事务管理、事业性的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经营活动的单位。4 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要求及程序4.1 通用要求4.1.1 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满足科学、实用、简明、可操作的基本原则。4.1.2 应急预案一般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组成。a) 总体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纲领性文件。总体预案对专项预案的构成、编制提出要求及指导,并阐明各专项预案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关系。b) 专项预案是总体预案的支持性文件,主要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特定的突发事件,对应急预警和救援行动等工作职责和程序作出的具体规定。c) 现场处置预案是针对基层单位重大危险源、关键生产装置、要害部位及场所,以及大型公众聚集活动或重要生产经营活动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次生事故,编制具体处置程序。4.1.3生产经营专业比较单一,经风险识别、评估后,认定突发事件类型、应急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及响应、救援方案等比较简单的组织,可将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合并,编制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的要素可参考附录A。4.1.4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应当制定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岗位应急处置卡)。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应作为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作业现场、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的规定动作,内容应简明、易记、可操作,形成应急标准操作程序。4.2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2.1 策划编制方案组织应对应急预案编制和发布的过程进行策划,确定预案编制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预案体系构成、编制过程控制和时间进度安排,形成应急预案编制方案。4.2.2 成立工作机构组织应成立本组织最高管理者(或授权的负责人)任组长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由管理人员、各方面专业人员或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应急预案编制方案的审定、应急职责和应急工作流程的梳理、预案内部审核及评审等工作。必要时,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可设置办公室,协调、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各突发事件所涉及业务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单位)负责各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突发事件相关业务部门或单位,按照预案编制方案的工作分工,参与和协助预案编制工作。4.2.3 确定应急对象组织应识别其生产、服务或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的范围、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后果,结合组织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和相关准则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组织应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确定作为专项应急预案控制对象的突发事件。风险分析的结果应形成文件。注: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所确定的重大风险应作为应急对象。4.2.4 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组织应针对所确定的突发事件的风险等级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能力评估应考虑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的范围、性质和时限等,其评估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a) 组织内外部可利用的应急救援队伍的素质、经验、技术及装备配置;b) 专用应急设施设备及工器具;c) 现有的应急物资储存和配置;d) 人员的能力和意识;e) 与组织外部相关方建立的公共应急响应协议的有效性;f) 组织对现行适用的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和执行情况。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应形成文件。4.2.5 编制应急预案应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方案,通过自下而上逐级编制应急预案,形成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对预案涉及的管理层次、部门和岗位所赋予的应急职责、应急工作流程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并达成一致;对预案所涉及到的应急资源应确保得到配置。4.2.6 内部审核预案编制完成后,按照业务管理流程和应急工作职责等,由突发事件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应急预案进行内部审核。审核可以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参加,审核的过程资料、审核结论应形成记录。应急预案审核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预案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符合性;b) 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c) 危害因素分析、风险识别的准确性;d) 基本要素的完整性;e) 与相关预案的衔接性;f) 组织体系、预防措施、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g) 预警体系、联动机制、响应程序的针对性。4.2.7 管理评审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按照预案级别和管理权限,由预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评审重点对内部审核出不符合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对预案的支持文件以及有关预案之间的衔接关系等内容进行审核。管理评审可邀请预案涉及的地方政府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应急专家参加。管理评审的结论应形成记录,由参加评审的人员签字确认,并归档保存。预案管理评审应形成修改应急预案的决议,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管理层次、部门和岗位所赋予的应急职责、应急工作流程,以及应急资源。4.2.8 批准和发布总体预案或综合预案由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批准,专项预案由主要负责人或业务分管负责人批准,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实施。现场处置预案由基层组织现场主要负责人或授权的现场负责人批准实施。4.3 应急预案修订组织应确定应急预案的修订及审核频次,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核和修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a) 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b) 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c)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新的危害和重大危险源;d) 应急组织机构发生变化,或者应急工作职责进行调整;e) 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f)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g) 应急演练评估报告提出要求修订;h) 当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修订时。应急预案变更后,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机构。5 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内容5.1 总则5.1.1编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