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眩晕中医优势护理技术方案.docx

    • 资源ID:17354       资源大小:26.1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眩晕中医优势护理技术方案.docx

    制定时间2019年06月制定者王蓉/曾兰审核者范群丽眩晕中医优势护理技术方案眩晕是以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眩为目眩,即视物昏花,模糊不清,或眼前发黑;晕为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不定。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是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的常见症状。我科常见于高血压病的肝阳上亢证。一、方案处方平肝熄风方(适宜技术:耳穴贴压)【循经/取穴】主穴:肝、心、降压沟;配穴:神门、皮质下【功效】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主治】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耳赤,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方解】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与反应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本方利用这一中医外治方法治疗眩晕,以达到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之功效。王不留行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中梓的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其:味苦甘,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因王不留行籽形状大小作为耳穴的刺激点极为合适,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能。灵枢口问所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表明人体耳朵和脏腑经络存在密切关系。耳部肝穴可舒肝理气,清泻肝火;心主神明,耳部心穴可疏通心络,宁心安神;耳部神门穴可醒脑开窍;皮质下有镇静安神作用;降压沟有平肝熄风、降血压的作用。诸穴合用,发挥协同功效,可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使血压下降,眩晕症状缓解。【技术要领】1、每次贴一侧耳廓,两耳交替进行,3天更换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2、操作中耳穴心,采用直压法,用指尖垂直按压,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耳穴皮质下、神门、肝、降压沟,采用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持续每个穴位按压20-30秒,至出现热、胀、痛等感觉。晨间、中午、傍晚、睡前各按压一次。二、循证依据:详见附件一三、症状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5月第1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lO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lO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iimi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眩晕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轻度:头晕眼花,时作时止。中度:视物旋转,不能行走。重度:眩晕欲仆,不能站立。四、操作规范:参照中医护理技术手册(2017年版)耳穴贴压技术五、收费标准:耳穴压豆:15元/次。附件一:循证依据验证依据:1)文献循证针对耳穴贴压干预眩晕症状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多,共收集相关文献20篇。具体文献如下:刘银波选取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148例,研究组73例,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研究组同时给予耳穴贴压治疗,取穴:心穴、肝穴、肾穴、神门、交感、降压沟,采用点压法及压揉法,晨间、中午及傍晚各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结果显示:回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团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症候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王玲莉选取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正常服用原降压药,并给予相应健康指导,研究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方法,取穴:心穴、肝穴、肾穴、神门、交感、降压沟,7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显示:团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团研究组治疗后1、2、3、4周的SBP、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张喜军选取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60例,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心理干预配合耳穴贴压,取穴:肝、肾、角窝上、结节、耳背沟、神门、高血压点、皮质下。结果显示:降压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多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方面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刘茜茜选取60例高血压眩晕患者,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埋籽,穴位选择:神门、降压沟、皮质下、内分泌、交感。对两组患者眩晕临床疗效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祖国医学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归结为“眩晕”范围中,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气郁结,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肝阳上亢,阴不敛阳,发生眩晕等症状。中医学有关耳与各脏腑和经络的联系所述颇多。诸如灵枢载:“耳者,肾之官也。”素问载:“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丹溪心法载:“盖十二经络上洛于耳”。近年来耳穴经络传感实验也表明耳与经络的相关性。耳穴贴压可综合调理机体的相关脏腑及经络,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现代研究表明,耳穴贴压的作用机理是由于受压力刺激的迷走神经不断向中枢端发放冲动,中枢将冲动进行整合后再做出相应反应的结果,故耳穴贴压可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发挥降压作用。综上所述,结合文献、穴位作用及眩晕肝阳上亢证发病机理,故本方案中采取耳穴贴压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在穴位的选择上主要以心、肝、皮质下、神门、降压沟为主,以达到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之功效。2)案例验证1、结合文献资料,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对肝阳上亢证患者实施平肝熄风方耳穴贴压治疗33例,参照2002年5月第1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分,具体见下表:表1眩晕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后T值P眩晕2.24±0.830.03±0.1714.8240.000表2SBP数值积分比较治疗前SBP治疗后SBPT值P血压数值163.81±29.10119.12±14.168.260.000表3DBP数值积分比较治疗前DBP治疗后DBPT值P血压数值89.79±21.3969.36±7.694.700.0002、证候疗效评价:参照2002年5月第1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二(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lOO虬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三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工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机表4中医症候疗效评价n(例)一显效治疗效果有效无效总有效率33292293.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表5血压疗效评价表n(例)一显效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有效无效331712487.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参考文献:李子全,耳穴压豆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46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7):152王雪,张婷.耳穴压豆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像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51):230-231.3刘银波,杨宇,毕秋菊,许广喜.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患者使用耳穴压豆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0):54-564王玲莉,蒋彦,袁远川子.耳穴压豆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干预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2):108-1115张喜军,付燕,李建伟,闫倩.情志调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385-13866刘茜茜.耳穴埋籽治疗高血压眩晕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5):112-1137胡利娟,侯静,谢琰,许忠波,鲍梦婕.耳穴压豆联合头面部经络梳理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8,39(02):304-306张学伟,贾红玲,耳穴压豆疗法配合自我管理防治高血压89例J.河南中医,2015,35(03):635-636唐科毅.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8):49-5010郑丽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干预控制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4):200-202病案号:表5患者例数及病案号例数病案号例数病案号例数病案号110130021210206122310498562101482213102948024104728231017089141038248251047559410260711510382382610433775103022816103823727103127061041767171051370281027519710470761810507662910196298101276619105210930102061291013846201051947311042429101013922211052863321018791111014773221052196331025264

    注意事项

    本文(眩晕中医优势护理技术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