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

    • 资源ID:15453       资源大小:102.58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

    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注射量小,不得超过1滴量,约相当于0.1mlo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疼痛治疗、预防注射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注射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取毛发、色素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通常取前臂中段内侧,此处易于注射和辨认。配合镇痛治疗: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预防接种:可选用三角肌下缘,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在相应部位的皮肤上进行。由于皮内注射为侵入性操作,可引起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过敏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 .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 .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 .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 .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 .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三)预防及处理1 .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 .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 .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 .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5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0.1ml。6 .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7 .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8 .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应(一)发生原因1 .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2 .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3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4 .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5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三)预防及处理1 .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 .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 .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5 .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6 .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三、注射失败(一)发生原因1 .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 .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 .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针头与注射器乳头连接欠紧密导致推药时药液外漏;进针用力过猛,针头贯穿皮肤。4 .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二)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或皮肤上有二个针口。(三)预防及处理1 .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 .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3 .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狭窄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婴幼儿可选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4 .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 .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四、虚脱(一)发生原因1 .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注射时肌肉强烈收缩,不能放松,使注射时的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导致心情更加紧张。生理方面,由于病人身体虚弱,对于各种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当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2 .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硬结上、疤痕处等,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二)临床表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三)预防及处理1 .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2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 .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4 .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五、过敏性休克(一)发生原因1 .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2 .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二)临床表现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组、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过敏反应表现有尊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三)预防及处理1 .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2 .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 .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4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立即皮下注射0l%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呼吸皮囊辅助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n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鸣。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同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一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皮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六、疾病传播(一)发生原因1 .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如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抽吸药液过程中被污染;皮肤消毒不严格等。2 .使用疫苗,尤其是活疫苗,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用剩的活疫苗未及时灭活,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未焚烧,污染环境,造成人群中疾病传播。(二)临床表现传播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细菌污染反应,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如乙型肝炎,病人出现厌油、上腹饱胀不适、精神不振、乏力等症状。(三)预防及处理1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不可共用注射器、注射液和针头。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要求。2 .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要及时焚烧。3 .操作者为一个病人完成注射后,需作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个病人进行注射治疗。4 .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报告医生,对症治疗。如有感染者,及时抽血化验检查并及时隔离治疗。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常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或要求较口服给药产生作用迅速而乂较肌内或静脉注射吸收为慢的情况。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预防接种。皮下注射可发生疼痛、出血、局部组织反应、硬结形成、低血糖反应、虚脱等并发症,由于疼痛、局部组织反应、虚脱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与皮内注射基本相同,此处不予重复叙述。一、出血(一)发生原因1 .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2 .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二)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瘀血。(三)预防及处理1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2 .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 .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 .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二、硬结形成(一)发生原因1 .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密集的针眼和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循环不良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2 .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3 .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二)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菱缩、甚至坏死。(三)预防及处理1 ,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o2 .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