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平江县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x
XX年平江县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平江县是湖南省的大县,也是国扶县。如何加快进展,赶上全省中等水平,其关键就是要着力抓产业的进展。根据市政府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平江实际,制定平江县2008-2012年产业进展规划.旨在通过该规划的编制实施进一步明确产业进展思路、目标、方向与重点,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优化产业进展布局,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提高全县整体经济素养与综合实力,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式进展。一、产业进展的宏观环境(一)机遇与优势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迎来了经济进展战略新的机遇。1 .国家进展新的战略。国家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老区的扶持,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部加快、振兴东北战略。我县正是承东启西的结合部,又是国贫县,既享受国扶县的政策,又享受西部优惠政策,这有利于争取国家实质性政策与项目支持;2 .沿海产业内地转移。沿海产业的梯次内地转移,有利于我们加快吸引外资,进展我们优势产业、特色名优产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3 .绿色消费渐成潮流。消费结构升级,科学进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使绿色产品与绿色产业的快速兴起成为当今社会进展的必定趋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县进展优势,为我县产业进展提供了广阔的进展空间。4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县的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城镇等,通过“八五、九五、十五,与“十一五”以来的建设,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为产业进展提供了保证。5 .资源区域优势明显。我县资源丰富,并具有区域、生态优势,粮食、林业、畜牧、水电、矿产等曾是全国基地县,有上市公司,有省级工业园与开发区,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又是国扶县,国家每年给予大量支持。(二)制约因素1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进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还存在一定的城乡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3 .财力资金不足,能源资源制约因素大,进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处理难,矛盾突出。4 .产业进展有一定的效果,在八十年代开始曾经提出过十二大产业、十大产业(基地)、八大产业等进展思路,但产业进展没有较大的突破与规模。二、产业进展现状(一).进展成就1 .总量扩张实力增强。我县经济进展,通过“六五”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七五''商品经济进展时期、“八五”市场经济启动时期、“九五、十五”市场经济初步进展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有较大的进展。到2007年GDP达到73.6亿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9亿元。产业结构由2OOO年的38.8/28.4/32.8调整到2007年的24.2/37.5/38.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财政收入达到3.2亿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7亿元,投资规模增大。2 .工业经济快速进展。工业总产值完成6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40亿元,规模工业增长加快,已进展到9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16亿元。规模工业企业盈利86家。3 .农业经济持速稳固。总产值达30亿元,粮食总产量46.8万吨;茶叶、油茶、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基地规模总量达到50万亩;牲猪、牛、羊、禽及水产品稳固进展,牲猪进展180万头,出栏110万头;林业总产值5.5亿,森林覆盖率达60.14%,木材产量10.7万方,楠竹产量210万根,农产品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名优产品逐年增加。4 .消费增加日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4亿元,年均增长10%,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消费日趋活跃,集中购物、购车、住房、教育、旅游休闲等已成为消费热点。5 .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15%以上,房地产开发迅速进展,建筑业保持较高的增幅。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功能日趋完善。6 .社会事业协调进展。科技、教育、卫生、广播电视、体育、民政、保险、救济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进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迅速进展;7 .园区工业不断扩大。平江工业园己通过国家省整顿清理、国家发改委批复为省级园区,建成区已达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已达39家,工业总产值达20多亿元,上交税收2(X)0万元。8 .产业进展逐步清晰。农业资源为主的食品加工、矿产建材、机械电子、生物医药、轻工产品、竹木加工、小水电开发与旅游业、三产业,年递增率平均达到了15%以上。(二)要紧问题1 .产业优势不强。全县产业进展小而全,小而散,集中度低,没有一个产业的生产值超过5%;丰富的矿产,缺乏统一的开发,大部分规模小;农业大县也没有拳头产品;全县过亿元产值企业只有3家,过千万产值企业只有21家;天一科技没有很好带动平江机电业的进展,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扩张优势。2 .技术含量低。全县一产业基本是自然型生产,二产业现有企业大都是粗放加工,停留在资源的初加工,整个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与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技术转化增加产值不到30%;名优特商品不多,著名品牌少;招商引资项目产业链条短,很难用技术推动产业进展。3 .财政支撑力弱。我县产业进展慢,规模小,因而对财政支撑力弱,财政收入的60%来自非税与罚没收入;据统计数据,2006年人平GDP全县6570元,是全国的14136元的41%,是全省的10733元的54%,是全市13172元的44%。财政收入人平273元,是全国人平2970元的9.2%,是全省1170元的23.3%,是全市的30.5%.财政收入只占国民收入的4.8%.不到全国全省的一半。4 .进展机制不活。产业进展的内在动力不足,机制不灵活,生产要素市场不健全,不活跃,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的分部门分乡镇按行政部门分散管理带来产业的分散;产业进展政策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力度不够。三、产业进展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围绕实现小康社会,到二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进展观,深入实施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打造实力平江,建设魅力家园的进展战略,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突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循环市场化集约化可持续进展为原则,突出支柱产业对经济进展的带动作用,依托核心企业,形成产业相对集中、相互关联紧密、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式进展。(二)进展定位及战略1 .进展定位按照“依托资源,张扬绿色,注重科技,突出园区,讲求效益”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面向市场,承接沿海产业梯次内地转移,对接“长株潭”;加速经济规模与总量扩张,到2012年经济总量与财政实力进入全省中等水平,人均GDP在2007年基础上翻一番。2 .进展战略:遵循“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重点突破,特色优先''的战略思路。一是以企业为主体,走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进展之路。二是依托优势特色,面向市场,走绿色环保产业进展之路。三是突出工业,带动农业三产业,走工业强县富县之路。四是注重科技,合作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升产业规摸,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之路。五是强化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与管理经验,走内外结合互动之路。六是培植龙头支持支柱产业与重点行业,走集约经营之路。(三)产业选择与布局1选择支柱产业的根据符合国家产业进展政策方向,国家、省、市“十一五”规划及长远规划目标,国家对贫困地区、西部地区支持政策,本地实际情况。(2)突出绿色、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循环、可持续、高科技等国家产业进展方针。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制造新的产业群链。(3)有较大规模与较大的进展潜力的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一定的份量,有能够依托进展的龙头企业与重点产品。(4)有效利用资源、区位、生态与生产要素各资源,形成产业竞争优势。能充分扩大就业,稳固大局,解决全县致富问题。(5)有较高的产出效益,财政奉献大,对推动县域经济快速进展起到重要作用。2.支柱产业确定平江拥有丰富的粮食、茶叶、油茶、蜂蜜、水果、牲猪、黑山羊、牛等农副产品与平术中药材资源;有广大山地林木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0%;有丰富黄金、长石、铅、锌、石灰岩等矿产资源,黄金、长石是全国生产大县;有较多的生态绿色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两区建设重点县;有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政治资源优势;地处长沙、武汉两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中间过渡带,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通过几十年进展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具有大力进展农副产品、矿产加工、水电等资源导向型产业与机械电子、旅游三产业等市场导向型产业的良好条件与良好的进展前景与市场。按照产业进展选择标准,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反复筛选论证,确定平江县产业进展重点为提升园区工业带动一三产业,重点开发四大支柱产业(食品.矿产.机电.旅游)。3.产业进展布局我县产业进展布局在现有产业进展基础上,根据各产业的关联度、差异化、特色化与企业群落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区域分工,形成产业集聚,避免产业趋同与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进展的整体效应与集聚效应,逐步形成“一核二园三带四区”的布局。(1) .一核:以县城产业进展为核心,实行产业大集约大进展。(2) .两园:以工业园与美宏小城镇示范园为基地,形成全县新的产业群团。(3) .三带:以伍市-县城、南江-县城、长寿一安定-县城的沿线为产业进展聚合带。(4) .四区:以伍市、长寿、南江、安定重点镇为中心产业集聚区。四、产业进展的目标与重点(一)经济总体实力增强全县至J2012年GDP达至I120亿元,年递增12%,人均GDP达到11538元,年递增12%其中:一产业20.2亿元,年递增4.1%;二产业55.9亿元,年递增17%;三产业43.9亿元,年递增11%;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年递增13%,确保到二O二O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OoO年翻两番。(二)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到2012年GDP一产业比重为16.8%,比2007年下降7.4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为46.6%,比2007年上升9.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为36.6%,比2007年下降1.7个百分点;形成16.8/46.6/36.6比重,排序由三二一变进展为二三一,工业规摸首次大于农业三产业。(三)支柱产业形成规模通过五年或者更长时期的产业进展,绿色食品、矿产建材、机械电子、旅游三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与较大规摸,水电能源也有进展。到2012年全县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64亿,年均增长16%,占全县GDP的53.3%,比2007年上升8个百分比,实现总产值135亿元,年均增长14%,(四)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通过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优势产业带动与增长方式转变,到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5.9亿元,年均增长13%,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4.6%提高至IJ5%;工商企业提供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45%提高到55%以上。四个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四个支柱产业的税收达到4亿元,比2007年递增20%。五.产业进展重点(一)全面提升工业带动农业与三产业以工业带动农业与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重点进展优质稻、有机茶叶、油茶、蜂蜜、水果、牲猪、黑山羊、牛等农副产品与平术中药材,以公司加农户形式把分散千万农户集约起来,把种养加、产供销结合起来,全面活跃农村经济。进展以旅游为主的三产业,进展商贸物流业与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与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展现代能源产业与综合运输体系,使全县一二三产业协同进展。(二)重点开发四大支柱产业绿色食品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